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医院;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目的:就超声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取2012年2月~2017年1月入院病理确诊的78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将两组超声声像特征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超声声像特征表现为边界不清晰、微钙化、形态不规则、低或极低回声、实性的患者分别有6例(23.1%)、15例(57.7%)、8例(30.8%)、17例(65.4%)、20例(76.9%);对照组有前述声像特征表现的患者分别有3例(3.8%)、5例(6.4%)、4例(5.1%)、31例(39.7%)、42例(53.8),上述超声声像特征表现在两组出现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患者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节周边可见晕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瘤经超声诊断声像图特征表现存在较多相似之处,临床鉴别诊断过程中充分掌握甲状腺乳头状癌声像特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低或极低回声、边界不清晰、微钙化、无细晕、实性即能将其与甲状腺瘤准确鉴别出。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瘤;超声声像特征;鉴别诊断
恶性率较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肿瘤常见类型之一, 在病理特征表现方面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腺瘤存在较大相似处,临床不易诊断出[1]。鉴别诊断甲状腺瘤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不必要手术,甲状腺瘤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影像检查与细胞学检查能准确区分,有着较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广泛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诊断中,笔者对照分析我院收治的2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与78例甲状腺瘤患者超声声像特征表现,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参考,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所取有完整术前影像检查资料的106例患者分别于2000年6月~2017年3月与2012年2月~2017年1月两个时间段先后入院,观察组28例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女性21例,男性7例;年龄最小的为32岁,最大为66岁,平均年龄为(41.7±12.4)岁;结节直径范围在1.2~7.8cm。对照组78例对象均为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瘤患者,女性62例,男性16例;年龄最小的为22岁,最大为68岁,平均年龄(44.3±10.7)岁;结节直径范围在0.9~8.6cm。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使用探头频率为8~15MHz型号为logiq s6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描获取二维彩色多普勒图像。对患者结节形态进行细致观察并详细记录其具体形态,查看结节边界是否清晰,有无红晕存在,判断回声高低并进一步探查内部回声是否均匀,判别结节性质是囊性还是实性,有无发生钙化,同时全方位检查患者颈部明确有无异常淋巴结、结节性甲状腺肿、乳头状癌等症状。超声图像回顾性评估结节超声特征由2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共同阅片[2]。
1.3观察指标
计算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淋巴结肿大、转移、多发肿瘤、并存其它可疑甲状腺病变的患者比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对照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用t检验X±S表示的计量资料,X2检验%表示的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临床特征比较结果
观察组结节大小为(3.25±1.79)cm近似于对照组(3.27±1.81)cm(t=12.146,P>0.05)。观察组发生淋巴结肿大、转移、多发肿瘤、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腺炎的患者分别有1例(3.8%),1例(3.8%)、1例(3.8%)、24例(92.3%)、18例(69.2%)。对照组发生巴结肿大、转移、多发肿瘤、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患者分别有0例(0.0%)、0例(0.0%)、1例(1.3%)、51例(65.4%)、2例(2.6%)。淋巴结肿大、转移、多发肿瘤在两组发生的情况并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存其它可疑甲状腺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结果
观察组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患者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无细晕的患者所占比重明显偏高(P<0.05)。边界不清在观察组发生的机率高于对照组(P<0.05),声像图特征表现为低或极低回声观察组患者所占比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声声像特征表现为实性的患者比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发生微钙化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备声像特征表现为实性的观察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O.O5),数据见表1。
3、讨论
超声扫查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形态多呈椭圆形或圆形,肿瘤内部生长基本一致与外周包膜是导致该声像特征表现存在的主要原因[3]。肿部分包膜在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发生突起,呈小分叶、大分叶或多结节不规则形。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不规则形的时常出现提示癌局部生长加速。本文将肿瘤周围区的回声减低区简称“晕”,即对应于切除标本中肿瘤周围包膜及周围被挤压血管。腺瘤诊断的重要条件包括边界清晰、包膜完整。腺瘤中结节周边可见晕存在的发生率较甲状腺乳头状癌高,这一研究结论已在Sillery等研究中所证实,该学者的研究并未进一步细分晕,本文笔者对晕作进一步细分,对照组69.2%的患者结节周边可见晕,观察组结节周边可见晕的患者占53.8%,本文笔者研究结果与前述学者一致。
Sillery、Koike、Rago等研究报道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即为低回声,这一结论在本文得到充分论证。快速、紊乱生长的乳头状癌细胞丧失正常甲状腺实质中正常有序排列故而呈现低回声[4]。同结节性甲状腺肿内部回声均匀性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内部回声较均匀。通过肿瘤内不均匀回声可初步断定肿瘤内基质与腺瘤组织成分不同。研究分析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瘤患者内部回声均匀性并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57.7%患者存在超声声像特征表现微钙化,而在对照组有此声像特征表现的患者仅占6.4%。甲状腺乳头状癌生长特点可能是造成这一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乳头状癌细胞生长迅速,易发生出血、坏死,故而钙化行成机率高[5]。
乳头状癌在甲状腺内以孤立结节形式存在,具有多发可能性,也可能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病等其它甲状腺疾病同时诱发。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较高,本文合并其它甲状腺疾病在观察组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临床诊断中应提高对多个结节与合并其它甲状腺疾病的警惕性[6]。
综上所述,声像图存在较多相似点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瘤临床不易鉴别区分,临床诊断中医生若充分把握乳头状癌形态不规则、微钙化、低或极低回声、边界不清晰、实性、无细晕即能与甲状腺瘤准确区分开来。对于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者建议尽早行手术治疗,对于不愿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做好临床与超声随诊。
参考文献
[1]刘明媛,郝艳香,李云川.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2015,7(16):39-40.
[2]张丽玲.浅谈超声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7,23(5):94-95.
[3]王乐,陈红菊.超声检查在鉴别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2(11):177-179.
[4]吕琼芳,李望辉.超声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 92-96.
[5]武湘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鉴别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2):2263-2264.
[6]刘玉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鉴别特征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3):168-168.
论文作者:陆召安,费美琴,高曼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甲状腺论文; 超声论文; 患者论文; 声像论文; 乳头状论文; 甲状腺肿论文; 特征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