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分析论文_张蓉洁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分析论文_张蓉洁

(讷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讷河 1613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4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17例,治愈7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17例,治愈4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泻、腹痛的症状积分分别为(0.8±0.5)分、(0.7±0.5)分;对照组腹泻、腹痛的症状积分分别为(1.8±0.9)分、(1.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肠道炎症疾病,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患者出现反复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的临床表现[1]。由于病因尚不明确,临床治疗该病的难度较大,单纯采取西医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同时不良反应较多。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符合《炎性肠疾病全球实践指南》中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细菌性痢疾患者、肠结核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为(40.2±3.4)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为(2.3±1.2)年;病程严重程度:轻度患者5例,中度患者8例,重度患者4例;直肠6例,乙状结肠8例,全结肠3例;对照组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为(40.3±3.5)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为(2.5±1.1)年;病程严重程度:轻度患者6例,中度患者9例,重度患者2例;直肠7例,乙状结肠7例,全结肠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给予患者美沙拉嗪和泼尼松治疗,急性期给予患者美沙拉嗪1g口服,每日3次;维持期给予美沙拉嗪0.5g口服,每日3次;口服泥泊松40mg,每日1次;病情好转后逐渐减少剂量维持在5~10mg。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药治疗,药物组成为:黄芪9g、黄连9g、葛根12g、木香9g、金银花9g、赤芍9g、连翘9g、白头翁9g、藿香9g。以上方剂每日1剂,分两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判定。治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便常规恢复正常,经结肠镜检查显示溃疡面完全消失,黏膜正常;有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便常规恢复正常,经结肠镜检查显示溃疡面明显缩小,黏膜有轻度充血;无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经结肠镜检查显示溃疡面、黏膜充血和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17例,治愈7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17例,治愈4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0.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腹泻、腹痛的症状积分分别为(3.6±1.2)分、(3.3±1.1)分;对照组腹泻、腹痛的症状积分分别为(3.5±1.1)分、(3.1±0.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泻、腹痛的症状积分分别为(0.8±0.5)分、(0.7±0.5)分;对照组腹泻、腹痛的症状积分分别为(1.8±0.9)分、(1.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结肠慢性炎性疾病,该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多采取抗炎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多,效果不够明显。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久痢”等范畴[2],中医认为该病主要为脾失运化、正气亏损、血瘀气滞等因素引起,方中采取黄芪能够健脾益气,金银花能够清热解毒,赤芍能够活瘀止痛,木香能够健脾消食、行气止痛,白头翁能够凉血、止痢;同时经研究显示,黄连中的黄连素能够抑制多种致病菌,有利于增加白细胞的吞噬作用[3];因此,诸药合用,达到调气行血、清热利湿等功效,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治疗后,观察组腹泻、腹痛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阎爱华,龙海华,梁秀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19):2832-2834.

[2]蒋波涛,张朋,李荣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7-10.

[3]张颖,王玉玲.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1):53-55.

论文作者:张蓉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分析论文_张蓉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