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所发挥的功能十分直接,首先,其能够很好地发挥自身的城市用地规划作用;其次,能够深层次地美化城市、维持生态平衡、净化空气。同时,通过园林规划设计,可以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整体的城市形象,进而使得城市拥有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通过良好的园林规划设计,能够深层次地彰显地域的内涵,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此时充当了城市发展的一种名片,能够彰显城市的文明和魅力,在欣赏园林建筑时,还能够体验到当地的生活习惯,并且这些内容都会伴随着相当高的艺术色彩,给予人独特的回味。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问题;解决
一、园林规划设计理念
1、艺术性
艺术性是人们游览园林所追求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园林的规划设计一定要凸显出自身的艺术性,从而满足大众对景观建筑艺术性的追求。园林设计者可以将若干个单一的自然景观通过有效的结合营造一个整体的、艺术性强的景观,从而凸显出园林的魅力所在。例如,颐和园、圆明园、苏州园林等一些古典园林,即设计者将山、水、石、树木及亭台楼阁等若干个单一的景观进行有效的结合,营造出一个艺术性、观赏性较强的景观,以此来突出园林的观赏性与艺术性。因此,园林的规划设计者要善于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不忽视一草一木,有效地将若干单一景观进行组合,营造出园林的艺术性,展现出园林独有的魅力。
2、历史文化性
历史文化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园林的规划设计一定要建立在传承历史文化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基础上。脱离了历史文化的熏陶,将大大影响园林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因此,园林的规划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园林时一定要将历史文化等人文景观合理地融入园林中,使之散发出强烈的文化气息,激发游览者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以此来传承文化并提高园林的社会地位。
3、人性需求性
人性化需求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立足点,在园林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性的基本需求,这对于园林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人性化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游览者的一般性需求,而且要针对特殊游览群体进行特殊化设计。例如,在园林内可以铺设残障人士专用通道,设置可移动的防雨、避风安全座位,针对老、幼、孕等群体设置专门的游览通道及休息室等。在充分考虑到各类游览者人性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建设的园林,才会受到游览者的认可。
4、自然生态性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园林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维系一个良好可循环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让人们能够在都市中重新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例如,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即是在都市中规划设立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公园,中央公园不仅为纽约市民提供了一个可供游览的绿色生态地,而且有效保护了纽约的生态环境。中央公园不仅成了纽约的城市后花园,而且成了当今各大都市规划设计园林的典范。
二、现代园林规划设计问题
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目标不明确
我国有很多的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人员,可是真正具有系统全面的地球生态理论素养者并不多。即便具备非常强的景观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可是并不能够将城市发展和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完美协调,将城市园林的功能实用价值全面考量,缺乏充分科学、长远的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2、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存在着盲目追风的现象
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园林景观,一味地照搬照抄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问题非常严重,无法将大众对园林景观真正的需要进行满足。由于当代城市建设对园林景观的需求量非常巨大,很多城市急功近利,大上快上园林景观,动辄“打造”城市景观风貌,不顾东西南北地域差异,不管风土人情之不同,“一张图纸管天下”,结果形成了千城一面、各地相似的所谓园林景观,长此以往造成了人们的视觉疲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公共园林规划设计手法趋于雷同
园林规划设计,不管城市大小和风格差异,一味地追求所谓“大气磅礴”和俯瞰效果。一方面刻意仿造大自然景观,一方面又在广泛采用规则的曲线、波浪线或标准的几何图形。植物栽植力求整齐划一,大小一致,高低一致,甚至品种一致。为了快速打造“花海”、“花谷”,强调视觉效果,大量栽植单一的开花或彩叶树种,这样就造成了工业化特征极强、人工痕迹极为明显的所谓“自然式风景园林”景观。长此下去,将会造成树种单一、病虫害频频发生、生态失衡的恶果。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广告效应,无限放大单一景观建筑体量,与周围自然环境极不协调,凸显功利主义,毫无视觉美感,甚或造成视觉污染。
三、园林规划设计解决策略探讨
1、注重园林规划设计与环境特征的充分融合
园林规划设计有必要充分融合当地的环境建设,根据当地的环境特征和环境污染状况,进行最为完善的园林规划设计,以充分提高环境的质量,并结合基础艺术特征,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在实际的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多方面考察当地的环境状况,尽可能不破坏原来的生态状况,开展最为完善的园林规划,提高相应的园林设计质量。
2、园林规划设计需要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实时考虑园林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园林规划设计也需要融合城市的规划,尽可能与城市的规划发展保持一致,以综合推动城市的科学发展。在园林设计上,需要寻求合理的园林规划城市发展特征,迎合当前城市发展的理念和具体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
3、注重传统文化与新时期文化特色的充分融合
园林规划设计的本质作用在于提高人们的审美,多方面陶冶人们的情操,并让人们在欣赏园林景观时,加强对整个城市的实时认知,因而在以后的园林规划设计上,必然需要充分融合园林规划设计的传统文化和新时期文化特色。通过传统元素的科学设计,能够充分体现不一样的国内文化特色,进而增强人们所具有的现代文化思想,提高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4、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要优先以城市本身所处生态环境为依据
各个城市处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自身具有的水系、山体或平地等生态环境各不相同,这些因子都是大自然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发展所赋予的。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以此为依据,不但不能盲目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大拆大建,损毁这些因子,而且还应运用现代工程技术加以保护和修复。由于人类是群居动物,随着社会的演化,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了城市(含大中小城市)—城镇—居民点(新农村)三大居住格局。所以,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必须依照这三大格局的不同,具体分析体量、人口、环境等因子,分类实施。
5、生物多样性、科学性、艺术性的统一
在现代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以生物多样性为指导思想,尽可能为各种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配置方式应以周围原生态自然环境为参照,采用适宜的科学技术进行栽植和管护,使各种植物和生物均能自然生长,充满勃勃生机。同时,还应以人为本,根据人类的使用和感官需求,采用艺术的手法,创造出生物多样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统一的园林景观,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遵从生态优先的原则,牢固树立地球生态系统理念,强化“大绿地”思维模式。拜自然法则为师,引现代技术为技,以人类需求为本,园林及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才能和谐共存、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佳.对符合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发展趋势的思考[J].花卉,2016(20).
[2]许再臻.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
[3]封心宇.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思路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4).
论文作者:陈新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园林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城市论文; 艺术性论文; 景观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