(怒江州人民医院; 云南 怒江 673100)
【摘要】目的: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诊疗方案。方法:选择2017年2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分别对其予以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与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的RFS评分与RS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对于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RFS评分与RSI评分。
【关键词】咽喉反流性疾病;埃索美拉唑;RFS评分;RSI评分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269-01
所谓的咽喉反流性疾病主要是指胃部容物通过食管反流至上括约肌及其以上部位,进而导致患者的咽、喉、鼻等部位产生不良症状的一组疾病,将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1]。为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埃索美拉唑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2]。本文将重点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男36例,女39例,年龄为39-58岁,平均年龄为(48.5±4.9)岁,其中20例患者存在咽部异物感,12例患者存在反酸嗳气现象,6例患者存在慢性咳嗽症状,4例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纳入标准:①符合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未患有其他咽、喉、鼻等部位的疾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合并症;②对试验药物过敏。将本研究的目的与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本实验,并使用相应的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处理。
1.2方法
对患者予以埃索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46380,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采用口服方式,每日2次,每次20mg,与餐前30-60min服用。在医生的辅助下,患者进行反流症状指数自我评分;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反流体征评分,并进行严格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结果记录。
1.3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的RFS评分与RSI评分变化。RFS主要包括假声带沟、喉室消失、喉黏膜红斑/充血、声带水肿、弥漫性喉水肿、后连合增生、肉芽肿、喉内黏稠黏液附着等;RSI主要包括声嘶或发音障碍、持续清嗓、痰过多或涕倒流、吞咽食物、水或药片不利、饭后或躺下后咳嗽、呼吸不畅或反复窒息发作、烦人的咳嗽、咽喉异物感、烧心、胸痛、胃痛等。RSI评分超过13分与RFS评分超过7分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1.4统计学处理
建立Excel数据库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软件工具SPSS20.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且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的RFS评分与RSI评分比较
治疗后的RFS评分与RS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患者治疗前后的RFS评分与RSI评分比较(分)
3.讨论
咽喉反流性疾病虽然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然而却并未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对于该疾病的认识多建立于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基础上,同时由于该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并且缺少特异性,因而使得临床治疗具有诸多困难[3]。依据相关的学者的研究可知,目前临床中主要以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与反流体征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治疗进行评分,以观察治疗结果,并且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上述两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获得了较大的验证,已得到广泛的认可[4]。
目前临床中多使用埃索美拉唑等药物进行治疗。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纯左旋异构体,主要是一种在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的替代疗法,其主要用于胃食管返流性疾病,例如侵蚀性返流性食管炎等,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预防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复发,具有显著效果;其主要的作用原理在于对胃酸的分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对胃蛋白酶的活性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少胃酸与胃蛋白酶对咽喉黏膜的损伤,最终对炎性反应进行有效的抑制,并对损伤的上皮细胞进行修复,进而能够有效的恢复抗反流防御功能[5];然而该药物将会导致患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依据本项研究结果可知,通过对患者予以埃索美拉唑治疗,患者的RFS评分与RSI评分显著降低,分别为(5.74±1.42)分与(10.34±3.62)分,其主要原因在于该药物能够有效的修复损伤的胃粘膜,并且由于该药物在饭前使用,因而能够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从而起到良好的抗反流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咽喉反流性疾病具有诸多不同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埃索美拉唑对于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RFS评分与RSI评分,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首选药物。由于样本容量有限,因而关于埃索美拉唑对于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所产生的深远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临床医生仍然需要加强对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研究,进一步的明确其临床症状与体征表现、致病因素等内容,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药物的研究,在发挥更大药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效果更佳的治疗服务,从而使患者摆脱该疾病,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夏忠芳,王智楠,徐忠强,等.抗酸治疗儿童咽喉反流性疾病临床观察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6):308-310.
[2]王军,马莉,钱茂华,等.咽喉反流性疾病63例诊断及治疗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2988-2989.
[3]张学东.喉咽反流性疾病56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3,34(4):559-560.
[4]成雷,孙凤新,贾若,等.咽喉反流性疾病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7,24(10):540-542.
[5]陈银忠,郭清华,董琴,等.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187例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42-43.
杨锦春,男,白族,1975.10.01,云南泸水,本科,耳鼻咽喉副主任医师,耳鼻咽喉专业。
论文作者:杨锦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咽喉论文; 评分论文; 性疾病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药物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