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以德树人论文_张秀芳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以德树人论文_张秀芳

摘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而语文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教育内容是古今中外文化中的精华,它包含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本文就简要探究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德树人,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学;以德树人;教师;学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而语文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教育内容是古今中外文化中的精华,它包含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看似无形,实则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文化感染功能,对学生优良道德的形成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古人读书讲求修身养性、塑造完美人格、营造精神家园,古人追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德操守,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处事态度,这里边都包含了他们的优良品德,所以德育从古到今都是被提倡的美好品质。而语文教材就是德育教育的很好的资源,里边不论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很好的作用。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以德育人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一、要“以德育人”要先立德于身

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只有立德于自身,才有资格去教育、熏陶学生。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尊敬老师的唯一途径,是教师的德和才”,如果教师不是德才兼备,是很难对学生起到影响作用的。教师要想立德于身,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其次要热爱学生,最后教师自身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然后用自身的实践和智慧,真心地去感化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教育学生,这样学生也才会尊重教师、爱戴教师,教师才有利于教学,学生也才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教师首先要起到示范、榜样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获得学生信任、尊重的必要前提,“师爱生,生则尊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努力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叶圣陶先生提到:“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人敬已,必先自敬。所以,“以德树人”必先“立德于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寓“德育”于实践中

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要长期积累的,必须时刻留意身边的小事,然后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如在教室教师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扔进垃圾桶;随手关门,还有帮助班里需要帮助的学生等,这些小动作看似不起眼,但是对于正处于人格塑造期的中小学生来看,这些小事就是美好品质的象征,他们就会学习教师的这种品质,积极去劳动,不乱扔纸屑,积极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他们慢慢就会扩展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回家途中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随手拣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放进垃圾箱内;为辛苦了一天的父母倒上一杯茶,尽自己的一点孝心;帮助同学解答难题;用自己的成绩来报答敬爱的教师……这些看似是小事,但对于学生美好人格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只有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会形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学生。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活动,如: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给老人讲故事,陪他们聊天,这样让学生学会了助人也是一种美德;还有参加“学雷锋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如端茶倒水,洗一次脚,认真的陪父母聊一次天等等,这些让学生学会了感恩父母。如课文《背影》《我的母亲》等中,作者通过普通的叙事,饱含了父母对儿女的一片关爱之心,我们应该感恩父母,感谢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大地般深厚的父爱和母爱。

三、用独特的文学作品,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语文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这些都会对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通过文学作品的讲解,给学生以优良品德的熏陶,同时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讲《三国》时,用刘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教育学生,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可感受伟大领袖、革命家的崇高、博大胸怀;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利用图片和视频,将视听结合起来,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为了大义舍弃小我,自己强忍烈火焚烧的剧痛而纹丝不动的那种高尚的牺牲精神;鲁迅的《藤野先生》,深情缅怀了教师的崇高品格,表达了自己的尊师、爱师之情。感恩师长永远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指明灯;《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等,各类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含义,教师在教授文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深层的含义,用不同的、因课适宜的教学方式,轻松地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

总而言之,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为学生考虑,爱教育、爱学生,教师要立德于身做好榜样作用,然后结合典型教学资源教学,学生也会在文学作品中真正受到了崇高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就受到了德育的教育,这样对学生“以德育人”的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所以语文教学中如何以德育人,还需要教师们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探索、检验。

(作者单位:山西省岚县教师进修学校)

论文作者:张秀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8

标签:;  ;  ;  ;  ;  ;  ;  ;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以德树人论文_张秀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