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摘 要:在资本主义引领的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对“两个必然”理论的质疑声甚嚣尘上,因而分析“两个必然”学说的科学内涵、切实领会其重要价值,有助于回击现代社会中对此科学论断的非议。同时中国必须把握世界的发展态势,牢记历史教训,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坚定社会主义信心,迎难而上,才能为促成“两个必然”的宏伟夙愿贡献中国力量。
关键词:全球化;“两个必然”;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无产阶级怀着坚定的信仰开始了漫长的革命,经历了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春天的暂时辉煌后,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动乱频发最终倒戈,“社会主义终结论”名噪一时,关于“两个必然”论断的质疑声甚嚣尘上。但历史事实证明,当人们经历了种种思潮的激荡,见证了无尽的风云变幻之后,“两个必然”理论在当代社会依然是人们强大的精神力量。从全球化视角思考这一理论,则是在更加充分了解世界发展态势基础上积极回应挑战。
一、“两个必然”理论的科学内涵
《共产党宣言》正文部分首先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它在社会中所发挥出来的巨大的作用,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就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1〕所以马克思做出科学预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即“两个不可避免”思想,也就是常提的“两个必然”理论。而对这一理论的非议大都源于不同背景:首先是“两个必然”的理论所主要依据是哲学范畴意义上的,没有数据模型或者经济学理论的论证支撑。其次基于当时的现实条件,革命导师认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3〕。然而巴黎公社运动昙花一现,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逐渐低落、改良主义盛行,宗教因素、民粹主义因素等都使得欧洲无产阶级运动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甚至失败,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革命导师也做出补充“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出现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4〕“两个决不会”论断是对“两个必然”的深化与阐明,也是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进一步思考,从这一细节也实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二、全球化视角下“两个必然”理论的当代价值
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全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增强,而在全球发展背景下给予社会主义生命而更是提供展示其优越性的舞台,研究“两个必然”重要价值不仅值得我们在这一科学预见之上考量推敲,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在新的全球化发展背景,切实领会“两个必然”价值有益于更好地指导理论付之于实践过程。
(一)“两个必然”的理论价值
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资料集中程度和劳动社会化程度都在提升,无不是与共产主义要求吻合的,这同样也是资本主义不断否定自身后的结果,即向着更高级社会形制转变,所以社会主义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一过程充分再现辩证法发展观原理。其次,资本主义促进生产的社会化,但生产资料集中于少数资本家中,而其不断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同时剥削无产阶级仅剩无几的生产资料,资本家和无产者矛盾激发,进而生产力越发展,二者的矛盾就越为突出和尖锐;同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随之化为全球世界的“瘟疫”,虽然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政策、法律等对生产关系有所调整但始终无法撼动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而当运动发展到最高点时,就会使资本主义社会走向衰微和死亡;相反社会主义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不是私人占有绝大多数的社会劳动成果,这是符合整个人类社会演进过程的,实证“两个必然”理论是符合唯物史观客观规律和社会变革发展进程。
(二)“两个必然”理论的实践价值
从目前世界形势来看,全球化正在遭遇阻滞,国家发展失衡和治理滞后使得全球化正在经历逆全球化的潮流,再加上资本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周期性危机频繁爆发,而“两个必然”作为真理性认识彰显出其特有的魅力和时代价值性。
1.切实领会“两个必然”,有益于科学认知当前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深刻变革。早期社会主义者缺乏科学的估计,而在全球化进程大势下,资本主义展现了对各类危机风险强大的控制力、对突发问题的解决以及对复杂的非同质因素的涵括,而原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尖锐的斗争局面逐渐消失,特别是在欧洲的一些发达资本主义福利社会国家,运用高福利或者高收入改善无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甚至在精神生活都给予其极大的帮助,抑或是表现出一种相当的民粹主义性质的执政理念,在这样的思想渲染之下,麻痹了工人阶级、劳工运动,所以无产阶级似乎在实现自身解放和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现实变化中寻求平衡。因此,正确领会“两个必然”,有助于我们时刻关注全球动态,科学认知世界动态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深刻变革。
全球化是20世纪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各国都在借助资本主义统领的全球化进行国家战略利益调整,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核心的发展形势依然如故,现代资本主义有着进一步发展余地,因而无产阶级依靠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已然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这就向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考:世界瞬息万变,我们应该如何在相互交织的复杂世界关系之中坚定“两个必然”信仰,开启社会主义运动新篇章。
上平面纵向联结系均采用平行形式,与弦杆在节点处相连,以抵抗横向风荷载、竖向荷载及弦杆变形等产生的内力,上撑杆均采用箱形截面,截面宽度300mm,高度均为300mm,板厚12mm。
3.切实领会“两个必然”,有益于真正意识到“两个必然”实现过程的复杂与艰巨。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6〕在现实的变革实践中,社会主义革命经历了辉煌之后在各因素合力作用下纷纷倒戈,相较之下借助科技、金融资本的力量的资本主义有着进一步容展空间。现存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面对复杂的社会动态,首先在巩固其自身有限力量之上准备不足,难免克服不了众多制约因素,因而在与资本家的斗争中不占据优势地位;与此同时在现有体制机制之下,社会主义在全球话语体系中处于劣势、被动处境,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地位,所以整体上来看“两个必然”要经历一段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时期才能够真正实现。
三、全球化视角下“两个必然”的实现途径
2.切实领会“两个必然”,有益于辩证看待社会主义发展的难题。“(资本主义)随着文明而产生的社会为自己所建立的一切机构,都转变为它们原来的目的的反面。”〔5〕虽资本主义必然在不断否定自身的过程中走向自己的反面即社会主义,但从现实实际状况分析,在可预见时期内不会出现制度社会主义数量上的变化。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近些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希望,价值社会主义的种子在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生长、发展。再加上全球性问题愈加突出,全球各国只有相互协作才会破解发展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难题,交往借鉴必将极大地推动各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不断变革,致使资本主义的弊病暴露,为最终覆灭埋下隐患。
对原始单炮记录(图2)进行τ-p变换,以消除直达波等干扰,提纯面波信号(图3)。τ-p变换参数选择如下:
(一)时刻铭记历史发展教训,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
在豆荚成熟、即豆粒将长成圆形,但荚内种子还不很明显看得见时采收。若采收太迟则豆荚过熟,纤维过多影响品质,一般在盛果期间隔2—3天采一次。
2.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不可冒然求进
2.社会主义必然在全球化进程中复兴
(二)时刻紧跟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两个必然”信念
1.全球化大势下,取代资本主义的使命没有过时
1.统筹兼顾提升中国自身综合实力
马克思曾预见未来:生产力极大提高,全球各个角落在相互交往中联结起来,形成世界市场,使得落后国家不再孤立存在,这与社会主义有相当高的契合性。并且全球化趋势使得社会主义价值大放异彩,彰显理性光辉,体现出人类的终极价值目标,凸显着人的自身意义,但是需要厘清美国等西方国家所鼓噪的 “全球化”和作为客观历史的“全球化”〔7〕,西方国家认为这样的“全球化”严重阻碍本国发展,降低本国人民幸福指数,从而在某些意义上对民众起到鼓动作用,造成现在只要有大型国际或地区召开会议时浩浩荡荡的“反全球化”游行示威,仔细思考其实会发现,全球化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应然”,世界上的各个地方都被联系在了一起,任何阻滞其发展的都是不愿意与世界人民共同分享发展成果,从而剥削更多的人妄图称霸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当资本主义越是横行于世间,矛盾积累得也就越多,社会主义则越是展现人的理性光辉,最终走向复兴。
赫鲁晓夫时期在实现农业改革之后高调宣称苏联已经进入了“共产主义”时代,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实行的经济政策“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以及提出实施不符合社会生产生活规律的措施……虽然我们坚信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稳扎稳打地从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出发才会创造建设的新奇迹,“揠苗助长”行为是不可取的不能乱指挥、瞎决策,要做好长远规划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基于客观规律创造再次发展新条件,不断提高生产力和提升生产社会化程度,始终坚持国情是一切决策的出发点,不能寄希望于“一举而竟全功”。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运用更多手段联合起来应对危机,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其对生产关系极强的包容性。为了降低成本、开拓新兴资源市场,催生本国经济增长,一些如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不惜采取任何手段转嫁危机,如美联储宣布加息,阿根廷财政赤字迅速扩大货币暴跌······当然除转嫁危机之外更有甚者直接采取战争等极端行为;全球化红利在国家间以及在国内分配失衡政治动乱一触即发。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又采取“和平演变”策略试图同化非资本主义国家,倡导“普世价值论”,以中国为代表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需要保持时刻警惕,防患于未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壮大自身力量的同时,还要与试图颠覆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势力积极斗争,在这个资本主义主导的话语体系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作为重要的理论思想武器在上世纪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夺取政权的伟大斗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还闪烁着真理的光辉,我们应当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特别是在这个多元思想迸发的时代。苏联和东欧的一些执政的共产党的跨台,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了,而是由于共产党思想僵化、歪曲甚至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进而导致思想混乱、组织破裂、国家政权倒戈;而中国的成就表明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与发展国情相联系,赋予其全新的时代意义,会使得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取得举世成就。
(三)时刻努力为实现“两个必然”提供中国路径
对于生长素对根的作用,有一种误解是认为高浓度的生长素(>10-8 mol/L)抑制所有根的生长,所以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扦插枝条生根。而事实是: 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所以不会抑制扦插枝条的不定根的生成。这是因为主根对生长素敏感,而侧根和不定根对生长素非常不敏感[4]。而教材中的图例“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细胞生长的影响”所指的是主根。
无论是从历史纵向还是全球范围横向比较,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虽取得成就斐然,但在关键领域处于被动,因而要继续坚持五位一体统筹兼顾战略方针,秉持新的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四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壮大经济实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更重要是应该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进民生福祉,协调各方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常抓不懈,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决抵制“先污染后治理”的旧发展模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作为步入新时代的青年一代,生活在国家和全体人民为我们奋斗出来的和平环境中,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挖掘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关注国际时事动态变化,积极为国家建设出谋划策。
2.迎难而上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不再全然陌生,不再因偏见而更无知,不再充满猜疑甚至仇视,而是激赏对方的传统与文化,尊重各自的文明与希望……只有如此,当西方遇到东方,或者当东方遇到西方,才不会拒人千里之外,才可能拥抱如故友,才会缔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而文化交流永远架设着不断交流的桥梁,话剧《茶馆》让美国观众“闻香下马”,堪为十多年前东西方交流的佐证,今天的“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则体现了综合性、多样性、多社团、跨地区等特点,是中美文化交流领域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范例。
全球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任何暂时的经济低迷、金融波动都会引发政治冲突和政治危机。在复杂背景下,中国凭借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战略支撑,相继开启“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吸引众多国家参与其中,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增长创造了全新的发展路径。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诸如贸易保护壁垒等难题,但始终没有放弃坚守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转嫁社会危机,积极主动融入而不是盲目汇入全球化潮流之中,踊跃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由量化为国内政策落实,到推动国际社会共同落实,从而引领全球化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中国在面对世界发展窘境时,要更加迎难而上,继续把握两制关系发展新态势,扩展两制关系相融的空间,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新成果,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萧红作品的乡土情怀不仅仅表现在自然景物、地域环境的描写上,而且表现在题材选取、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人物性格、风土习俗、人文景观等多方面。
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两制关系更为复杂,其中的较量也会愈加激烈。因而实现“两个必然”任重而道远,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难关,不断创造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参 考 文 献〕
〔1〕〔2〕〔3〕〔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 出版社 1995:277—278,284,269,33,482.
〔6〕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82-383.
〔7〕徐艳玲.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与社会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231.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2234(2019)01— 0045— 03
收稿日期:2019— 01— 12
作者简介:孙丽媛(1994—),女,山西朔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