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管护论文_云明香,刘昌军

浅谈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管护论文_云明香,刘昌军

德昌县水利局 四川德昌 615500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村安全饮水的重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遍布广大贫困彝族地区。贫困彝区群众生活贫困,文化水平不高,难以达到“以水养水”。供水站的日常管护成为问题,工程的持久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彝区;小型供水站;管护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展开,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广大贫困彝族地区。“三分建,七分管”,如果说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是短期攻坚战,那么安全饮水工程后期管护将是一场持久战,要确保新建的供水站长期发挥作用,彻底解决贫困彝区的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的管护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管护现状

采用基层村民委员会管理模式,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验收合格后,移交给工程所在地村民委员会,由村民委员会聘请一到三个人,负责供水站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每人每年发放大约4000元补助,管理人员的补助、及供水站的运行维护费用由村民委员会负责,村民委员会成为了管理责任主体,承担了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的全部管护责任。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水质难以保证

由于彝族聚居区大多在二半山台地上,住地分散,山高坡陡,饮用水源大多数为山溪水,水质难以保证,加上当地村民的牲畜放养或农作物种植习惯,造成水质微生物指标超标,为此各供水站基本都采用了各类净水设施,如一体化设备、消毒处理池等,但在建成投产后,初期运行效果较好,运行四至五年后,一体化设备容易出现故障,运行维护经费难以维持。加上彝区群众祖祖辈辈喝惯了生冷的山溪水,对消毒的漂白粉味道反感,不愿意饮用漂白粉消毒后的水。部分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设计余量较大,贫困彝区群众兼顾生产用水,为保证水量,就将引来的水源不经任何处理直接供到用户,造成不少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水质合格。

日常水质检测工作由县疾控中心承担,检测频率为1年两次,枯水期、丰水期各检1次,由于未经消毒,检测合格率仅为30%左右,均为微生物超标。特别是在汛期,浊度较大,当地群众就只能无奈的接受浑水生活了。

2、供水保证率不高

多数彝区群众没有蓄水的习惯,由于村民生产活动或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供水中断的事情时有发生。特别在雨季,因当地发生较大的洪水,导致垃圾、泥砂堵塞进水口、沉砂池或管路淤积堵塞、一体设备故障等,造成供水中断的情况时有发生。个别地方还存在人为破坏供水设施,导致供水中断的情况。

3、经费支撑不可持续

由于彝区当地群众经济贫困,自身无经济能力建设,供水站均由国家和当地财政配套建成,后期运行交由村民委员会管理。由于属于彝区贫困村,村民自身生活就很贫困,根本无力缴纳水费,村民用水都是免费,无法达到“以水养水”,大多数计量设施都未安装。资金来源不能有效保障,造成村民委员会集体经费维护不到两年就难以支撑下去,时间一长,供水站的后期运行管护就成了空谈。

4、管护机制不建全,管理水平较低。

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管理尚处在摸索阶段,工程验收合格后,移交给工程所在地村民委员会管理,村民委仅限于聘请专人管护,没有明确的管护机制,主体责任不明确,有的供水站甚至连日常维护记录都没有。再加上当地年青人多数外出务工,供水站管护人员大多数由年长的人承担,文化水平有限,更不用说供水工程管理知识和规程规范了,责任心强的同志已经算是优秀员工了,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的管护水平可想而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监管难度大

由于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分布广泛,不便集中监管,现状基本交由当地村民委员会来监管,而当地村民委员会他们自身对供水工程的管理知识和规程规范了解甚少,如何监管、如何保证饮水安全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能力,最多只能凭目测或品偿来判断。也就是管水人员和监管人员都存在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无法保证规范管理,合格供水。

三、建议解决方案

1、明确责任,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建议通过县级人民政府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管理责任主体、管理机制、监管主体、及其职责职权划分。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水质检测制度、责任制度等,确保全县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的管护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寻,出现任何事件依章追责,并将该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将其管理与相关责任主体及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将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管理规范化。

2、协会管理,全民监督,确保水质。

各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根据当地情况,可以按乡为单位成立用水协会,或是在原有渠系灌溉的用水协会的基础上增设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用水管理的职能。以用水协会为责任主体,负责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供水管理、维护。用水协会可以根据各供水站的规模就近聘请或另行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护。并逐步推行管理员考核发证,持证上岗,让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供水工作专业化,有效提升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的管护水平。

供水余量充足的供水站,用水协会可在进水管道上安装水位自动控制的分水阀,在保证生活用水蓄水池足够存量水位的情况下,自动打开分水阀,对当地企事业单位供水,也可以通过各类沟渠给当地群众提供适量的生产用水,既充分利用现有的工程设施引水能力,最大限度的惠及群众,也可适当增加水费收入。关键是可以保证所供生活饮用水都要是通过一体化设备净化后供给用水户。

乡级政府监管辖区内用水协会水费价格和收取方式,水费管理,以及运转情况。村民委员会对用水协会管理监督供水水质,县级发改、农业农村、卫生、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作为监管主体,根据自身职责对用水协会进行监管和服务,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同时鼓励责任心强、且有一定能力的用水户,参与供水站的管护工作,实时的监督供水站的水质情况,确保彝区群众生活饮水达到水质要求。

3、科学计量,合理收费,以水养水。

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在建设时由于资金短缺原因,应完善每户安装计量设施。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根据供水成本、费用、用水户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水价,报发改部门批准后,统一收取水费,统一管理,作为管护人员工资和维护费用,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相关部门监管。可逐步推行阶梯水价、对超计划用水户征收累进加价水费,限制生活用水作为生产用的行为。对企事业单位的供水和村民生产供水,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确定供水水价,合理收取水费。力争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水费收入低于工程运行成本的供水,县级政府可通过合理资金渠道,加快建立县级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维修养护基金,在出现较大意外情况或自然灾害时,补贴给用水协会,用于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维修和更新改造,保障供水站的长期可靠运行。

4、保护水源,落实检测,确保安全

加强水质检测工作,有条件的用水协会建设水质检测室,同时建立健全巡查、检测制度。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供水设施的巡查力度,加快农村主要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实行实时监控,有效防止水污染事件危害供水安全。

5、宣传教育,提升素质,节约用水

作好宣传教育,提升群众整体素质。鼓励彝区群众脱贫奔康,通过发展产业、教育帮扶等办法,增加彝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提升用水户的水费承受能力,让他们从经济上有缴纳水费的能力,从思想上有主动缴纳水费意愿,降低水费收取难度,逐步达到“以水养水”的目标,保证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发挥持久效益。同时通过教育让彝区群众合理储备生活用水,既缓解集中高峰或设备临时故障处理的用水矛盾,又可建立有偿用水,节约用水的良好意识。

6、编制预案,建立机制,有序应急

对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集中饮用水水源和水环境风险进行评估,预判水环境突发事件风险,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突发饮水污染事件的处理组织机构,建立发生饮水污染或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便发生饮水污染事件后能快速、有序地处理。

论文作者:云明香,刘昌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  ;  ;  ;  ;  ;  ;  ;  

浅谈贫困彝区小型供水站管护论文_云明香,刘昌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