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
(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10)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价值。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护理常规管理;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则实行护理层级管理,比较改变前后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水平出现明显提升,特级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优秀率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都出现明显提高,与实施前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护理层级管理能明显提升护理质量的水平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231-02
护理层级管理(Nursing Clinical Ladder Program)于1964年由Creighton提出,并与1980年后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1],它是指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能力、工作表现及培训经历等进行分级划分,并制定相应奖励制度等,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从而提升护理的工作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不断增加,护理服务的质量以及创新早已成为临床的研究重点之一。大量临床研究[2]均显示护理层级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医师和患者中均有较高满意度,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我院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的护理服务中采取了护理层级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聘任的护理组长32名,男2名,女30名。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2.3±7.1)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名,护师17名,护士8名。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5名,大专23名,中专4名。
1.2 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护理常规管理;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则实行护理层级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划分护理层级管理 按照层级管理的制度,将科室的护理人员划分出层级的工作权限、职责和待遇,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需要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担负不同的共同职责,此划分意在保证护理工作能高质量完成。管理模式为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这4个层级。
1.2.2实施护理层级管理 (1)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新兴护理技术,熟悉并能不断创新,保证护理业务的顺利高效完成;定期组织会议,总结工作中的缺陷并讨论改进措施,护理人员间能互相学习、探讨,共同进步;(2)管理原则采用三级制,组员为一级管理员,每人负责一项具体内容,仔细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科室护理组长担任二级管理员,及时发现问题的共性并集中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方式[3];护士长则作为三级管理员,按照所在科室的具体情况指定对应计划,总体调控科室各项措施的实施,绩效考核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3)采用PDCA循环,即先指定好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集中总结,并讨论找出解决措施,为下次目标的设定提供借鉴和参考,并设定新的目标。
1.3 观察指标
对于进行护理层级管理前后的护理人员的特殊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优秀率、护理满意程度等指标进行评分。其中护理满意度的评分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各选取了患者、医生来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为4个程度,分别是: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选择前三个均视为对护理工作满意。其中实施前发放问卷98份,医生48份,患者50份,实施后发放问卷102份,医生50份,患者52份,问卷均在护士指导下进行填写并当场检查无误后回收,回收有效率100%。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进行护理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水平出现明显提升,特殊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优秀率都出现明显提高,与实施前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护理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比较(%)
*
注:*为与护理层级管理前比较,P<0.05
3.讨论
护理质量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护理服务质量的好坏与医院的形象、患者的医疗效果、护士自身的工作体验等息息相关。而传统的医疗模式中,护理方面总存在人力资源不足且分配不均、考核制度不完善、相关职业培训远少于临床医师、待遇偏低等情况,医院的护理水平总体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由此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不高、专业素质欠缺、技术水平落后等[4]。且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紧张、节奏紧凑,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导致了主观能动性的缺乏,使得护理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但作为医疗的重要环节,护理服务的发展会严重制约整个医疗的进展,须早日找到创新的突破口。
护理层级管理作为一种护理改革的新尝试,它的服务理念回归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本质[5]。通过层级的管理,护理人员能更加个性化地了解患者在疾病进展中的心理、生理、情感等方面的不同诉求,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层级管理后特殊护理服务质量、基础服务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出现明显提高。这一明显改善不仅能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患者享受更良好的医疗体验,而且使得护理工作成为了团体工作,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共同照顾患者,护理质量变为过程控制,充分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潜能,体现自我价值[6]。尤为重要的是,护理管理为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使其对自我职业的认同感提升,护理层级模式的实施对护理行业的发展有非常积极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石兰萍,张云芳,李荣.国内外护理层级管理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87-88.
[2]吕慧芬,罗伟君.护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2, 19(14): 2228-2229.
[3]李玉美.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3-5.
[4]王菊玉.护理层级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2118-2119.
[5]姚红娣.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 73-74.
[6]陈亚红,王素贞,戴雪芬.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特需病房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 19(12): 1916-1917.
论文作者:张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层级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质量论文; 服务质量论文; 满意度论文; 患者论文; 合格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