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它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其发病机制仍在研究当中[1]。癫痫患者中约有30%的发展成为难治性,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死亡率高出非难治性癫痫的3-6倍[ 2 ]。国际抗癫痫联盟对其解释为:抗癫痫药治疗后效果分为临床无发作、治疗失败及不确定三种类型,难治性癫痫定义为:选择正确抗癫痫药、患者能耐受,疗程及量足够但癫痫仍发作[3]。难治性癫痫有损患者身心健康,更会产生连锁反应,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伤害和负担[4]。近年来专家学者期待依据它的发病机制来研制出新型药物,开拓新的治疗方法、方向。现就以下几点对其机制进行综述。
1难治性癫痫与免疫的关系
癫痫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具有相关性,该假说由Walter在1969年率先提出,随后的研究也证实了此观点。目前研究发现难治性癫痫的机理与免疫失调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发现UL16结合蛋白2在耐药性颞叶癫痫脑组织中大量表达,提示其参与了耐药性癫痫的免疫机制[5]。现有学者提出,难治性癫痫的机理和自身免疫性炎性反应相辅相成。但我们对免疫和癫痫的因果关系,至今仍未完全研究清楚,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另外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若患者伴随免疫指标异常,那么应用免疫疗法临床中可能会减少癫痫的发作。
2 难治性癫痫与线粒体的关系
癫痫发生后可出现线粒体功能和形态异常,线粒体异常也可导致癫痫的发生,两者有一定相关性,但两者因果关系仍未明确。线粒体基因突变严重时可致多种临床症状。例如变异体m.15218A>G是由线粒体DNA突变后所得,它主要损害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听力,或许成为糖尿病发生的推动力[6]。线粒体遗传方式较独特,为母系传递,它的突变基因能致痫性发作,对人类危害较大。近期许多研究表明线粒体异常,有可能促发癫痫更易演变成难治性癫痫,药物疗效差[7]。线粒体含有独特的环状DNA,但其DNA裸露、易突变且很少能修复,预后常差。
3 难治性癫痫与神经网络重组
病灶位于颞叶的癫痫患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苔鲜纤维出芽。对突触的研究已发展到生物分子水平,大量研究发现癫痫发病与其有关[8]。有学者提出突触在病理损伤条件下可以向末端下位或是邻近延续和伸展,形成异常突触联系,最后造成神经网络的重新组合,该重组可能是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之一[9]。另外,神经元移行障碍使它们不能与皮层神经元建立必需的突触联系,与周围形成异常的神经环路,导致神经网络的重组,神经网络重组可致难治性癫痫。期待通过对此的进一步探索,提高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4 难治性癫痫与基因、蛋白异常的关系
在对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很多基因或蛋白的表达和无癫痫者明显不一样。多耐药基因的基因多态性在患有难治性癫痫的中国人中常常更明显。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的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层粘连蛋白-整合素跨膜系统的mRNA及其蛋白含量也增高,由此可以推断或许它们与难治性癫痫发病有相关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研究发现就难治性癫痫患者而言,其甲状腺素受体结合蛋白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显著减少,这种变化可能提示脑的保护作用下降,从而可能导致了认知方面的异常。人造难治性癫痫的大鼠模型中,有学者发现主穹隆蛋白的过度表达,该研究提示主穹隆蛋白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参与了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对其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抗癫痫治疗的新靶向。我们可以应用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基因和蛋白异常在难治性癫痫发病中的意义,并在人当中证实,通过基因疗法更好治愈。
尽管对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仍处于探索当中,但是我们相信新的研究方向及理念将会在这个复杂的领域产生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常伟,潘立平,吴秋静,等. miR-204对癫痫神经元中BDNF / 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4,56( 3) : 214-216.
[2] 李乐超,张燕芳.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 23) : 24-26.
[3] Kwan P, Arzimanoglou A, Berg AT, etal. Definition of drug resistant epilepsy :consensus proposal by the ad hoc Task Force of the ILAE Commission on Therapeutic Strategies [J]. Epilepsia,2010,51:1069.
[4] 吕学英,张敬军.耐药性癫痫的研究[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2015,2(5):45-49.
[5] 关立峰,王学峰,等.耐药性颞叶癫痫脑组织中UL16结合蛋白2(ULBP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8,24:1003-1006.
[6] Soini HK,Moilanen JS,Vilmi-Ker?l? T,et al. Mitochondrial DNA variant m.15218A > G in Finnish epilepsy patients who have maternal relatives with epilepsy,sensorineural hearing impairment or diabetes mellitus[J]. BMC Med Genet,2013,14:73.
[7] Rowley S,Patel M. Mitochondrial involvement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temporal lobe epilepsy[J]. Free Radic Biol Med,2013,62(9):121-131.
[8] 吴孟娇,杨改清,刘举,等.难治性癫痫发病与突触机制紧密相关的生物分子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77-79.
[9] Fang M,Xi ZQ,Wu Y,et al. A new hypothesis of drug refractory epilepsy:neural network hypothesis[J]. Med Hypotheses,2011,76(6):871-876.
论文作者:吕大娇1, 赵秀丽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癫痫论文; 难治论文; 线粒体论文; 蛋白论文; 机制论文; 耐药性论文; 突触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