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农村文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论文_崔玲爱

用农村文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论文_崔玲爱

中共云阳县委党校 重庆 404500

摘要:美丽乡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具体要求,是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在农村具体实施的缩影版。美丽乡村建设不仅需要美丽的物质空间布局与设计,更需要有丰富充实的内涵,这就必须有文化元素的注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民族及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关键词: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推动

一、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发展现状

一是物质文化同质化严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积极开展对外开放政策,社会、经济、政治不断发展,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同时,西方文化也被逐渐传入中国,加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极具诱惑力的现代城市文化的影响,农村文化也开始模仿西方和现代城市文化,比如,农村房屋建筑设计引入西方和城市文化元素,多地乡村高楼林立,农村物质本色渐渐消失,物质文化同质化严重。

二是农耕文化逐渐淡化。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农耕设备设施也引入现代技术不断更新创造,农民劳作方式多实行机械化,过往那种成群结队劳作的场面和氛围难觅,加上农村“空心化”严重,尤其在山区农村,农民多以外出务工为生,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孩子,照看孩子为主,农耕劳作少,农耕文化逐渐淡化。

三是乡风民俗历经变迁。华厦文明五千年,有着丰富各异的乡风民俗,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改革、环境的变化、民族融合发展等,有些乡风民俗被同化,有些乡风民俗随着社会、经济、制度、政策要求等的变化而简化、淡化,原汁原味的乡风民俗难觅。

四是文化的传承性受到挑战。农村文化的承载主体“空心化”,尤其在山区农村表现更为明显,有内容,有阵地,然而,中青年劳动力缺失、农村知识人才流失,农村文化的承载主体缺乏激情、团队和创新,阵地发挥作用低效,使得农村文化的传承性受到挑战,农村文化的创新发展受到阻碍,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常态化机制,使得农村文化的延续发展受到阻碍。

二、不断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一)加强认识,规划美的蓝图。

农村文化的发展需要上级党委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和谋划布局。要充分认识农村文化发展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农村文化是做好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抓手,推进农村文化健康有序发展,依靠文化的渗透,抓牢百姓思想意识,让老百姓在思想上自觉与党中央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这就需要上级党委和各级政府要有顶层设计规划。一是明确工作发展思路。充分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文化发展思路。二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提出思路的依据,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了然于胸。四是要形成规划,农村文化发展不可一蹴而就,更不可只抓一时,应形成长期规划,一步步抓牢抓实。三是要分工明确。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落实。

(二)用活阵地,搭建美的平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是要常聚会议室。以会查情,多了解地方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常聚多交流,有利于增进情感。更有利于吸取众智,促本地农村文化发展。二是定期开放图书室。给留守孩童提供一个课外提升知识的机会,为有志农民提供文献帮助。完善书籍电子备案登记,制订借阅证卡,完善借阅手续,一书普众民。三是完善活动室配套设施设备。备齐健身、文娱设备。让百姓想唱就唱,扭扭跳跳,健康有活力。四是打造文化走廊(广场),为百姓提供一个休闲观景锻炼的好地方,吸引分散的农民聚在一起,创造大众交流平台。

(三)丰富内容,播种美的种子。

一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去粗取精。农村一向以勤劳纯朴示人,农村文化一样朴实无华,农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需要富丽堂皇,选取中华优秀传统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常”进行精雕细磨再创新,这“五常”历史悠久,也最贴近百姓生活。二是恰当引入现代知识和城市文化。社会不断进步,农村也不能落后,要适当吸取现代文化知识,紧跟时代步伐,引入现代种植养殖科学新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引入现代城市文化中的健康文娱项目,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传统+现代、文化+旅游等有机融合,终将会擦出亮丽的火花。

(四)创新形式,培育美的花朵。

一是文化上墙。图文并茂的文化墙,虽然是很老式的方法,然而,这种方式可以给百姓以直接的视觉冲激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二是开设百家讲坛。通过历史讲坛、道德讲堂、经典故事、优秀人物故事、技术讲堂、法律讲堂等形式,使抽象概念化的文化知识通过生动的讲授,深入人心。三是开展评比活动。无论做什么,都得落到实处。利用各种节庆时间,开办一些评比活动,重在群众参与,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反思、铭记。咱老百姓向来好面子讲里子,骨子里有硬气,有比较就有动力和干劲儿,自觉维护倡导优秀乡风民俗也就自然而然成了习惯。四是文娱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下村组文化宣传表演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文艺表演,将农村文化送到百姓家门口,留在群众心中。五是引入社会力量。上级党委和各级政府应与公司企业、志愿者服务队、医院、公益性组织等社会团体进行对接,不定期开展送爱心、医疗、书籍、文化、科技、法律下乡等活动,共同为农村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五)建好队伍,传播美的花粉。

一直认为农村是最简单纯朴的地方,其实不然,不是说农村不单纯,而是农村其实是最注重讲规矩的地方,重视礼仪礼节的应用。农村以群居生活方式为主,有着深厚的血亲关系网络,典型的“熟人社会”,人情味更加浓厚。这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进建设供了良好的基础。一是选贤人。每个村落中都会有那么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儿”,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宣讲团、劝和团、智囊团。宣讲团定期给老百姓讲讲咱们村自己的历史、民俗风情、经典事迹、优秀人物故事等等,用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优秀的人物事迹,感染乡亲。在邻里出现矛盾纠纷时,劝和团想办法来调解处理。智囊团,为村里经济、文化、产业、管理等方面出谋划策,集群智,共发展。二是选能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咱农村也有状元,也有种植养殖能人,把这些能人组织起来,把他们的种植养殖的成功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大家,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三是选艺人。把村里有热情、爱好文艺、活跃的人组织起来成立艺术团,定时带领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让大家健康快乐每一天,艺术团成员还可成为政策宣传的好帮手。

(六)完善机制,让美丽常绽放。

农村文化发展不可一蹴而就,也不能只为昙花一见,美的文化与美的环境一样,都要常态化发展下去,这就需要完善的制度机制做保障。一是上级督查。针对农村文化发展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严格管理,不定期督查各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探索奖惩方案,形成常态化制度。二是村级自治。农村文化发展需要上级的顶层设计,但村级自治才是关键,村委班子成员应加强认识,集群智,研究当地文化常态化发展问题,考虑如何将各种活动、学习、表演等规范化、固定化。在潜移默化中,让农民形成自觉学习、遵守、应用、传承优秀文化的习惯,久而久之,由内而外散发着美丽气息的乡村绵延发展。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凝心聚力的关键抓手,文化氛围浓厚,百姓认同感强,心齐劲足,才能形成共识,共同努力为当地、国家发展做贡献,百姓精神美了,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才能美丽永驻,所以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

论文作者:崔玲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  ;  ;  ;  ;  ;  ;  ;  

用农村文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论文_崔玲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