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狭窄的临床研究论文_肖翔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 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狭窄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未行肝方叶切除的手术方法,观察组60例患者接受肝方叶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95.00%远远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方叶切除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手术效果,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肝胆狭窄;肝方叶切除;效果

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治疗难度大,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质量。胆管结石患者中有25%的患者存在胆管狭窄,解剖位置具有特殊性,对手术治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胆管狭窄的去除效果直接据定了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本研究对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狭窄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探讨其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知情为本次研究对象,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0-63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6.73±6.38)岁,其中有25例多发性结石患者、35例单发性患者;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在41-6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7.21±6.45)岁,其中有24例多发性结石患者、36例单发性患者。两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结石类型等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2]

对照组患者接受未行肝方叶切除的手术方法,其中有8例患者接受矫 正 肝 胆管狭窄手术,22例患者接受胆肠吻合联合胆总管取石手术,30例患者接受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联合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肝方叶切除手术,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其中有7例患者接受多肝段双侧切除手术,9例患者接受左半肝切除手术,15例患者接受右半肝切除手术,28例患者接受左外叶切除手术。对两组患者进行B超检查,一旦发现结石残留,应在术后30d后实施取石手术。

1.3评价指标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酶(ALP)以及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3],利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优: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良: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存在稍微上腹不适感,对正常的生活工作没有明显影响;差: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手术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2组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手术效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95.00%远远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二。

3讨论

肝胆管结石通常起病隐匿,患者容易出现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胆管狭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胆道感染或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出现了异常的增生,导致了管腔狭窄,进而引发了胆道梗阻,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肝脏,严重时会导致胆管癌。相关资料显示,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在术后有着较高的残石率,达到了90%[4]。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有了明显改观。对于左外叶患者来说,应实施左外叶切除手术;对于肝左叶病变患者来说,手术切除左半肝是最佳的手术治疗方式;而对于半肝超过3个肝段的患者来说,应实施半肝切除手术[5]。手术结束后,应叮嘱患者定期回院复查,如果发现了异常情况,应实施纤维胆道镜取石,降低患者术后的结石残留率。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95.00%远远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肝方叶切除手术与未行肝方叶切除的手术治疗相比,对于胆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且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残石率低。

综上所述,肝方叶切除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手术效果,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洪渤. 非切除与手术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J]. 医疗装备,2016,29(23):59-60.

[2]谭国雄,田春雷,陈荣慧. 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方法及临床疗效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2017,24(04):517-518.

[3]丁晓雪,路远. 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5):71-72.

[4]王健东,宋越,廖荣魏,等. 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31-32.

[5]余智涛,刘盖,高鹏. 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485-486.

论文作者:肖翔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狭窄的临床研究论文_肖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