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挑战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化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世界性普遍交往的高度发展的表现,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并呈现出不断深化发展的趋势。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一
全球化在当前最主要的表现是经济全球化。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1995—1997年平均超过5.4个百分点,1997年国际贸易额为106357亿美元。 有资料显示,世界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已达1/3左右; 国际投资急剧增加, 1997年新增国际直接投资超过3000亿美元,全球资本市场的资本存量已由1980年的5万亿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35万亿美元; 目前全球的外汇市场每天交易额为1万美元以上;1995年1月1日,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国际贸易走上了更加法制化、程序化的新阶段,国际市场更加统一;目前,参加世贸组织的国家和地区达110多个,国际贸易总额的90 %以上是在世贸组织多边体制内实现的,国际组织成为各国贸易与投资行为的主要组织者、协调者和监督者;作为经济全球化主要力量和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更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1997年,母公司达5.3万家, 子公司约有45万家,海外销售额为9.5万亿美元,当前, 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投资的60%—70%,技术专利的80%,对外直接投资的90%,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大推动力量。
全球化发展趋势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机遇,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这对于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国家税收和外汇收入,加速对外经济贸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全球化进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它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来说机遇和风险并存。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1)全球化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借市场经济全球化之风,凭借在经济上和科技上的优势,力图维持现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断扩大势力范围,谋取最大经济利益。我国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教育和劳动力素质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全球化在给我国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正在冲击国内市场,使我国的国内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2 )全球化进程使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明显下降。资产阶级学者企图用全球化来模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各种手段竭力推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慌。它们从各种目的出发对我国施加压力、制造麻烦,如人权问题、中国威胁论、阻挠我国加入WTO等,中国仍被这些国家列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主要目标之一。不光发达国家,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也以反倾销为名对我国出口产品实行制裁。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仍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究竟谁战胜谁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压制含有意识形态因素,这种明里暗里的较量将会一直持续下去。(3)在全球化过程中,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产业多为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污染的企业。中国引进外资和项目虽然使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很大发展,但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严重,更重要的是无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4 )伴随全球化进程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张,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企业国际化、贸易自由化,从各个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进行无情侵蚀。这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而且也使发展中国家主权的本质发生一定的变化。
在全球化进程中,不能因有负面影响,有风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不敢参与进去。全球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实质上就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问题。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意味着紧紧地将中国与世界连在一起,在全球化中谋求自己的发展;深化改革意味着在各方面调整自己,与世界接轨。
二
全球化进程中,当代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相反还获得新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延伸,使当代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今天的世界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允许的范围内,不断调整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实行国有经济和股份经济,实行国家干预,现代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由市场经济,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表现出还有相当大的余地和空间容纳现代生产力发展;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各国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统治方式上添加“温和”色彩,实行高福利政策,使人们的生活状况有较大的改善,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从而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所缓和。这些新情况是否意味着全球化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呢?应当看到,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趋势并没有销蚀和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法则。从全球角度看,单个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对外扩张来摆脱危机,缓和矛盾,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的向外扩张则是有最终极限的。全球化进程改变的只是资本主义非本质的东西,而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变,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本质和阶级矛盾并没有变,贫富分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且越来越具有全球性,从而使社会阶级矛盾具有了国际性。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不仅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且在加深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同时也加深了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因此,全球化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这样,尽管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苏东剧变,确实给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但也不会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无法动摇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总趋势。中国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仍在坚信和坚持社会主义,并进行深刻反思,从苏东剧变中吸取教训,探索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性课题。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理论上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建设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在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初步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抓住机遇,回应挑战,走出一条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之路。(1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中国经济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去;(2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变成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4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增强和提高我国在全球化条件下的政治发展能力,保证我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5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使我国文化全面走向世界,走入全球化时代。
三
回应全球化挑战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各个国家选择发展道路应有民族特色。民族特色意味着一个国家在发展中能够充分调动民族凝聚力,充分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国情是特色形成的出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国情定位,即定位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现在是一个在社会发展各方面,特别是在经济上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的东方大国,它的发展背景就是全球化的影响和趋势。因此,强调民族特色不能离开与世界历史的整体联系,离开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特色并不等于孤立,不等于封闭。现代生产方式的特点决定了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过程。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使各国经济发展与国际交往、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密切相联系。一个国家要想真正保持经济的独立性,走一条富有特色的强国之路,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通过开放,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循环,在国际竞争中取得和保持优势,从而使自己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独立性和民族特色。
二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在世界激烈竞争的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进全球化进程是为了寻求海外发展,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中国经济在融入全球化大潮中,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要依靠外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正如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页。)在加强国际合作中, 必须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始终维护经济的独立性,保护国家利益。
三是正确认识时代主题。这对于理解社会主义面临的各种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否正确地判断时代主题,对社会主义发展影响极大。正确地判断时代主题,就能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发展;反之,就会导致战略方针和政策的失误,影响甚至阻碍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曾出现的重大失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早地认识到时代主题的转换。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把握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抓住机遇回应挑战,加速自身发展,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环节。过去,我们未能抓住历史机遇,教训是深刻的。当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为社会主义的再度复兴提供了历史机遇。正如邓小平所说,“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9页。 )“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5页。)
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传统观念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种水火难容、不共戴天的关系。因此,只讲对立不讲合作。在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考察,主要有共处关系、对立关系、互进关系、替代关系。正确地认识这些关系,有利于我们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资本主义社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现代文明成果。处在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正确认识这些关系,可以使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加主动,可以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正如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说:“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友好相处。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48—49页。)
标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全球化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