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HBV(乙肝病毒)-DNA与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原)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分别纳入198份HBsAg有反应性标本(s/co≥1),作为A组,105份HBsAg灰区可疑标本(0.8≤s/co<1),作为B组,990份HBsAg无反应性标本(s/co<0.8),做为C组;对三组标本进行FQ-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将A组阴性标本和B、C组阳性标本再进行HBV-M(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5项检测。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A、B、C三组经FQ-PCR检测HBV-DNA有反应性标本分别为108例(54.55%)、34例(32.38%)、5例(0.51%)。结论:为提高输血安全,应首先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对样本进行筛查,去除有反应性血液标本后再对无反应性血液标本进行FQ-PCRHBV-DNA核酸检测,最终排除有反应性血液。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乙肝病毒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7-0124-02
乙肝病毒标志物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5项,ELISA是常用的筛查方法,但其对检测HBsAg结果仅可反映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反应状态,此外因抗原、抗体变异、窗口期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1-2]。目前FQ-PCR是检测HBV-DNA的最佳方案,该技术是一种核酸检测技术,该技术应用优势包括完全闭管检测,不需要进行PCR后处理,可连续检测出荧光信号的变化,定量的准确性较高,可较好反应HBV复制情况[3-4]。研究纳入ABC组3项标本,行FQ-PCR检测后的A组阴性、B、C组阳性样本再作HBV-M(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单位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对10721份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浆标本,献血者年龄范围在22~55周岁,其中男57390人、女46669人。
1.2 方法
仪器设备: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BsAg试剂;上海科华公司生产的ELISA 试剂、瑞士HAMILTON公司生产的FAME全自动酶分析系统;由专业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完成操作,结果判定:有反应性:s/co≥1;无反应性:s/co<0.8;灰区可疑:0.8 ≤s/co<1。
HBV-M 5项检测:采用ELISA试剂,实验人员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进行分析,结果判定:有反应性:s/co≥1 ;无反应性:s/co<1。
FQ-PCR检测:采用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BV-DNA试剂盒;美国 PE-5700 型 PCR扩增仪,实验人员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待反应结束后使用电脑自动分析计算HBV-DNA定量结果,以cP/ml表示结果。需注意的是以下情况不参加平均值的统计:求算术平均值的方法计算HBV-DNA平均拷贝数时发现无反应性结果。结果判定:有反应性:≥1000 cP/ml;无反应性:<1000 cP/ml。
2.结果
A组标本经FQ-PCR检测,HBV-DNA有反应性为108例(54.55%);无反应性90例(标本A1)。
B组标本检测后HBV-DNA有反应性34例(32.38%),作为标本B1。
C组标本检测后HBV-DNA有反应性为5例(0.51%),作为标本C1。分别对标本A1、B1、C1组再进行HBV-M 5项检测,结果见表1-3。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FQ-PCR检测为阳性样本,再经ELISA HBsAg检测,为可疑或阴性。
3.讨论
A组标本ELISA检测有反应性经FQ-PCR检测,阳性率仅为54.55%,实际上血液中的HBsAg多为空壳,不含有病毒颗粒,对病毒复制、传染性强弱不能直观反映,而HBV-DNA指标可直接反映HBV复制情况,可直接检测病毒本身,由此可见血站可采用ELISA法结合FQ-PCR检测,表1结果显示90例HBsAg有反应性,大部分患者属于“正常”的HBsAg携带者。表1中模式2、3、4说明ELISA检测结果中无论存在几项有反应性,无完整的病毒颗粒依然会存在,表示机体未出现病毒复制,病毒相对静止,处于无活动状态。出现该现象情况亦可能与HBV-DNA所用引物不匹配有关;此外HBV-DNA检测结果如呈假阴性则可能表示HBV-DNA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中,该情况下采用FQ-PCR检测方法依然无法检出,表示机体传染性相对较低[5]。
标本B 34例(32.38%),该结果说明HBsAg“窗口期”可能指部分灰区可疑,采用FQ-PCR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灵敏性,结果同样验证出血站有必要架设灰区可疑。表2模式1与表3模式1的存在可能说明目前HBsAg检测试剂盒检测后可能出现ayr、ayw等亚型的检测漏检现象,该试剂盒主要针对adr、adw亚型进行检测[6]。FQ-PCR可对病毒本身进行检测,具有高特异性。此外有研究显示HBsAg与HBsAb2者结合后可能出现免疫复合物,易导致血清中虽然存在HBsAg但无法检测到[7]。表2中模式2中的HBsAb是免疫保护性抗体,其中6例对HBV-DNA有反应性,考虑到可能因HBsAg灰区可疑有关,由此我们认为表2模式2、表3模式1可能是HBV隐性感染的恢复期,该阶段机体虽然出现免疫反应,但依然处于HBsAg向HBsAb转化阶段,但该阶段体内依然存在残余病毒,该结果表明低滴度的HBsAg缺少有效的免疫杀伤细胞,依然存在感染风险[8]。表2中的3、4、5、6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HBcAb、HBeAb一类的非保护性抗体依然可发生复制,具有传染性风险。标本3中有反应性5例,结果表明HBV-DNA检测具有灵敏性与特异性。
综上所述,应用ELIS法检测HBsAg,对血液进行筛选去除有反应性血液标本后,再对无反应性血液标本进行HBV-DNA核酸检测,最终排除有反应性血液,提高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赵秋霞,周松伟,王莉等.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与ELISA法乙肝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5):45-47.
[2]张辉,吴冬生,方敏等.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11):1459-1461.
[3]刘佩,赵旭鸿.乙肝五项、HBV-DNA定量及乙肝前S1抗原联合检测用于诊断乙肝的临床价值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11):1275-1278.
[4]林牧,龚亚东,高绍莹等.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方法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9):1329-1331.
[5]刘娇,王大明,宋春丽等.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1):111-113.
[6]张艳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乙肝病毒DNA及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黑龙江医药,2019,32(1):204-205.
[7]吴洪秋,张永良,黄坚尧等.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和HBV DNA定量联合检测在乙肝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4):415-418.
[8]周新媚,李秀华,李广平等.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3):116-118.
论文作者:周玉航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标本论文; 定量论文; 荧光论文; 免疫论文; 乙肝病毒论文; 乙肝论文; 可疑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