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职业教育灵魂的"工匠精神",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精神之源,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广泛的社会意义。[1]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职业导向、以生为本,把"工匠精神"融入价值观教育、专业教学、成长教育等德育工作全过程的路径研究,是对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体系的创新实践,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引领,把 "工匠精神"融入价值观教育
工匠 精神所蕴含的敬业、精业、奉献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2]高度契合,要通过把握核心价值、凸显思政课堂和校园文化引领的作用,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把握核心价值目标。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不仅传承于古代,也具有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内涵和要求,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 "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德树人,用中华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人,将工匠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凸显思政课堂作用。思政课堂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一是打造工匠精神专题的精品课,作为思政课程的补充;二是把不同时期的"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的事迹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学习内容,三是邀请学校所在地的大师工匠、劳动模范进校演讲和建立"大师工作室"等渠道,作为思政课堂的补充;四是创新思政课堂,注重实现德育的 "知行合一",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载体和形式,从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通过帮助学生对现实环境中的"工匠精神"进行直观的观察,近距离的学习和交流,使其逐步达到情感浸透、自我融入,内化于思想、落实到行动,形成工匠精神的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标准。
3.发挥校园文化引领。校园文化作为培养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一是精心打造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熏陶;二是用心组织"工匠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研讨会等等,形成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三是发挥"工匠精神"在学校三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让传承工匠精神成为师生的文化自觉。
二、坚持职业性的育人导向,把"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育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却始于职业教育。[2]通过提炼和推进"工匠精神"专业文化,探索"工匠精神"育人模式,使专业教学融入"工匠精神"教育,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
1.提炼"工匠精神"专业文化。"工匠精神"培育不能片面追求所谓的"工具理性",就是精通专业知识而人文素养匮乏。[3]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精神,各教学专业与思政教师、行业大师和行业协会共同研究,结合各行业的要求和专业的教学标准,研究分析本专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精神,提炼具有产业、行业、企业、职业特色的"工匠精神" 专业文化,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效应。
2.推进"工匠精神"培养目标。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中,教师应当将具有产业、行业、企业、职业特色的"工匠精神"专业文化,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结合理论、技能的培养,推进实施"工匠精神"的专业教学、实践教学、技能竞赛的培养目标,使"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各专业课程教学紧密融合,让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行业、职业密切联系,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行业归属感,使学生工匠精神和专业技能同步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探索"工匠精神"育人模式。从学校教育层面,建立教师工作室,通过项目化教学,开始"工匠精神"践行的融入;从顶岗实习层面,建立导 师 制,通过师傅带徒,开始"工匠精神"言传身教的融入;从合作育人层面,探索现代学徒制,通过全过程的合作育人,形成"工匠精神"全方位教育融入,探索"工匠精神" 育 人机制,让名家大师、能工巧匠与学生建立师徒传承关系,重视"默会知识",重视情感态度的影响,将 课 程 、课堂和实践融合,把实践教学作为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主要渠道,与企业共同研究和布置形式实习的每个环节,引导和帮助学生观察企业师傅和管理人员的"工匠精神",并在每一个实习环节践行"工匠精神",逐步养成专心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创新的优良品质。
三、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把"工匠精神"融入成长教育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们对传统德育产生了一定程度免疫力的突出问题,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把"工匠精神"融入学生成长,不断创新高职德育模式,把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甚至是社会和家庭的德育工作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大思政育人的理念和格局。
1.注重个体成长,融入人文关怀。高职院校要坚持以生为本,注重研究职业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使"工匠精神"的教育有的放矢,一是让生活成为工匠精神的真正起点,从学生入校时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细微入手,从严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耐力信心,让他们历经学校的濡染熏陶,在灵魂深处生发工匠精神的幼苗,踏上企业的沃土时,便可茁壮生长;二是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研究教育的对象,发现学生个性特长和职业倾向,选好学生的职业导师,融入"工匠精神",开展个性化培养,使学生真正热爱一个行业,精通一门技艺;三是教职员工在开展教育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以身作则,精益求精, 践行"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的引路人,助力"工匠精神"的培养。
2.还原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主体地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解放他的双手,解放他的眼睛,解放他的嘴,解放他的空间"[4]。德育也是一样,需要把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由内而外的自发行为。一是教育理念引领,从教学过程,坚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学资源,建立生动丰富的信息教学资源,方便学生随时学习,从考核角度,坚持全过程的考核,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职业生涯引领,让学生自主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工匠技能、工匠精神的内容,按规划目标,自我实施,自我管理,老师及时采取个别指导,让每个学生在自我成长中认知、接受和践行工匠精神。
3.形成社会共识,构建育人机制。亚力克·福奇所说:"在新时期所弘扬的工匠精神不再是手工业者的职业道德追求, 而应是所有人的行为追求。"[5]一是形成共识。在新时代树立人人平等、业业都值得尊敬的思想,宣扬民主、平等、尊敬各业各人的观念,特别是新 时 代 中 国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这些都要成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二是出台政策。研究制定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 确政 、校 、企以及行 业协会等各方应履行职责和义务,形成对工匠人才的激励、晋升机制;三是构建平台。建 设政 、校 、行、企 互 通有无的信 息 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多方共同构建制度化的"工 匠精神"人才培养体系 。
[1]徐耀强 论"工匠精神"2017年05月25日09:52 来源:红旗文稿
[2]孙兴洋职业教育尤重"工匠精神"《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4日
[3]唐红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观照 宁 波职业技术教育2018 年第 4 期
[4]马菁菁《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1-01)
[5]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7.
论文作者:梁德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工匠论文; 精神论文; 学生论文; 职业论文; 专业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一是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