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霞
荆州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部,湖北 荆州,434020
摘要: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DCT)行肝脏增强后多期扫描,评价对肝细胞癌(HCC)的检
出。 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HCC的患者40例,共61个HCC病灶;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34~78岁,平均50岁。采用Marconi MX8000 CT扫描机行增强后多期扫描,动脉早期的延迟时间为21s,动脉晚期延迟时间为34 s左右,门脉期为85 s,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数,并对瘤径大于等于1 cm的病灶行肿瘤及其邻近肝实质的密度值测量,计算其差值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本组61个病灶中,瘤径大于等于1cm的病灶47个,在增强后的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门脉期,肿瘤与肝脏密度差值各期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病灶检出率方面,各期扫描增强后对肝细胞癌(HCC)的检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MDCT行肝脏扫描,优化了动脉期的扫描方案,使全肝扫描落在真正的动脉期内,提高了HCC病灶检出的机会。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肝细胞癌检出;评价
临床上诊断小肝细胞癌(SHCC)的标准检查方法之一就是单层螺旋CT(SCT)双期或多期扫描,这是因为大部分肝细胞癌(HCC)为富血供肿瘤,其诊断方法对小肝细胞癌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是对整个肝脏进行扫描时,单层螺旋CT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不同层面的扫描所需时间之间也有较大的不同,导致在强化峰值时间,有些病灶没有能赶上,所以有很多的缺陷仍存在于这种动脉期扫描中。而现在多层螺旋CT(MDCT)有很多优势在硬件技术上,明显缩短了全肝扫描的时间,在临床上应用开始被广泛接受。下面就多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对肝细胞癌的检出作一初步的评价。[1]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到12月我院40例通过超声(US)、单层螺旋CT(SCT)以及MRI发现或可疑有肝细胞癌(HCC)的患者。在诊断明确的这4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中回顾性分析肝细胞癌(HCC)病灶共61个。在这些患者中,有34例男性患者,有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4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岁。小于10mm瘤径的病灶有14个,瘤径在10mm到50mm之间的病灶有47个,它们的平均瘤径为32.3mm。在这40例患者中,经手术证实的有19例,经穿刺活检证实的有5例,还有术后复发的有10例,剩下结合临床、AFP检查及介入治疗前DSA检查结果作出判断的有6例。
2.方法
扫描机采用Marconi MX8000 CT,其螺旋扫描数据每次采集4组,具有6.5mm层面厚度的图像,23.3mm/s的床进速度,0.5s的扫描周期,120kv的电压,200-250mA的电流。
在检查前,为了对比胃肠道,口服750到1000ml的水作为对比剂,平扫全肝后进行增强扫描,具体经肘正中采用高压注射器将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 mg I/ml)静脉注入,按1.5 ml/kg计算对比剂总量,注射流率3ml/s,按照这样进行增强后多期扫描。动脉早期延迟时间为21s,动脉晚期延迟时间为34s左右,门脉期延迟时间为85s,4-8s左右为每次全肝扫描的时间。[2]
在所有病灶中对47个病灶瘤径大于等于1cm的行密度值测量,在肿瘤强化最明显区置于感兴趣区(ROI),同时对其周围正常肝组织测量密度值,选定1cm2为感兴趣区(ROI)的范围。在扫描各期,尽量可能取同一部位对肿瘤及肝实质进行密度测量,然后将各期肿瘤和肝脏密度值差值计算出来。[3]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期肝脏和肿瘤在增强后的密度差值,采用卡方检验病灶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二、结果
1.肿瘤与肝脏在不同扫描时期的密度差值变化
在所有病灶中对瘤径小于1cm的14个病灶没有进行密度值测量,而对其他47个病灶瘤径大于等于1cm的进行了密度值测量,并计算出了肿瘤与肝脏的密度值的差值。在3个不同扫描时期,肿瘤与肝脏的具体密度差值的变化见下表(表1)。
通过表3的统计学分析可以看出,各期扫描增强后对肝细胞癌(HCC)的检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在上世纪末临床上应用螺旋CT以来,检测肝富血供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单层螺旋CT(SCT)双期增强扫描。后来临床开始应用多层螺旋CT(MDCT)技术,可以说这又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螺旋CT技术革命。Z轴扫描速度更快,纵向分辨率更高,扫描层面更薄,全肝扫描时间更短,这些都是多层螺旋CT(MDCT)技术相对于单层螺旋CT(SCT)技术的优势。[5]
双重血供是肝脏特殊的一点,从理论上来说,当肝动脉里的对比剂流入肝脏到门脉里的对比剂从流入肝脏之间的一短暂时间才是真正的肝动脉期,所以对于这一条件,显然以往的单层螺旋CT(SCT)不能满足,而多层螺旋CT(MDCT)可以满足这一条件,使肝脏在真正的动脉期成像变为可能。
通过研究,笔者觉得多层螺旋CT(MDCT)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得动脉期扫描的方案得以优化,能够在真正的动脉期内进行全肝扫描,增加了机会强化富血供肿瘤,同时肝细胞癌(HCC)的显示率也因为多层螺旋CT(MDCT)扫描层面较薄而提高。动脉双期的扫描在MDCT技术中也可以进行。在检测肝细胞癌(HCC),当采用常规肝脏扫描时,为了检出率较高,其实只需要采用动脉晚期加上门脉期就可以了,将动脉早期取消也使得患者的受线量减少了。[6]
本研究虽然还有很多地方不足,但是总体来说,使用多层螺旋CT(MDCT)对肝脏多期扫描极大地提高了富血供肝细胞癌(HCC)的检出率,要想检出率较高只需要采用动脉晚期加门脉期即可。
参考文献:
[1]蒋瑾.创新和发展中的多层螺旋 CT 与影像学新思维[J].中国医院采购指南,2005,上
[2]赵心明,周纯武,吴宁等.胰腺多层螺旋CT灌注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9(9):845一848
[3]吴东,周康荣,陈祖望.螺旋CT门静脉造影延迟时间的合理选择[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272一276
[4]王建华.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扫描延迟时间的合理选择[J].山东医药2005;45(23):46一47
[5]柳澄.多层螺旋CT应用中3个混乱概念的澄清[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2(6):467一46
[6]梁长虹,黄庵.多层CT技术飞速发展,临床应用不断创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9):901一90
论文作者:朱云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螺旋论文; 病灶论文; 肝脏论文; 动脉论文; 多层论文; 检出论文; 肝细胞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