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阶段论文,社会主义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给我们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本文就是试图按这一思路,探索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地位和作用。
一、三个发展阶段
我们设想社会主义经济可能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管制经济,是在落后国家单一化基础结构上建立起来的最早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有三个特点:一是以国家代表社会,以国有制经济为主体,设置一套庞大的行政组织系统。中央政府以下又按部门和地区两大系列分别管理各自的企业,由这些行政机构层层发布指令对经济活动加以调节。从理论上讲,经济是有计划发展的,但实际上中央政府的长远计划或年度计划都是相当粗糙的,主要表达某种政策意向,因而执行中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各级行政机构的习惯力量,造成计划与实绩经常不符。二是作为行政系统的补充,存在半企业市场的微观经济。所谓半企业,是指企业隶属于政府,并不是具有独立意志的经济实体。因此,企业的产权在行政关系的方向(纵向)上是模糊的,这里通行等级原则,似乎行政级别越高对企业的所有权越大;但是,在非行政隶属关系的方向(横向)上则是明确的,这里通行领地原则或行会原则,地区、部门界限使企业不得越雷池一步。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按上级指令生产并出售产品,进行经济核算,为国家的提供财政收入。同时,企业还兼有社会基层组织的职能,对本企业职工实施思想教育、人事管理以及社会保障等。所谓半市场,是指贸易业、金融业等具有行政垄断性,并且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等资源的流动受到指令调拨和固定价格的制约。此外,许多商品或服务采用配给制,靠公开的或不公开的补贴来维持。三是作为国有制经济的补充,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和自由市场,包括城乡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以及居民家庭副业等。这种经济模式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它可以集中动员社会资源填补国民经济空白,在极短时间内,使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因此适合于完成工业化初期原始积累的任务。总之,在这种模式里,社会的基础结构得到了改造,从单一变为多样化。
第二阶段称为市场经济,这是工业化初具规模以后,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模式。其特点是生产分工和劳动分工复杂,产品种类和资源种类繁多;教育普及,知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而且以多渠道传播;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人际交往频繁,也就是通常说的工业社会。这里需要说明两点:一是市场经济,是指现代化、国际化的高度成熟的市场经济。二是在这个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状况将延续相当长时期,而且各种所有制经济还在平等竞争、相互促进中得到新的发展。
第三阶段称为计划经济,这不是我们从原苏联沿袭而来的、传统概念上的计划经济,而适应未来社会单一──多样化基础结构的经济模式。单一──多样化的基础结构,由于普遍采用自动化手段,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操作已没有大区别,故趋向于单一,但产品种类和资源种类则极其多样化;文明和程度极高,人们真正能够作出理性选择。如果说,在现代工业社会里,至今还没有发明出完善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技术,那么在未来社会里,由于科技高度发达使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具不断进步,同时也减少了经济计算的难度,因而将逐步产生这种技术,也不是不可设想的。目前人类有计划地直接控制生产力的标志,就是巨型企业,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等。这类企业惊人的发展,也许预示着全社会会组成一个大工厂的设想,最终有可能变为现实。
二、改革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管制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形期。15年改革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但尚无实质性突破。而且改革本身出现了障碍,在严重的通货膨胀面前不得不延缓下来。如果总结经验教训,有三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同国家工业化交织在一起,这或许是中国的改革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生活在同一时间内要实现双重转变,即管制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从而大大增加了这个阶段的复杂性。二是人口膨胀的压力,使工业化的要求强过了市场化的期望。在行政管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出现了原始的工业积累和市场发育。这一过程之所以能够持续并扩展,一方面由于采取了各种行政保护的办法,使它免于同大工业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农业的收益过于低下,使它得以大量吸收农村资源(劳动力、土地、资金)。但是行政保护也在相当大程度上抑制规模经营和技术进步,造成农村经济成本上升。三是城市改革的决策发生摇摆,主要表面在推行市场化的目标不够明确,措施不够坚定。市场经济必需的基本前提,即应当由政府提供的公正、安全和外部经济始终没有具备。中央权力下放变成了行政性分权,条块分割的局面愈演愈烈。从上到下,攀比和谈判成为实现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这种状况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并诱发强烈的成本推进。经济扩张很快达到临界点,于是通货膨胀前来敲门了。
综上所述,我们也许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中国的改革由于受制于工业化进程,所以从总体看,必定是缓慢的,而且地域发展是不平衡的。第二,改革的目标必须明确,就是逐步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现代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要使现行的经济技术标准、企业制度、市场制度以及经济法规和司法制度都向国际规范靠拢。这样,才能有步骤地、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