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中医药大学 300193;2.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221006
临床和科研成果显示脑和肠存在着物质和功能的联系,即“脑肠互通”本文从脑肠互通理论出发,探讨颅脑创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本质。
一、祖国医学关于“脑肠互通”思想的观点
1、对“脑”、“肠”概念的中医认识
脑,位居颅腔之中,上至颅囟,下至风府。脑由精髓汇集而成,不但与脊髓相通,上至脑,且和全身的精微有关.故曰:“诸髓者皆属于脑”,(《素问?五脏生成篇》)脑为髓之海”(《灵枢?诲论》)
祖国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所述脑的含义较广,是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在内的功能器官总称。意义远超现代医学所指的范围。诸如焦虑、烦躁、谵语等精神状态均是脑病的范围。
胃位于膈下,腹腔上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院之间名为中脘。喷门上接食道,幽门下接小肠,为饮食出入胃腑的通道。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接阑门与大肠相连,是进一歩消化饮食的器官。大肠亦位于腹腔之中,其上口在阑门处与小肠相接,其下端紧接肛门。本文所论主要是脑与大肠的互通关系。
2、脑肠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
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主宰生命活动。脑为一身精华之所在,为生命的枢机。脑还能主管精神思维和感觉运动,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是客观外界事物反映到脑的结果。如明代李时珍称“脑为元神之府”。脑主感觉运动功能正常则视物清晰,听力正常,嗅觉灵敏;脑主感觉运动功能失常则视物不明,听力减退,嗅觉失灵。
大肠主要具有传导功能,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传导即接上传下之意,“变化出焉”,即将糟粕化为粪便。传导功能失常则会出现腹泻或便秘。大肠还具有“燥化”功能:大肠在传导糟粕的过程中,能将糟粕中多余的水被再吸收,使糟粕形成粪便。然后通过“排泄”功能将形成的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大肠的排泄功能与其传导功能是直接相联系的,都是胃降浊功能的延伸。
脑为奇恒之府,位居最上,大肠为六腑传化之腑,腑居于下。精汁之清上藏于脑,不容浊气侵;水谷之浊下聚于肠,排出须有时。如此,浊气出而精汁藏,则脏腑得养,气机调畅,精神乃常。因此,脑肠互通则主要体现在“主神”及“排泄糟粕”上。排泄糟粕专指排便,脑神与排便相互影响,脑神正常可控制排便正常进行,精神因素可导致便秘或腹泻等。相反,排便正常者脑神也正常,排便障碍患者往往都伴有精神焦虑等。
3、中医经典著作关于脑肠互通理论
《黄帝内经》中指出阳明有病易致失神的改变,《素问.热论》中说:“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素问?诊要经终论》提到:“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
《伤寒论》 烦、谵语、喜忘、狂等,都体现了阳明胃肠与神相通的关系。如213条:阳明病,胃中燥,犬便必硬,硬则澹语。215条:“阳明病,谙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等。
二、现代医学关于脑肠相关的研究
1、脑肠肽的是脑肠互通的物质基础
脑肠肽是既存在于脑组织内又存在与胃肠道的肽类物质。双重分布的特点,是联系脑和肠的重要介质。是说明脑和肠互通的有力证据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脑肠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常见的脑肠肽有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T)、瘦素(Leptin)、血管活性肠肽(VIP)等。胃动素和生长抑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与神经系统共同调节消化器官运动、分泌和吸收,可调控胃肠运动,在胃肠道动力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脑一肠轴的信息流不仅能解释为何影响脑的因素能影响胃肠功能,同时也能说明从肠到脑的夸大信号可能改变了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情绪[1]。
2、神经胃肠病学是脑肠互通的功能保障
神经胃肠病学是在对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ENS位于胃肠、胆胰系统中,是由神经节、神经丛组成的巨大网络。它不受大脑、脊髓直接控制,可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迷走神经、内脏以及骶神经干是脑与胃肠之间的重要交通通路,这三类神经均具有传入以及传出神经纤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迷走神经通路主要负责传送胃肠神经调控的传入神经信号,而痛觉则是由内脏神经通路所传送,传入信号的调控机制发生变化是引起胃肠疾病的主要原因[2]。研究表明,精神和神经病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神经胃肠病学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胃肠道动力、胃肠道高敏感性、胃肠道炎症、脑-肠相互作用和精神与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有关。心理因素可以影响胃肠感觉和运动功能。反过来,胃肠功能变化也能影响情绪和其他心理功能。
三、脑肠互通的临床证据
脑病常可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唐明等[3]认为脑卒中时痰热等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脏腑功能发生急剧变化,气血运行失调由短暂的逆乱,变为逆乱。气机升降逆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化生、输布障碍,导致痰、火、瘀产生。反之,痰、火、瘀互结,又可影响气机。气机失和,中焦枢机不利,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影响脾胃功能,致使脾、胃、肝、大肠,小肠等生理功能失调。同时各种病理因素困扰脾胃,壅滞于肠道而继发胃肠疾病。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异常(精神和心理障碍)是导致直肠感受以及直肠与肛门排便运动功能紊乱最主要病因[6]。
大肠的病变也可以影响到脑。如长期的便秘病人多伴有失眠、焦虑等精神症状。杨向东[7]认为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美国、英国和加拿大10%~15%的人群受便秘困扰,亚洲地区患病率也高达14%。便秘的发生发展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因此,便秘也可导致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特别是慢性便秘。
临床上,脑与肠相互联系的疾病有功能性腹泻、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失禁、提肛综合征、神经性肛门痛、盆底肌协调障碍以及脑病后胃肠功能障碍等。
四、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本质
胃肠功能障碍是颅脑损伤病人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腹胀、呕吐、麻痹性肠梗阻、细菌易位、肠衰竭、脓毒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在颅脑损伤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及早预防和治疗胃肠功能障碍可以减轻患者其它并发症等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促进康复。
中医认为,颅脑损伤后患者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腹实不通,滋生湿热痰瘀之邪,导致患者胃肠道症状如呕吐、不欲食、腹胀、腹泻或便秘、便血等的发生。采用活血化瘀、泻下攻积之法如大黄分可以消除胃肠道积滞,促进胃肠道蠕动,防治上消化道出血及预防感染[8]。
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胃肠粘膜缺血缺氧性病变,胃肠动力障碍和胃肠粘膜损伤性病变。其原因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脑肠肽、细胞因子、胃肠道激素及其相应受体改变、缺血再灌注损害等有关。
中医古籍文献虽无“脑肠互通”理论的提法,但通过对文献的理解、临床观察和现代医学研究,我们可以推论得出脑肠互通,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脑肠互通理论也更好的揭示了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本质。
参考文献:
[1]S Blomhoff,S Spetalen,M B Jacobsen,U F Malt.Phobic anxiety changes the function of brain -gut axi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2001,63(6):959 - 965
[2]刘雁冰,袁耀宗.肠道炎症引起功能性胃肠动力异常的机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1):16-19.
[3]唐明,安朋朋.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型观察及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1):968-970.
[4]刘志红,张舜玲,曾中博.大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14-14.
[5]朱晓岩,侯荣耀,王玉春,许宏伟,张正寿,唐明,吴军,李倩.益气健脾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4):547-549.
[6]Lacy BE,Talley NJ,Locke GR 3rd,Bouras E P,DiBaise J K,El-Serag H B,Abraham B P,Howden C W,Moayyedi P,Prather C.Review article: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and manage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2,36:3-15.
[7]杨向东,杨玉刚.便秘导致精神心理障碍的探讨[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7).
[8]陈德昌,景炳文,杨兴易,宋志芳,严鸣,赵良,单红卫,余康龙,张翔宇,马钧.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2):87-90.
作者简介:阮成伟,男,(1979—),主治医师,讲师,在职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医肛肠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E-mail:doctorruan666@163.com。
论文作者:阮成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胃肠论文; 功能论文; 大肠论文; 颅脑论文; 精神论文; 胃肠道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