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般认为,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大动脉。一个富于活力、高效运作的资本市场对于缓解我国企业资金短缺、推进股份制改造、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在经历了20年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之后,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可喜的是,资本市场在我国已经启动,并在迅速成长。但究竟如何建立、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上尚未达成共识。鉴于此,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现状与问题,探讨资本市场的发展策略,正是本文主旨所在。
(一)
资本市场是指长期资金的融通关系所形成的市场,与货币市场相对应,它们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严格意义上的资本市场由中长期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构成,但人们关注的焦点往往在于后两者,本文也以此界定加以讨论。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资本市场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它的原始内涵,在资源配置、产权调整等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凸现如下三种功能:(1)融通资金。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从而提高了融资效率。这是资本市场的固有功能,或曰最原始的功能。(2)资源配置。资本市场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而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资本市场由于存在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而投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始终具有明确的逐利动机,从而促使资金从低效益部门向高效益部门流动,不断优化着资源配置。(3)产权调整。资本市场通过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提供产权中介服务而在产权重组中发挥调整功能。具体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通过一级市场的股票发行来实施。就是政府扶持或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部门中的企业优先批准上市,从资本市场所分享到的金融资源优先配置于这些企业来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目标;其二通过调节二级市场的交易行为来实施。二级市场的交易行为是一种企业行为,但是政府可以通过对企业行为进行鼓励或限制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宏观效应。比如,目前国家可以采取鼓励二级市场上企业的收购、兼并,实现各种资源合理配置,优胜劣汰,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理论上弄清资本市场应有的功能,对于正确对待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有效利用与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
(二)
纵观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80年代中期以前,资本市场不具真实意义,因为企业资金来源一直以财政拨付为主,是一种超经济行为;8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状况得以改观,从1984年8月开始,我国有的国有企业正式发行股票,后来陆续有一部分国有企业也发行了股票,即少数国有企业先后实行了产权结构改革,改变了国家单一所有权结构。另一方面,1985年进行“拨改贷”,银行信贷开始替代财政拨款,并正式涉足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中长期信贷由此构成我国资本市场上最主要的融资方式;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直接融资渠道正式开通,股票和债券市场开始萌动并在短期内获得飞速发展。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可以描述如下:
(1)金融工具从无到有,渐趋丰富。资本市场的壮大,关键在于有为公众所接受而又具有较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已初步形成股票、债券、可转让大额存单、商业票据、可转换证券等金融工具系列异彩纷呈的局面,并有不断创新之势。
(2)上市公司增长加快,直接融资渐成气候。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近年来股份制改革试点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截止1996年底,全国以国有企业为主改建新建的股份有限公司9200家,股本金6000亿元,共向社会筹集资金1500亿元,在沪深两地上市公司达530家,筹资850亿元;有88家企业发行B股,有27家企业境外上市,筹集外资52亿美元。
(3)中介机构逐步建立,交易网点渐次增多。目前我国证券经营机构已有300家,资产评估机构115家,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105家,律师事务所324家。
上述状况,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已经获得了初步发展。但其发育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
1、资本市场功能缺陷。虽然总体而言,我国资本市场已经为经济和金融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其功能发挥还明显地受到抑制,存在功能缺陷。(1)片面发挥融资功能。我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初衷正在于看重其融资功能,以求充分挖掘社会闲置资金。由于控制通胀一直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社会资金长期呈现供不应求局面,企业作为市场最主要的资金需求主体,对融资渠道的开拓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加之“投资饥渴症”的内在冲动,使得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低效企业同样在搞“圈钱运动”,股价高低并不反映企业经营状况。(2)资源配置功能受到扭曲。根据我国产业政策,应当鼓励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反观我国上市公司构成可知,恰恰是本应得到资金重点支持的这些企业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上市比重低,其经济贡献与获得的资金支撑严重不对称。加工业则牢固树立起绩优股地位,这种本末倒置格局不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缓解“基础瓶颈”制约。(3)产权功能未充分展现。我国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一般都要求保持国家股股权的控股地位,对企业事实上的控制使得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同一性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产权边界模糊、产权交易逻辑混乱,必然阻滞资本市场的产权调整职能的充分发挥。
2、金融工具约束过度。主要表现于:(1)股票发行实行计划规模控制,政府掌握全国每年上市额度并细分到沪深两个交易所,造成只要企业拿到额度,质量低劣也能上市。(2)企业债券限制过严。政府通过计划决定着企业的债券发行,其中大多是金融债券,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在相当程度上与市场分离,而工商企业债券规模极小,企业难以充分融资。(3)国债市场尚未形成标准化、有序化与经常化。其发行的基本依然仅限于为弥补财政赤字。国债市场的其他功能,如金融功能,即各种期限的国债利率在金融市场上发挥基准利率的功能尚未体现,以至于在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发行手段和流通等各方面与标准化工具都相去甚远。(4)利率机制的非市场性。政府严格控制着债券的票面利率,控制着存、贷利率,并根据政府债券利率对企业债券的票面利率设置差幅。市场风险最低的国债,其利率本应低于其他债券,但实际情况却是国债利率高于同期居民储蓄利率,从而证实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受制于种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极大地阻碍了金融工具创新和标准化工具提供机制的形成。
3、证券市场纵横分割。从发行市场看,股票发行按地区分配额度,政府债券按银行分支机构分派额度,企业债券按省分派额度。从流通市场看,把本来同质的股票进行一系列市场分割(见下图)。
4、监管不力。目前我国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管理可以概括为:发行控制严格有余,运作监管苍白无力。前者已经述及,后者主要体现于对资本市场监管的权威性、统一性、法制性明显不足。(1)缺乏权威性。关于对资本市场的监控,我国设立了证监会和证券委,并由中国证监会执行日常管理。但它们存在的法律依据和作为政府部门设置的依据都不足,证监会为办事机构,而证券委并非国务院正式组成机构,明显缺乏权威性。(2)缺乏统一性。由于没有形成唯一有效的国家监管机构,所以对证券的发行与交易的管理分散于地方和中央的各主管部门之间,从而政出多门,时而冲突,有效的政策往往难以落实。(3)缺乏法制性。我国资本市场从建立时就缺乏相适应的法规结构的支持和约束,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只有一部《公司法》。而作为资本市场运作规范的根本性法律——《证券法》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只能依靠若干暂行规定治理资本市场。
此外,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上市公司经营及信息披露不规范、上市公司与证券机构联手操纵股价、证券机构给客户透支等问题,使市场表现出很高的投机性,风险很大,都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
发展资本市场,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从我国的市场现状与问题实际出发,研究和实施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对策。
1、矫正资本市场的功能缺陷。通过加强上市公司的规范化建设和经营机制转换,使企业真正树立资金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限制过度融资行为;通过解决基础产业的产品比价,形成合理的内在利息导向,鼓励投资,将资本市场的扩容部分向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倾斜,发挥资本市场的配置功能;通过大力发展会计、审计和评估中介,并推进这些中介机构独立化,同时大力发展集证券发行、理财、咨询、融资等职能于一体的投资银行业,提高资本市场的产权融通效率。
2、转变资本市场的调控方式,建立高效有力的监管机制。股票、债券的发行属企业行为,应遵守在市场面前公平竞争的原则,而不能依靠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必须转变调控方式,同时应着力加强对资本市场运作的监管力度。(1)变规模管理为质量管理,以“资格入市制”取代“政府选点制”。首先要以企业的实绩作为管理的基础,逐步放开证券发行与上市的限制;(2)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为了增强市场的实效性,增强市场投资者、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市场的理解和信心,一般都采用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培育信息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走向规范成熟的标志。(3)改变主体多头格局,确立资本市场监管的权威性,增强监管力度。a、取消现行的由中央和地方两级主管部门构成的双重监管体系,赋予中国证监会通过其分支机构对地方交易中介的管辖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省、市)的监管体系。明确不同证券、不同市场参加者和机构投资者的监管部门。b、理顺证券市场管理部门同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树立独立的、权威的管理机构。
3、改变现行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结构。要重点发展投资基金和企业债券,减少国债发行。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国债占60%、股票占25%、企业债券和基金仅占5%,这种不合理的结构,造就了市场的不成熟性。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培育新的机构投资者,以避免股市出现剧烈波动的局面,稳定资本市场。
4、尽快结束股票市场五大分割局面。目前国有股和法人股无法流通,说明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不充分以及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权益不均等,股票市场应只存在优先股与普通股两大类。改变股权分割和股市分割的思路是:把国家股转化为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把法人股转化为普通股。
5、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资本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也是一个法治的市场。竞争有序,有赖于法制管理。没有法律、法规,资本市场操作就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关资本市场管理的法律,结合我国现实经济运行中各种复杂情况,尽快制定出台具有可操作性和长期时效性的《证券法》、《证券交易法》、《投资者保护法》等一系列法规制度,是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快速和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
标签:资本市场论文; 产权理论论文; 国资论文; 市场功能论文; 股票论文; 企业债券论文; 金融工具论文; 国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