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当代中国家庭美育的启示
刘金香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摘 要 :家庭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结构的最基本元素,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所有教育中时间最长的一种教育。即使我们开始接受学校教育,也还在受家庭美育的影响,一个人所受的家庭美育观念对本人、对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秩序和发展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文章从研究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入手,以中国传统家庭美德教育为根基,以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为参照,以国家教育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政策为支持,探讨中国当代的家庭美育的现状和问题,最终在蔡元培先生美育思想的启示下进行思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美育观提出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 :蔡元培;家庭;美育;审美;美德
我们所处的是开放的时代,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流,教育观念交错杂染,无论教育界还是家庭教育的施教者都对各种美育方式进行了探讨和尝试。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各阶段学校教育当中。二十几年来,素质教育成了中国教育改革中界里最受赞誉的一种教育模式,但实际推行效果并不明显。素质教育涉及的方面太多,推行的时间持续漫长,尤其在家庭当中推行效果比较隐性。
十九大召开之后,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确保高校招生公平和规范有序。2018年,教育部提出全面支持艺术教育,高考艺术特长生将享受加分政策。部分地区如江苏、河南将美术纳入中考范围,并将考核结果计入中考总分。2019年全国两会,一份中央提交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可见家庭教育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在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里,美育应该是通过培养对美的认知、体验、感受,以达到最终能够欣赏美和创造美,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也就是说美育的目的不在于拥有艺术特长,而在于具有综合艺术、文化、身体及品格的教育。文章通过梳理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来源及其内涵,以及当代中国家庭美育的现状分析,试图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对适合当下家庭美育的方法。
1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形成及其内涵
1912年,蔡元培为教育总长,其提出在倡导思想自由和兼容并包基础上的美育思想是世纪中国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1917年,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先生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以美育代宗教理论,认为宗教是有害处的,宗教是强制的,而美育是自由的,提出了养成健全人格的论断。在《精神与人格》一书中,蔡元培先生对美育进行了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即通过培养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
蔡元培把美育的教育方式分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部分。其中家庭是最基本的部分,也是形成一个人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学校、社会、国家之基本,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展开有赖于一个家庭的家教是否良好;一个社会和国家要繁荣兴隆必须以家庭的和睦与幸福为前提;正是因为家庭的这种基础性地位,蔡元培十分注重家庭的美育作用和功能,他认为每个人的道德观念和对美的认识最初都来源于家庭,家庭是学校、社会、国家孕育产生的源泉,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步,一个人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首先由家庭养成,一个克己、自制、谦卑、节欲、勤勉、行为高尚、有美的鉴赏能力的人,以后不管他担任什么工作,总比他人更能宽容、更仁慈、更有趣味和更具有创造性。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特征是它的开放性,但开放不等于放纵,个性不等于任性。美育可以塑造健全、个性的人格,从而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心理学上也认为,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
2 当代中国家庭美育现状
在蔡元培先生美育思想的启示下,文章作者试图从普通美育和专业美育两方面出发对家庭美育的实施提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2.1 重功利、轻美育
如今古代的科举制度虽然早已废除,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在受西方的影响更新换代,但是育中的思想多数依然停留在几千年的观念当中。过去“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的苦读书、读死书现象,以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下,唯有读书才能考取功名,登科及第而做官,做了官才能发财,才能光耀门庭。现在我们把以往读书做官光耀门楣的思想换成了赚钱发财,过去的读书考取功名、志在圣贤改成了求官、求职、赚大钱。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机器逐渐取代部分人的工作岗位,网络商业模式逐渐取代实体经营模式,财富逐渐集中在部分人手中……使大部分家长感觉到了生活的焦虑和生存的危机,家庭也必然受此影响,家长们把这种压力不断地给孩子施加给孩子,重智育、轻德育、重功利、轻美育,而且越演越烈:逼迫孩子努力上进、考出好成绩;要求孩子考名校,找到好的工作。为了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疯狂地挤名校,这也导致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如学位学区房价的不理性上涨,还有不堪学校家庭压力下的学生自杀率的上升。另外,孩子的单方面发展导致了自理能力甚至人格发展的完善,进而使社会普遍道德素质下降,这都是家庭当中过于看重功利,轻视美育的结果。
(1)传统文化品德的培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美育的最高目标在德育,孟子把作为家庭成员的个体人格修养划分为善、信、美、大、圣、神六个层次,明确地将美摆在善、信之上。就是说个体不但遵循着“善人”“信人”所履行信守仁义等道德原则,这种以审美快乐为最高理想的理念也扎根于家庭中,是家庭中的主体的美好人格的呈现和光耀,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
无锡市水政监察支队一直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下工夫,按照准军事化建设目标,不断延伸“八化”内涵,从人员素质、执法网络、执法保障、编制性质等方面,狠抓队伍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2 孝与爱的家庭美德淡化
从乡土中国到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聚集在一起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家族生活方式和以孝和爱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模式产生了流弊。家族的规模缩小,陌生人组成的现代社会的形成和以夫妻和孩子为主体的分散的三口之家形成,这些都无法再用乡土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传统家族式教育方式来应付。从前的孝的观念主要是靠大家族和在熟悉的环境人群束缚的,不孝是不好的,遭人唾弃的。如今对土地的依赖现状改变,传统家庭中的秩序、孝的观念日益失去生存的土壤,在一个常常变动的环境中,在一个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人面孔时带给我们的不安全感都使家庭教育环境和目标发生了改变。
兄弟姐妹的缺失造成爱的观念的淡化。传统家族中的多兄弟姐妹的环境中,大家由于血缘自然会产生相互照顾、关爱和谦让的品性,关于爱的教育,孔子把它归同于“仁”,当这些品行延伸到社会时,社会也必然充满了仁爱。正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社会多仁爱。近些年来我们的社会家庭里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成长环境里自然也无法体会和实践同理他人,谦虚忍让和仁爱的心理,在这文化碰撞的时代,我们的家庭美育既没有西方的个性教育的合适条件,也淡忘了本民族积累下来的优秀家庭美育传统,出现了孝与爱的家庭美德淡化现象,这些问题不但成为当代家庭教育中的主要问题,也成为影响社会人情冷漠的关键点。
网络虚拟化对现实生活的冲击也是造成家庭关系松散、降温的主要原因,由于互联网,尤其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远的关系不远,近的关系不近,当亲人在远方时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直接联系,当亲人近在天边时却反而忽略,即便家庭聚会,也大都沉浸在各自的手机网络世界里,刷微信、玩游戏,亲情由于得不到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和情感碰撞而生疏。
2.3 专制和自由的矛盾
受“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传统思想的影响,一般稍微年长些的家长坚持认为专制教育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专制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乖巧、守规矩、知礼仪。但容易导致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紧张对立,引发孩子的叛逆行为。还有一部分以年轻的家长为代表,崇拜和追随西式教育,倡导自由和个性解放,不再打骂孩子,不再限制孩子,让其从小在随心所欲的环境和氛围中长大,结果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极端的没有方向感和规则意识的孩子,到了社会容易没有原则和底线、做事盲目和缺乏生存动力和奋斗方向。
运动会期间,有些男生因为看到发令的枪,特别喜欢,于是又买起了枪,我也用了疏导的方式,让此事件成了我习作的素材。扩展到校园外,对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情都主张学生多思考,发表心中的观点。在丰富其写作素材的同时,更教会他们擦亮眼睛去审视周围的人和事,更学会用心用脑去思考,我何乐而不为呢?
(2)通识性美育的培养。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用美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日常生活和其他文化课的学习,各种学科都可以用美的眼光来看待和欣赏,培养孩子发现各学科的规律美和个性美,美育的审美性对其他学科具有渗透作用,从对美的体验中产生探索和学习的冲动和兴趣,用美育的价值观念去激发其主体内在的创造力,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学习和体验其他学科中的美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发挥其自主能动性,由此带动其创造热情,由学习的知识向更高层次的意会的知识和理解的知识转变。这样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一个艺术家,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创造力。家长应成配合学校及教育,强化推动并保持其对知识的渴望,使用美术图像方法学习,可以锻炼孩子的左上和左下脑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以及右下、脑的概括等数学能力,提升类比能力,教会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总分、递进、包含、并列、对比、递延的逻辑关系用逻辑关系思考问题。使用色彩也将大大提高孩子的记忆和学习效率,调动全脑思维。如数学当中的次序和比例美,几何当中的形状及空间美,化学当中的色彩和变化美,语文当中的节奏韵律美,物理当中的材料和平衡美,把美育思想贯穿于孩子的学习中。有了这些美的感觉作为前提,枯燥的学科就会变得不再枯燥,有了美的眼光和心态,用其“含有美育之原素”鼓励孩子进行美育学习,那么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对枯燥的文化课时就增添了一份勇敢活泼的精神,让他们对各学科产生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自己也会觉得人生更有意义。
2.A、C组创造性思维水平比较:2组流畅力、开放力、变通力、独创力及标题5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认真梳理和研究,学习并继承其优秀部分。蔡元培提出家庭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首要场所,他主张彻底的家庭美育至少要从胎教开始,胎教时就应让其母亲生活在优雅美的环境当中,全方位进行美的熏陶,胎儿在母体中,就受到母亲的影响,母亲把这种对美的感受传达给胎儿;胎儿出生之后,脱离母体,开始接受家长的教育,从美术、音乐、运动、文学等各方面感染孩子,即便上了学也时时受家长的观念以及言行举止的影响。可以说家庭是美育生存和开花结果的最肥沃的土壤,要想更好地的发展美育就需要加强家庭美育观念和方法教育。
2.4 素质教育的推行过程中的异化
教育部提出的全面支持艺术教育的政策使素质教育再次被提高到全国人们关注的高度。然而,为了加分盲目学习艺术,而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审美,必然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推行是遵循自上而下的流程,在家庭父母素质没有提高的时候就进行素质教育,然而在流转的过程中,由于推行部门和家庭个体所占角度和高度的不同,必然会导致这种推行结果的异化,比如家长更加拼命赚钱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没时间对孩子进行更重要的情感沟通和心灵体验,使孩子变得更加自我和麻木不仁,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家庭,家庭的基础是爱,孩子在这种政策的突然呼唤下可能会失去更多的家人陪伴,学校、家庭又多了课外培训机构,不过是由两点相连变成了三点一线,没有家庭美与基础的美育教育推行是没有强大生命力的。
这些在家庭美育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不但不利于家庭的稳定、个人的发展,而且将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社会问题。
3 实施家庭美誉的方法
专制教育和个性教育本质上是东方集体文化和西方自由文化的矛盾。绝对的专治和绝对的自由对家庭美育的教育推行都是一种障碍。
这两个品种果实呈圆锥形,果形端正,果个大,结果早,早熟,丰产,稳产,综合品质优良;树体柱型,紧凑,矮小,适宜高度密植;栽培管理便捷,省工,便于机械化作业,适应了苹果现代化生产中矮化高密度栽植的发展趋势,可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改变传统苹果生产模式。这两个品种适宜于生产果园、观光采摘园和盆栽,适宜在我国长城以南苹果栽培区域种植。
蔡元培先生的家庭美育观念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又大胆加进了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应该在当代家庭教育里得到延续和升华。蔡元培先生主张美育绝对自由,每个人都应有他自己欣赏美术的眼光,美育应该是有个性化的,美育根据层次和深度的不同分为普通美育和专业美育。
五四运动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受西方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追求科学、民主、教育自由的思想深入人心,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改革也影响着家庭的教育观念,传统的家庭美育观念自然也发生着改变。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双行道行车远比单行道行车带来危险系数大,西方教育带给我们了科学进步,生活的舒适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价值判断的迷惑。美育的教育相对滞后,物质主义盛行,中国传统家庭中望子成龙与光宗耀祖的传统观念又未完全抛却,在这种不中不西、不古不今的矛盾化家庭教育模式下,家庭美育问题重重。
3.1 家庭普通美育
2014年教育部出台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初中学校的招生范围和入学对象采取划片和随机派位的方式。在派位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学校会招收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有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进入本片区相对好的学校而选择艺术方面的学习。带着功利目的的学习而不是考虑到孩子更适合什么或对什么更感兴趣,家长的这些功利性做法与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高考制度使学生从进入小学开始就顶着家庭对自己期望考名校的压力,没有业余时间参加社会活动,家、学校一条线,生活单一、单调,别说是相关美育课程的学习,就是基本的生活美的体验都谈不上,学前疯狂地给孩子报各种美育课程班,比如学习画画、学习钢琴等乐器、学习舞蹈、武术、棋类等课程。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范美育教育目的性、目标性不明确,不但不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艺术审美,而且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孩子对艺术产生反感和抗拒。孩子天性应该是爱玩的,这些课程占用了孩子原本可以天真烂漫、自由挥霍的童年时光,不但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无益反而有害。过多、强迫和盲目的素质教育只会让孩子的童年缺乏快乐,也容易让他们日后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懈怠的情绪。而当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家长们就又看中孩子的应试能力,唯恐孩子学习不好而不能进入所谓的名牌大学,美育、体育、德育变得次要起来,素质教育变成了口号、纸上谈兵。另外有些家长自己本身并无多少美学修养,也缺乏美的鉴赏能力,更不管自己子女的天才和本质如何,对音乐、美术等艺术有无感受和热爱,对升学有加分或好处就强迫孩子学习,没用的则坚决远离。也有些家长存在一些错误观念,把音乐、美术、体育视作“小三科”,即便孩子喜欢也反对孩子学习以及报考此类学校,如果孩子实在文化课学习成绩提不上来的时候才让他们学习这类专业,考这类学校。受这些家长理念的影响,这几类美育学生的平均审美能力、艺术修养能力逐年下降,慢慢地竟成了让人歧视的专业、笨小孩的专业,实在令人悲叹。家庭美育的本质所反映的还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随着全球文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各国民族的独特性似乎在被统一的科学,甚至文化、审美理念所蔓延、侵蚀。然而全球的发展不能完全消除分歧,保持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是解决冲突和困境的最有效方法,中国千百年来以家为国、以国为家的理念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主之林,只有爱家才能更爱国,爱国才能更爱家。只有在家庭教育当中传播家国传统文化美德才能使未来的一代在世界如何动荡当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身份认同、建立社群连接,增强民族自信心。
实验教学中心再根据计算机教学实际需求,科学规划、规范建设功能性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例如:1万人的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应该配置计算机为1000台,可将1000台计算机组建成15个实验室,其中8个大实验室(每个实验室90台计算机),7个小实验室(每个实验室40台计算机)。这样设置既可满足大班公共课教学,同时又能满足小班专业课教学需求,也有利于学校承办各种大型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培训需求。计算机实验中心应该具备一定现代化教学条件,实验室装备空调、投影、多媒体设备、云存储等,为学生打造一个宽敞、明亮、舒适、优雅的教学环境。
混合式教学是由传统课堂转变而来的整合了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的学习范式[1]。混合式教学将传统面对面的教学和现代网络化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此外,混合式教学也包含其他元素,如在线学习和传统学习内容的环境、技术和媒体交互,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线)和传统、团体和个人学习活动以及同步和异步交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保证教学有序、有效推进。同时,作为学习主体,学生也可以充分体现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知识、能力架构[2-3]。
3.2 家庭专业美育
(1)变控制为自主。对于专业的美育,家长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还需要转变观念,专业的美育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是对社会有益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性的本质思考,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是应该受人尊敬的。专业的家庭美育教育不但要求家长提高自身审美力,还要求家长尊重并注重孩子的不同审美观念和性格体验。
人类之所以喜欢“艺术”,是因为在艺术之中可以看见自己。对于想要培养孩子走向专业化美育道路的家庭来说,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自我判断和独立思考能力是走上艺术道路的基础。
为了考试加分盲目学习从长期来看对孩子个人发展是不利的,事实上这些强迫式的和盲目的学习有可能会干扰到他们对美的欣赏热情,妨碍他们自发的、积极主动的、出于本能做出的对美的判断和欣赏能力的抗拒。家长要多问问孩子,根据孩子的自身愿望选择决定是否其进入到专业的美育教育,要从孩子本身出发,了解其心声,在孩子有热心和决心进行专业学习的时候给予尊重和支持,避免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控制式美育教育。控制式教育是一种大他者对小他者的控制,小他者在这种压力下必然会不自觉的会出现一种心理抗拒、无能为力和绝望,最终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
(2)引导创意、不过早学习。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他看待世界的眼光和独特的方法,家长应该尊重其生理特点和心理自然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对其创造力的培养。比如说一个小孩儿在六岁前正常情况下看待世界是平面的,是不理解物体的立体感的,正因为如此他(她)的画面会表现出一种无序性和自由结合性和想象性特点。如果家长有意培养其绘画能力,为不让其输在起跑线上,就会提前进行画法上的学习,比如说老虎怎么画、狮子怎么画、人物怎么画、房子怎么画,这些大人认为的真实的形象的确也能让孩子照葫芦画瓢,看似也能画出很形象生动的图像,岂不知这种强加给孩子的固定眼光和画法会成了束缚其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重要障碍,而那些早早经过立体思维训练的孩子也会失去了本应属于低龄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长大之后再绘画也就没有了回忆和寻找童年时自由联想和造型的能力。
在家庭美育的过程中更应该关注过程而非关注暂时结果,毕竟美育不是短时间培养起来能力,是在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当中自然而均衡的发展起来的,是在润物细无声点滴当中积累起来的,那种不注重家庭滋养而过早求助于学习班学习技法的孩子多数是会被程式化和抹杀其创造力的。
(3)持续性的动力注入。即便专业的美育的过程也不是全全交给学校和培训机构,家长要尽量给孩子们提供可欣赏的美的环境和行为,滋养孩子的美的眼光和心灵。美的学习内容和可欣赏美的对象数不胜数,美育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在美中陶冶情感、感受美、欣赏美。平时家长们应该多带孩子去美术馆、美术展览会、音乐会、剧院、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场所,让他们得到多方面的美育教育和美的熏陶。教会他们爱护自然环境、名胜古迹等,多与大自然亲近,调动他们的眼、耳、口、鼻、手,去感受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用自然之美沐浴心灵,激发他们产生享受美的冲动和乐趣。教会他们爱护小动物,同情弱者,为其细腻的情感和体验持续注入动力。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而且都拥有属于自己特别的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有了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任何学习都将会变得有效率,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和热情更高,这样的教育才是健康良性的美育教育,家长应该把美育贯穿到孩子的一生。
4 结束语
家庭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美育教育,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为社会培养有良好的品德、全面发展的人才。互联网、人工智能日益发达,银行职员、律师、会计、医生等职业很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然而艺术、对美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却难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即便被取代也将是最后一个被取代的行业,美育教育也将是人类实体生活当中最后的需求之一,家庭美育应该是在所有教育内容当中最应该被重视的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美育发展不能急于求成,美育是一种潜移默化渐进的过程,那种企图一蹴而就、一步成功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天方夜谭。我们应该发挥孩子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审美差异性,针对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实行差异性美育教育,落实差异性素质教育,让美育教育变成一种家庭的必修教育,让美育教育落实到家庭教育的始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应被应试教育所绑架,而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制定更适合其发展的路线,以孩子为本,才是最好的出发点。
以90例急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选择电脑分配方式作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
参考文献 :
[1]蔡元培.精神与人格[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朱永新,马国川.重启教育改革[M].北京:三联书店,2014.
[4]张永桃.美学精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5]南怀瑾.历史的经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6]南怀瑾.亦新亦旧的一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7]蒋良.美术的教学选择[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8][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郭小平,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9][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M].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10]张勤,陈义新.蔡元培近代儿童教育思想与现代家庭教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45(2):136-143.
[11]王雪迪.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华少年, 2016(9):4.
[12]徐贝贝.当代家庭教育中德育问题的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11):87-88.
[13]苏显春.关于当代家庭教育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83-84.
[14]吴晶.浅谈人本主义对家庭教育的影响[J].青海教育,2015(Z1): 100-101.
中图分类号 :G40-0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2789(2019)10-0253-04
作者简介 :刘金香(1975—),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