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 河南商丘 476100
【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心脏重症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90-01
临床常见疾病中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病变造成管腔受到出血或者血栓堵塞,从而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者供血中断症状[1]。由于心肌梗死病死率较高,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实施重症监护可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死亡率有效较低。本文对我院C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现将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心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男患者53例,女患者43例,年龄为59~90岁,中位年龄为(69.25±5.8);所有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互相符合。参照医学伦理学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研究对象各项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在入院后均通过针对性急诊介入治疗进行干预,治疗后送往心脏重症监护室给予监护。对照组患者通过CCU常规护理对策进行干预,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体现如下。
(1)紧急处理。临床一旦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要马上送往CCU病房内进行抢救,通过监护设备实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脉搏、血压、心电图等指标,快速建立准确的静脉通道进行标本采集,对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检查,为及时制定抢救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严格卧床休息。对于急性期患者在进入CCU后1~2周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大小便、漱洗、进食等日常活动,尽可能避免体力活动。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限制家属探望时间,防止交叉感染。护理人员要合理的进食,维持大便通畅性,等到患者病情能控制在稳定的状态时,要被动活动肢体,降低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3)疼痛护理。患者在发病时胸痛程度较为剧烈,会导致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心肌缺氧情况,可能会扩大梗死范围,导致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症状。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医生嘱咐尽量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可以通过吗啡、杜冷丁等镇痛药物给予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
(4)吸氧护理。护理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氧气吸入可促进心律失常症状获得有效预防,同时改善心肌缺血情况,对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具有一定的帮助。高浓度氧吸入能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往最大值转变,使动脉血氧含量达到最佳状态。
(5)溶栓护理。由于溶栓治疗对于药物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医生嘱咐用药,对患者病情改变给予密切关系,一旦出现出血情况,要立即上报医生并实施有效护理干预,降低患者死亡率。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对溶栓后血清CK-MB酶峰值变化、心电图ST段变化、胸痛变化情况进行监护,用于评估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为下一步制定治疗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6)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后需要进入CCU接受治疗,患者容易出现负面心理。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指导干预,通过心理学知识以及医学知识启发、劝解以及安慰家属与患者,并在其精神上给予关心,确保能够获得患者的信任。同时,通过通俗、客观、科学的方式向患者宣传疾病相关知识,使其治疗期间恐惧、担心等情绪得以消除,建立患者战胜病魔的自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活动以及护理活动,加快疾病康复速度[2]。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别(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冠脉再灌注技术以及CCU监护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治疗以及监护技术,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的要求也较高[3]。CCU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综合素质对抢救成功率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疾病变化快、病情重等基本特征,加上治疗操作节奏快以及环节多,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病情改变进行严格观察。CCU护理人员在实施综合护理操作时需要具有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力、完善的语言沟通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的精神等职业素质,只有达到上述要求,方能全方面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达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降低并发症概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等效果。
参考文献
[1]庞静.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脏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3,21(03):244-245.
[2]林春喜,张友芳,周静文等;综合护理干预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09):86-88.
[3]徐月红,童金英,徐月美等;临床路径护理程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63-166.
论文作者:刘星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对照组论文; 重症论文; 心脏论文; 数据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