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美国的“与孩子一起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一起成长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到美国后最深切的体会是:家庭教育体现在每时每处,而社会也予以积极的配合。就说图书馆吧。
美国的图书馆内设有专门供孩子读书玩乐的地方,也可以说是为两代人共读所设的亲子共读室。只要你是在美国居留的人员,都可以得到免费的借书证,不但可以借书还可以借各种碟片。还有,美国的图书馆一次可以借书100本。我想那是根据国情:因为路比较远读者都是开车去,一次多借点更为便利。不然,100本书你拿着试试!
美国图书馆借书证没有年龄限制,只要孩子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办。办时在孩子的借书证旁写上家长的名字即可,那是孩子到图书馆的通行证。图书馆里面不但有适合孩子读的书,设有特别低矮的凳椅,还有各种玩具。一对对母子或父子在那里共读。那低矮的圆桌凳子上,有母亲给女儿讲解图书,有父子各自在阅读。也有父亲还在那里专心致志地读书,儿子却爬上了图书馆里的木马在玩耍。但无论是共读还是玩耍都没有一点声音,一切显得那么安详、和谐、有序。
共读不但在图书馆里,还体现在生活的各处与各个方面。
一次我在机场僻静的角落里候机,见到一位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在附近席地坐下。母亲从手提箱里拿出了儿童读物,三个孩子围坐在母亲身边,母亲仿佛是中国农村分段教学的教师,分别对三个年龄不同的孩子说了些什么,他们根据母亲的吩咐读书的读书,搭积木的搭积木。三个孩子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只有三四岁光景,各做其事做得那么认真专心,一直到母亲听到登机信息才通知孩子。孩子立即理好自己的东西交给母亲放入提箱,井然有序地跟着母亲离开。
在一个晨光初露的早晨,我看到一座花园洋房里出来母女俩。她俩各推着一大一小两只垃圾箱。女儿十来岁的样子,披散的金发随风飘荡。女儿的垃圾箱只有母亲推的垃圾箱的一半大小。
女儿推着推着被什么绊住了,垃圾箱摇摆子一下停住了。母亲低下头看了一下女儿的垃圾箱,指点着对孩子说了些什么,孩子将垃圾箱的轮子调整了个角度,车轮越过障碍继续前行。
美国家长时时处处都在实施教育,他们当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