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摘要:随着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快速的发展,建筑设计工作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征。在对各类建筑的规划、设计中,不能简单的考虑建筑物结构方面的各类问题,而是应该头筹兼顾的将其它方面的安全隐患纳入到建筑设计之中,尤其是建筑基本结构的防火问题。防火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以在民用建筑设计中防火技术的研究一直是业内的重要问题。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火灾隐患的出现率,本文将从目前民用建筑火灾出现的特点入手,系统的分析民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防火隐患并提出解决措施,进而为提高民用建筑的安全系数建言献策。
关键词:民用建筑;防火技术;标准化
引言
现在生活中火灾事故发生得越来越频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火灾的频发表明建筑设计在安全防火以及救援逃生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功能日渐复杂,人们对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越来越重视。现在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建筑上合理应用新材料以及新技术,能够给消防设计带来一定的帮助。本文针对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为以后的高层建筑提供重要保障。
1民用建筑火灾的特点
1)人群密集,疏散困难由于人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地产开发商为了节省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往往在民用住宅的建设中倾向于高层建筑,居民居住条件较为集中,单位面积的人口居住数量增多。同时,民用建筑目前的内部构造与以往相比更为复杂,电器使用率高,这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火灾发生的隐患。在这种建筑条件下,一旦出现火情,由于居民基数大、可燃烧物品多,这对居民的疏散问题极为不利。居住在高层的居民在疏散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穿越火场,狭窄的消防通道在大量人流集中之时会显得拥堵不堪。此外,因燃烧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也会影响人们的视线和正常呼吸,这种情况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威胁。2)民用建筑人员较为密集,不能较快的进行疏散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大大增加了建造的高层民用建筑数量。而这些高层民用建筑因为有着较高的高度且层数较多,一般所设计的高度都会高于24m,所以人员的集中率也非常大,同时因为疏散通道非常狭小,所以,只要有火灾出现,那么建筑内的人员就会很难进行疏散,而拥挤、混乱现象则会大面积发生。在民用建筑的生活设施中,电缆井、水暖井等在上下多层贯通,而一旦不能较好的进行设计,就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进而大大降低了高层人员逃生的成功率。除此之外,在民用建筑内部,因为有着较为封闭的结构,所以很难将一些有毒烟气及时排除去,从而导致人员伤亡事故发生。3)缺少防火分隔,不易控制火势在我国现阶段的民用建筑设计中,许多小区在完工交房阶段缺少对防火分隔层的设置,所以一旦某层楼出现着火点,火势就会迅速蔓延,加之目前小区住宅的高层设计,会导致火灾的波及面更大,还有可能波及到其它单元的住户。目前的防火技术来看,许多异性(如:C型、L型)民用建筑因为转角多,所以在防火墙的设立上存在一些困难,更不用说防火隔离的设立。这种高层建筑在楼层高的位置风速大,压力大,客观上助推了火势蔓延。
2建筑防火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拐角处防火墙设计方面的缺陷
针对建筑防火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拐角处防火墙设计是建筑防火墙设计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缺陷,这主要是因为建筑设计在转角设计方面的难度较大,容易影响到建筑本身的防火性能。
2.2建筑室内灭火需要
目前这种情况下,对于建筑防火我国规章制度中也是有明确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建筑室内必须设置两个消防栓,并且保证两者能够安全应用,可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状况就是两者都断水,不能及时制止火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排烟设计不科学
小区烟道是民用住宅中火灾隐患较大的区域。目前新小区以高层为主,烟道的连接度密集,如果某一户居民家中出现火情,所燃烧的有毒气体就会随着本单元的排烟系统进行扩散,并产生有害烟雾及有毒气体,这种气体极容易对人们的肺部进行损伤,导致人们呼吸不畅,甚至会导致死亡。据统计,在民用住宅火灾中死亡的居民,71%都是由于呼吸到了有害气体致使居民死亡的。所以,排烟系统的完善与否,直接关乎着居民的生命安全。
3建筑设计中防火技术的应用策略
3.1科学合理的把握建筑设计的空间布局
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火灾事故发生过后的安全疏散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考虑,从而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预防手段。在当前建筑防火设计中,主要是应用疏散距离、疏散楼梯间以及疏散宽度等方面的情况,积极设计出具体的规范疏散方案。首先,需要针对建筑中各个房间门到总房门的距离进行全面把握,这其中需要从总体结构设计工作情况出发,把握合适的施工距离。针对房间内的施工方案情况进行全面控制,积极配置好相应的自动灭火系统,为真正发生火灾事故之后,开展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全面把握建筑中各个空间的疏散距离,保证距离的科学性,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防火性能。再者,还需要针对建筑中的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进行有效确定,这就需要从建筑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采用良好的方式和手段,做好界定工作。
3.2设置合理、实用的消防通道
在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逃离火灾现场可以有效的避免火灾对人们带来的影响,所以合理的设置消防通道对减少火灾带来的伤害。从现状来看,虽然小区基本上都设置了防火隔离门,但是在日常闲置时,隔离门往往都被上锁,火灾发生后安全门反而变成了“拦路门”。同时针对防火通道过窄、不达标等系列问题,设计者在设计初期就应该提高标准,一旦出现不达标的情况,后期物业工作人员也要及时疏散,有效引导,确保火灾发生时居民的安全。
3.3设计的要点
(1)标准层的防火设计:①防火的分区设计。在所有的高层建筑过程中,标准层中的核心筒占有着关键位置,同时在整个防火设计占有极大的空间。在大部分情况之下,建筑工程内部房间的设置所应用的墙都是实体墙,能够起到相应的分隔以及区分作用,整体实强中含有的物质可燃性物质是偏少的,以至于不能够对火灾进行阻隔,使火势不断蔓延。因此,在设计人员进行有关的建筑防火设计时,可以适当借助设立防火墙或者防火门来对火的形势进行有效的区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火灾发生,那么在短时间里火势也不会直接延伸到核心筒的位置。②安全疏散通道。在整个建筑设计里,作为设计师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和规定,合理设计疏散通道,在数量上除了有着固定的要求,像是其出口的大小以及位置设置都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设计,同时在各种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增设多个安全疏散通道,因为这样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就能够多一条逃出去的通道,避免不必要的伤亡。(2)中庭防火设计。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一般都会将中庭空间设计得比较大,一旦有火情出现,烟气将会迅速弥散。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里,必须考虑到如何才能将烟气扩散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采取最有效办法将烟气快速排出。
结语
随着建筑防火技术在建筑消防工程中应用的不断增多,建筑防火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其在控制火势蔓延及减少火灾损失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需要重视建筑防火技术的有效应用,以此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唐佳怡.建筑防火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1):126.
[2]农智.建筑工程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S1):199-201.
论文作者:付兴东,朱海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建筑论文; 火灾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民用建筑论文; 火势论文; 发生论文; 通道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