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成都 611730
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的应用对比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采集动脉血气分析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80例新生儿分成两组,分别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一组取40例新生儿经股动脉采血设为股动脉组,另一组取40例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设为桡动脉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穿刺部位损伤情况等。结果:桡动脉组采血穿刺成功率97.5%,股动脉组采血穿刺成功率82.5%,桡动脉组采血穿刺成功率明显明显高于股动脉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桡动脉组血肿发生率5%,股动脉组血肿发生率22.5%,桡动脉组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血,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桡动脉组操作时间明显比股动脉组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桡动脉组采血穿刺成功率较高,操作时间更短,穿刺部位对新生儿造成的损伤更小,已成为新生儿动脉采血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股动脉;桡动脉;
经股动脉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采血方法,若采血失败再改为其他动脉实施采血[1]。有研究认识股动脉采血成功率比桡动脉采血成功率高,也有研究认为桡动脉采血成功率比股动脉采血成功率高[2],为探讨两组采血成功效果,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采集动脉血气分析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观察组实施桡动脉采血成功率较为理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采集动脉血气分析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80例新生儿分成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各40例。两组均由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同一护士完成采血操作。桡动脉组男性27例,女13例;年龄30min-30d,平均年龄(9.5±3.6)d;21例为早产儿,8例为新生儿颅内出血,11例为新生儿肺炎;体重1.9-5.2kg,平均体重(2.6±0.5)kg;股动脉组男性26例,女14例;年龄30min-29d,平均年龄(9.8±3.2)d;22例为早产儿,9例为新生儿颅内出血,9例为新生儿肺炎;体重2.0-5.2kg,平均体重(2.5±0.6)kg;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股动脉组新生儿保持平卧位,将下肢外展将腹股沟露出后,将小枕垫于新生儿采血侧臀下方,将腹股沟胎脂清洁以后进行消毒处理。采血人员以手指对新生儿腹股沟三角区的动脉搏点触摸后,在腹股沟韧带下2cm取穿刺点,选择5号直针头和5ml注射器,抽取2ml送检血标本。桡动脉组新生儿取平卧位,将新生儿上臂平伸外展后消毒,取血人员以手指对新生儿前臂外侧动脉搏动点触摸后,顺动脉血流方向穿刺进针,抽血2ml后拔针送检血标本。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穿刺部位损伤情况。其中穿刺成功以一次进针抽取动脉血量表示穿刺成功;肉眼或以手触摸穿刺部位有1cm以上肿块表明穿刺部位受到损伤;操作时间从患儿准备采血直到按压止血结束后时间[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采血方式穿刺成功率
桡动脉组采血穿刺成功率97.5%,股动脉组采血穿刺成功率82.5%,桡动脉组采血穿刺成功率明显明显高于股动脉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采血方式血肿发生率
桡动脉组血肿发生率5%,股动脉组血肿发生率22.5%,桡动脉组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血,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3比较两组采血方式操作时间
桡动脉组操作时间(3.9±1.0)min,股动脉组操作时间(6.6±1.4)min,桡动脉组操作时间明显比股动脉组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新生儿临床采血方式有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等部位采血,本次研究中,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的采血应用效果。其中股动脉搏动明显,可是采血部位过深,很难定位,且穿刺点与股静脉、股神经等都极为靠近,操作时若不小心就会误抽静脉血、损伤股神经等情况。桡动脉较浅而且容易固定操作,周围无大血管及神经经过,所以,对桡动脉采血应用更为安全,能减轻患儿痛苦[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采血,桡动脉采血血肿发生率低于股动脉,桡动脉采血采血时间短于股动脉,与他人研究相符。股动脉采血位置深且血管管径粗,止血压迫难度较大,容易导致血肿、皮下淤血等情况,腹股沟暴露更为充分,新生儿裤子和包被需要更长的时间准备,而且患儿很难定位,会增加操作时间。而桡动脉儐则不需要特殊体位或穿脱衣服,应激反应小,需要较少的操作时间。可见,桡动脉采血与股动脉采血相比,对患儿产生不良反应更小,操作更简单,穿刺成功率更高[5]。
总之,桡动脉组采血穿刺成功率较高,操作时间更短,穿刺部位对新生儿造成的损伤更小,已成为新生儿动脉采血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单蕴萍,王瑞玲.婴幼儿血气分析三种采血部位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130-131.
[2]马桂云,徐英华,韩贵俊.婴幼儿血气分析动脉血采集检验方法进展[J].河北医学,2013,19(3):469-471.
[3]高峰.不同部位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4):281-282.
[4]林碧钦.新生儿不同部位血标本采集效果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4):108-110.
[5]刘小群,李静.两种动脉采血方法在NICU中的应用与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659-1660.
论文作者:谢雪霞【1】李润萍【2】彭文静【3】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5
标签:桡动脉论文; 动脉论文; 新生儿论文; 成功率论文; 两组论文; 血肿论文; 操作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