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民生发展报告
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一部署,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与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成4个调研组,深入省内10个县(市、区)、20 个乡镇(街道)、40 个村(居),对1200名常住居民生产生活情况进行入户调查,了解民生状况,倾听民生诉求。这是2015年以来江苏第三次大规模抽样问卷调查。总体而言,江苏民生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环境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加强和改善民生任务依然艰巨。
一、江苏民生发展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了分层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在江苏抽取了1200名年龄在18-69岁之间的常住居民,采用入户面对面访问的调查方式,共收回问卷1200份,有效问卷1199份,有效率达99.92%。在被访对象中,30岁及以下占10.2%,31-60岁占62.9%,60岁以上占26.9%;未婚占5.2%,已婚占94.8%;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占33%,初中、高中、中专或技校占56.9%,大专及以上占10.1%;农业就业占30.5%,行政企事业单位就业占34.1%。
问卷内容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设计,主要包括受访者的工作与就业、基本民生问题、收入和消费、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住房保障、生活环境、食品安全和政府服务等十个方面。此外,调查组附加了一道为江苏民生工作评分的题目。下面逐一分析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
现阶段,新型的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工具等先进的技术手段频繁地出现在了生活的多个方面[5],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以及具体活动内容有了较大的改善,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以及智慧浪潮已经覆盖了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因此,学校管理系统引入物联网技术势在必行。教学活动中经常接触到的考试监控系统、指纹查证、教学评价体系等管理系统的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其可以通过更为便捷的手段了解学校内部的课堂教学情况、教职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出勤状况,很好地避免了学校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流于表面的评判标准。
1.工作与就业
居民就业类型更加多元化。受访居民就业呈现多元化分布,除专业或兼业务农外,民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业(雇主及雇员)和非固定单位临时务工三者比例达到48%,成为居民重要就业渠道。从城乡来看,城镇居民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业(雇主及雇员),两者占比分别为24.9%和28.3%;农村居民专业、兼业务农占比为52.3%,15.2%的受访农村居民在私营/民营企业就业,11.3%的农村居民从事个体工商业(雇主及雇员)。
劳动收入变化不大。数据显示,2017年受访居民月均收入(包括工资、奖金、经营收入)为3419元,较2016年提高429元。当询问“与2016年同期相比,月均收入有什么变化”时,74.1%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变化”,回答“大幅增加”或“小幅增加”的受访者仅为15%,10.9%的受访居民表示自己的月均收入较上年“大幅减少”或“小幅减少”。
2.基本民生问题
农村居民对未来看病问题更加担心。在受访居民中,有150户家庭2016年以来曾经因为家里人看病而找亲戚朋友借款或变卖资产、抵押贷款。在被问“是否担心您和您家人未来生病后没钱看病”时,65%的受访者表示担心(“非常担心”“比较担心”或“有点担心”)。从城乡来看,70.2%的农村居民担心未来没钱看病,比城市居民61.7%的比例高8.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农村居民更加担心未来没钱看病,这主要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和医疗保障水平较低有直接关系。
同2016年一样,在问卷的最后调查组附加了一道对江苏民生工作评价的题目。该题评分区间为0-10分,其中0分为最不满意,10分表示最满意。结果显示,江苏民生工作平均得分为7.62分,其中打6-10分的占比达90%,60%居民打了8-10分。与2016年调查相比,这次评分提高了0.02分。既说明江苏对民生工作抓得细、抓得实,老百姓从发展中获得了实惠;也说明江苏民生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工作力度是持续加强的,而不是短期行为。
收入水平依然是居民最不满意的民生问题。从居民对家庭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收入、工作、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的评价来看(见图1),38.9%的受访者选择“没有不满意的”,较2016年提高了8.3个百分点。而对家庭生活最不满意方面选择来看,与2015年、2016年调查结果一样,排在最不满意事项前三位的,仍然是收入水平、医疗和住房,占比分别为24.8%、11.5%、7.8%。从城乡来看,对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评价,农村居民选择“没有不满意的”比城市居民高8.1个百分点,但农村居民对医疗的最不满意比例高于城市居民3.8个百分点。
图1 受访居民家庭生活最不满意事项(%)
幸亏这会儿香辣虾上来了,易非像得了大赦,连忙拆了餐具,给两人倒茶。田有园没有喝易非倒的茶,他拿了筷子给易非夹虾。
2.收入和消费
数据采集系统:由信号隔离模块、数据采集模块、PC及工业组态软件组成。信号隔离模块是保证信号质量稳定,保护数据采集模块不受外部电磁干扰。数据通信采用固定网ADSL宽带接入互联网方式传输,中控室上位机通过寻找不同监测点的地址来获得相应点的数据,有组态软件对各类数据进行处理。
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变化状况好于农村居民家庭。在收入变化方面,当询问2017年家庭收入与上年相比变化情况时,56.3%的居民认为家庭总收入“和去年差不多”。在选择家庭收入有变化的受访者中,20.9%的居民认为和去年相比“有些增长”或“显著增长”,而这一比例在2016年调查时,仅为14.4%。不过,居民家庭收入减少也应当引起重视,18.4%受访者表示家庭收入和去年相比“有些减少”或“明显减少”。从城乡来看,53.8%的城市居民和60.1%的农村居民认为家庭收入与上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两者相差6.3个百分点。城市居民认为家庭收入增加的比例,比农村居民高10.7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认为家庭收入降低的比例,比城市居民高6个百分点。可见,在家庭收入变化方面,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变化状况要好于农村居民家庭。
农村居民家庭人情消费压力不断攀升。对于家庭消费支出压力,受访居民认为支出压力较大的前三项是医疗、子女教育和食品,分别占21.3%、21%和21%,其中医疗的支出压力最大。与2016年相比,医疗和子女教育依然是位居前两位,变化明显的是食品占比,从上一年的8.9%上升到21.0%,增加了12.1个百分点,成为和教育并列的居民支出压力第二大项。从城乡来看,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家庭消费支出压力略有差异。城市居民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压力最大,选择该项的有22.6%;农村居民的医疗压力最大,选择该项的有23.9%。需要关注的是,17.3%的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压力来自于人情送礼,位列农民家庭消费压力的第四位,这一比例较2016年的11.6%提高了5.4个百分点,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4.子女教育
本次调查共有613名受访者家中有正在就读的子女,学生数量811名,其中,处于学前教育阶段190名,占23.4%;义务教育和中学阶段502名,占61.9%;职业教育阶段35名,占4.3%;本科及以上阶段69名,占8.5%。对家中有孩子准备上或者正在上幼儿园的190户家庭,询问“在学前教育方面,您最不满意的一项是”,23.3%的受访者认为“入园贵”是最不满意的一项,其次是“入园难”,有5.8%的受访居民选择该项。这一调查结果与前两年调查完全相同,入园贵、入园难依旧是家长最为担忧的事项。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方面,10.1%的被访者认为存在“教学质量差”的问题,9.6%的被访者认为存在“很多内容课上不教、不得不上补习班或请家教”的情况。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课外补习现象愈演愈烈,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影响老百姓对基础教育的评价,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方面,18.9%的居民表示“高等教育学费贵”,5.8%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在水稻育秧前3~8天开始饲养出壳小鸭,水稻移栽后5天左右每亩放养0.75~0.85公斤仔鸭30只,到水稻孕穗未期收鸭出售或继续育肥。另选择面积较大、便于集中管理的稻田进行统一整地、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施药管理;并设不施药田块5亩为对照,秋后统一验收作效益对比分析。
程序复杂、信息不公开和相互推诿问题有所减少。如表2所示,大多数居民(53.7%)对政府部门行为表示满意,但是仍存在有待改善之处,其中程序复杂和相互推诿是突出问题。8.8%的居民认为政府部门存在“程序太复杂和不公开”现象,10.3%的居民认为政府部门存在“相互推诿、效率低”的现象,但两者远低于2016年的16.9%和14%的比例,表明政府办事的程序有所简化,办事效率有所提高。从城乡来看,农村居民对政府行为的评价比城市居民高,对政府行为“没有不满意的”比例比城市居民高13.8个百分点。此外,11.8%的城市居民认为政府办事存在“程序太复杂和不公开”的现象,比农村居民高7.6个百分点;13.1%的城市居民认为政府部门存在“相互推诿、效率低”的现象,比农村居民高6.8个百分点。总体而言,城市居民对政府部门程序复杂、不公开和相互推诿的现状,比农村居民反应强烈。
环境污染是社会环境方面最不满意的事项。当询问“在社会环境方面,你最不满意事项的是什么”,选择“没有不满意的”比例达到59.1%,2016年这一比例仅为45.7%,提高了13.4个百分点,说明居民对当前社会环境状况改善表示充分认可。但也要看到,仍有近40%的居民对社会环境表示不满意,其中,环境污染、交通出行和食品安全位列居民最不满意的事项前三位。与2016年调查相比,环境污染问题仍位居第一位,交通出行问题由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从城乡来看,城市居民对于社会环境状况的不满意比例高于农村居民。具体而言,在环境污染方面,城乡居民不满意的比例相差不大;在食品安全方面,城市居民不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居民,高5.2个百分点;在交通出行方面,农村居民的不满意比例高于城市居民4.4个百分点;在社区服务方面,城市居民的不满意比例高于农村居民3.7个百分点。
5.医疗卫生
居民看病就医更加理性务实。受访居民在生病或感觉身体不舒服时大都会选择先去区县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分别占比21.9%、21.6%。从城乡来看,大部分城市居民就医首选区县医院,占23.1%;农村居民则更倾向于去身边的村卫生室或村诊所,占36.7%。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首诊选择的医疗机构大多选择区县及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两者比例均超过60%,而首诊直接选择去区域内最好大医院的比例都在15%以下。这说明居民就诊意识更加理性务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分级诊疗的效果逐步显现。
城市居民对目前家庭生活状况满意度较高。大多数居民对目前的家庭生活表示满意,选择“很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占比达58.3%,与2016年58.5%的比例基本相当;而对目前家庭生活状况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受访居民仅为14.3%。从城乡来看,城市居民对目前生活状况满意的比例达到61.8%,高于农村居民8.7个百分点,而2016年的调查结果则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高于城市居民3.3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提高了4.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下降了7.1个百分点,这表明城市居民对生活满意度不仅超过了农村居民,而且提升幅度较大。
6.养老保障
超半数居民对未来养老的经济来源表示担心。如图2所示,63.9%的受访居民对未来年老时养老经济来源表示“非常担心”“比较担心”或“有点担心”,对养老经济来源“一点也不担心”的居民仅占9.3%,说明养老已成为民众十分关心的重要民生问题。从城乡来看,农村居民表示担心的占67.8%,高于城市居民近7个百分点。
七成居民家庭年收入在3-15万之间。无论是从总体看,还是从城乡看,居民家庭总收入状况基本符合常态分布。数据显示,家庭收入5-10万元水平的占比最高,达到34.45%,其中3-15万的比例高达72.4%,也就是说超过七成家庭的年收入在3-15万元之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农村家庭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比例达到19%,是城市的2.17倍,说明农村地区仍有不少低收入家庭需要关注。
图2 受访居民对未来养老经济来源担心情况(%)
养老金水平低和不公平是当前养老保障最大问题。当询问受访居民对当前我国养老保障(养老保险)满意度情况时,有45%的居民表示“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仅占6%;24%的受访居民对当前的养老保障(养老保险)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当继续询问“我国当前养老保障(养老保险)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时”,42%的居民认为是“养老金水平太低”,27%的居民认为是“不同人之间养老金水平差距太大”。这提示我们,在当前已经实现养老保险广覆盖的基础上,下一步要着重解决养老保障水平过低以及不同群体间保障水平差异过大的问题。
从广前的田头望过去,除了蔗园,还有一片片火龙果。广前公司总经理吴登孟介绍,广前公司推出了“30+3”(30亩甘蔗加3亩自营经济地)的经营模式。职工因地制宜,面向市场,发展三高作物,涌现出了一批香蕉、火龙果、花卉林木、蔬菜等专业种植户,形成了规模效应和产业特色,绝大部分专业种植户实现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7.住房保障
城乡间家庭住房状况差异较大。从总体看,受访居民目前居住的住房性质大多以自建住房为主,达到63.6%比例,其次是市场租赁房、自购商品住房,比例分别为12.6%、10.3%。从城乡来看,农村地区自建住房比例达9成,是农村居民解决住房的最主要渠道,城市居民这一比例仅为46.1%。城市居民除了通过自建住房方式解决住房问题外,市场租赁房、自购商品房、拆迁安置房也是重要渠道,三者占比近5成(46.6%),而农村居民这三者比例仅为9%,可见城市居民在解决住房方面更加多样化。从住房建筑面积看(见表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约为42.56平方米,而城镇居民约为38.2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较城市居民多4.28平方米。
表1 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较(平方米)
房价高、面积小是影响住房不满意的主要因素。总体上看,45.7%的居民表示在住房方面“没有不满意的”,超过一半的受访居民对住房状况表示“不满意”,住房不满意事项主要表现在:“房价太高、无法改善住房条件”“住房面积太小”“建筑年代久远、小区设施落后”等三个方面,三者占比达到42.4%。从城乡来看,城市居民对住房不满意的比例,比农村居民高13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对住房不满意事项,主要表出现在房价高、住房面积小、小区环境和物业差、小区设施落后等四个方面,四者占比达52.4%。农村居民对住房不满意事项主要表现为房价高和住房面积小,分别占22%和9.4%,但低于城市的24.4%和16.1%。
8.生活环境
居民对居住地周边生态环境总体满意度较高。当询问“对目前所居住的社区(村庄)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否满意”时,68.6%的受访居民对居住总体环境状况持正面评价(“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仅有7.2%的受访居民表示“比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从各分项来看,居民对空气质量、生活用水质量、生活垃圾处理情况、噪声问题、绿化情况都持有正面评价,满意比例都在60%以上,其中对生活用水表示满意的比例达到70%。值得注意的是,居民对居住地“周边河流、湖泊、池塘、水泡子、井水等水体质量”满意度不高,持满意态度的比例仅为40.3%,而对此不满意的比例达到29.8%。
居民将垃圾分类难题主要归结为客观原因所致。当询问居民“平常扔(生活)垃圾,是否会对垃圾进行分类”时,24.5%的居民表示会对垃圾进行分类,75.5%的居民表示不会对垃圾分类。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追问“阻碍日常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时,31%的受访者表示“社区没有分类垃圾桶”,26%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需要分类”,18%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怎样分类”,另有17.8%的受访者认为“没必要进行分类”“垃圾分类费时费力,懒得分类”。数据表明,没有安置分类垃圾桶以及对垃圾如何分类宣传不够,客观上限制了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认为垃圾分类无必要、费时费力,也是导致垃圾分类难题的关键所在。
9.食品安全
城市居民对“舌尖上的安全”满意度较低。民以食为天。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往年相比,2017年调查问卷新增了食品安全一项,了解“舌尖上的安全”。在食品安全状况评价上,55.4%的居民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认为食品安全“一般”“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占39.3%,可见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对日常食品安全并不放心。其中,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状况“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评价比例为47.5%,比农村居民低19.8个百分点;21.7%的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表示“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比农村居民高13.1个百分点。
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是居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29.6%的居民认为是“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问题”,18.7%的居民担心“农药兽药、抗生素、重金属等高残留问题”,12.5%的居民担心“食品加工不卫生问题”,三者占比达到60.8%。从数据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其中城市居民对“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问题”“食品加工不卫生问题”表示担心的比例,分别比农村居民高6.9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而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示“都不担心”的比例,农村居民则比城市居民高16.8个百分点。当追问如何保障家庭食品安全时,城市居民多选择到正规超市“购买有机、绿色、质量认证的食品”,而农村居民选择自产自给的比例达49.9%,高出城市居民31.5个百分点。这主要跟城乡生活方式和资源禀赋不同有很大关系,在城市居民没有土地种植蔬菜,而超市、农贸市场的可及性又比农村地区高很多。
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工作有待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认为政府监管“很到位”和“比较到位”的比例为47.1%,认为“做了不少工作但效果不好”以及“做了一点工作还远远不足”的比例为29%,另有19.1%居民表示“说不清楚或不知道”,这说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亟需加大执法、监督以及宣传的力度。城市居民认为政府监管很到位和比较到位的比例,比农村地区低4.6个百分点;认为“政府做了不少工作但效果不好”和“政府做了一点工作,还远远不足”的比例,高于农村地区10.3个百分点。总体来说,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城市居民的满意度相对更低,对改善的期待要求更高。对于如何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保障措施,34.0%的居民认为“要强化监管部门的责任和检查执法力度”,27.7%的居民认为“要对查处的假冒伪劣食品生产者进行严厉处罚”,17.9%的居民认为“要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11.7%的居民认为“要及时向公众通报不合格的食品”。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居民对未来三年内食品安全状况改善有信心,比例高达82.2%(“一定会有效改善”、“相信会逐步改善”和“可能会有一些改善”),但也有12.2%的居民表示信心不足。可见,解决好“舌尖上的安全”问题,将是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个重要抓手。
10.政府服务
政府服务和办事效率满意度稳步上升,农村居民满意度高于城市。63.7%的居民对政府服务和办事效率表示满意,较上一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9.9%的居民对政府服务和办事效率不满意,较上一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两组数据的对比,反映出政府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总体上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可,并呈持续上升趋势。值得关注的是,60.9%的城市居民对政府服务和办事效率表示满意,比农村居民低7.1个百分点,而上一年城市比农村低11.2个百分点,在政府服务的满意度方面城乡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和企业集约化、一体化、集中化的发展,云工作流引擎成为企业建立私有云工作流引擎的发展必然,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包括硬件的成本得以降低、硬件资源的使用率大幅提升、平台维护人员大幅减少、数据的管理和管控更加集中;同时,云工作流引擎可带来系统的高可用、可扩展性和自动伸缩等能力。但是,云工作流引擎是分布式系统,会提高部署和管理的复杂性,从而对开发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表2 受访居民对政府部门行为评价情况(%)
11.居民对民生工作满意度较高
1.3.2 颈肩技术 精索整体游离后,先在精索内侧与腹横筋膜交界处半环形切开腹横筋膜,再纵行切开精索根部内侧的提睾肌与精索内筋膜,使其形成倒“T”字形切口,切开后寻找疝囊,对疝囊可完全分离或者横断后近端继续分离,一般可以在腹横筋膜与精索和腹横肌腱弓处找到疝囊颈。高位结扎疝囊颈后,在腹横筋膜半环切开处稍作分离显露出小范围的腹膜前间隙,并重新缝合腹横筋膜以达到缩小、加固内环口的目的。
二、江苏民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居民增收的获得感明显不强。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居民对家庭生活最不满意的事项,收入水平仍然排在首位,且明显高于其他事项(见图1)。74.1%的受访者表示个人收入与上一年没有变化,10.9%的受访者表示个人收入较上年减少(大幅减少、小幅减少),仅有15%左右的受访者表示个人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且多为小幅增长。从家庭总收入情况来看,56.3%的受访者表示家庭总收入与上年一致,18.4%的受访者表示家庭总收入与上年相比“有些减少”或“明显减少”,仅有20.4%的受访居民表示家庭总收入较上年“有些增长”,表示“显著增长”的仅有0.5%。无论是从受访者个人收入还是家庭总收入的变化来看,增收的获得感并不是很强,有种“被增长”“拖后腿”的感觉。近年来,无论是地区生产总值还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江苏省均排在全国前列,而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都保持8%左右的增速。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将对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产生较大压力。如何在经济下行、地方财政吃紧的大背景下,持续增加居民收入,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江苏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医疗、教育、养老等仍是民生突出短板。调查数据显示,医疗、教育、养老等仍是当下江苏居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与上次调查一样,医疗、子女教育仍然位于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压力最大事项前两位,63.9%的居民对未来养老经济来源表示担忧(见图2)。具体而言,在医疗领域表现为对未来看病的担心,以及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询问居民对医疗服务评价时,超过65%的受访居民对未来的看病问题表示担心;当询问对当前医疗领域最不满意事项时,38%的受访居民认为看病太贵,8%的受访居民觉得大医院看病太难,另有8%的居民表示医保报销比例太低。在教育领域,居民对幼儿教育主要不满表现为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基础教育主要是教学质量差、课业负担重、课外需要补课等问题,高等教育主要是学费贵、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在养老领域,超过42%的受访居民认为当前养老保障待遇过低,27%的居民反映不同群体之间养老保障待遇存在差距过大的问题。
居民对生态环境质量依然不太满意。近年来,江苏在环境治理方面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在水、土、气治理方面力度空前,环境治理效果初步显现。本次调查中,受访居民对居住地总体生态环境质量表示满意的超过七成,对水、气、绿化等各项环境指标的改善状况也普遍持满意态度。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江苏地处长江、淮河流域最下游,有着“一重四大”(产业结构重、人口密度大、开发强度大、能源消耗大、排放强度大)的特殊省情,生态系统脆弱、环境风险等问题依然突出。数据显示,居民对居住地周边水体质量(包括河流、湖泊、池塘、水泡子、井水等水体)表示不满意的比例高达近30%,对噪声和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不满意比例也高达10%以上,说明环境质量与群众期盼还存在较大差距,公共生态产品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环境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
与单纯的句酷批改网反馈方式相比,学生对三稿式人机结合的写作教学模式的态度更加积极,他们认为后者反馈的准确性和清晰度显著高于前者(P=0.000),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反馈信息并进行修改。此外,学生认为三稿式人机结合的写作教学模式能更全面关注到他们作文中的问题,包括篇章结构、写作内容的一致性与连贯性、词汇、语法、长句等,两种模式有显著差异(P=0.000)。由这两点可以看出,学生很认可三稿式人机结合的写作教学模式,因为它具体、全面,弥补了句酷批改网单一反馈模式的不足。至此,第三个假设得到验证。上文五篇作文的三稿成绩呈递增状与这一结论相一致。
(1)施工准备。基层施工前应对相关机具设备进行检测,确保性能完好,可满足施工需求;应对下承层路基进行相应处理,清扫杂物后使用22t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对干燥松散部分应进行适当洒水,碾压完成后应检测其弯沉值,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3]。
三、推动江苏民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江苏民生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于调查结果,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
聚焦富民增收,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是民生之源。新时代提高居民收入,必须以聚焦富民为鲜明导向,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重点任务,以鼓励创业扩大就业为主要抓手,以激发重点群体活力为有效途径,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有力保障,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收入分配政策激励导向,推动富民增收与经济增长互促共进,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一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现就业增收。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支持力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解决好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二是深入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实现创业增收。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化解过剩产能转岗分流职工、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推动科技人员、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等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拓展“互联网+”等创业新空间,充分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巨大潜力。三是健全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密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联动关系,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四是做好农民群体增收工作。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五是大力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加快实施教育、旅游、健康等专项扶贫,更加有效地抓好产业和就业扶贫,让更多低收入人口早日富裕起来。对困难家庭,通过全面实施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免费救治等,构建起完善的医疗救助网络,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逐步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六是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顿收入分配乱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必须把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当作最大政绩,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积极回应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的重大关切,切实补齐民生短板,在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推动民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加大力度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新建改建一批幼儿园,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强化义务教育阶段投入,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软硬件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整顿教育培训市场、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强化中小学内部管理等举措,切实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义务教育阶段课业负担重、课外机构不规范办学等问题。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转型,面向市场需求引导一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学院)转变,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切实解决教师数量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二是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完善健康政策,深入推进“健康江苏”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省级医疗改革试点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分级诊疗制度、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社会办医等领域为重点的改革。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和全科医生建设,实施“卫生强基”工程,打造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高质量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智慧健康工程,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三是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医养结合,不断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努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要。完善特困老人供养制度,有效保障困难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加强老年人精神关爱,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加快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把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建设美好家园为目标,以垃圾处理、空气水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为主攻方向,以构建城乡安全网为保障,坚持问题导向,补好突出短板,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一是强化生活垃圾处理。大力推进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利用、处理,在城市地区和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做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工作。开展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加大对垃圾私堆乱放的惩治力度。二是加强空气、水环境治理。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行动,实现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和燃煤小锅炉整治全覆盖,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着力消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严控PM2.5和臭氧浓度。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加强长江、淮河流域和近海岸水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同时大力度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三是补齐城乡与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短板。对农村而言,要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本次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交通出行的不满意比例较高,这主要表现在道路的数量不足、交通设施不完善等方面,需要扎实做好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持续改善农村居民出行环境,切实解决好农村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对城市而言,需要发扬“绣花”精神,不断完善公共设施,重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马路拉链”“雨中看海”、黑臭河道、“空中蛛网”等老大难问题,同时做好老旧小区整治、停车设施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四是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安全体系。深入开展“大走访”以及安全稳定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等工作,加快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大防控格局,切实保障城乡公共安全。强化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安心、更放心。
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服务效能。近年来,居民对江苏政府服务和办事效率的总体评价满意度逐年提高(2015年、2016年、2017年满意度分别为54.9%、60.3%和63.7%),但也应看到,政务服务方面依然存在程序复杂、政务不公开、相互推诿、效率低等问题(见表2)。这就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流程,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为民办事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理顺不同层级政府间责任关系,加大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力度,赋予基层政府更多自主权,努力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二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深入推动学习型政府建设,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打牢全面、系统、专业的知识根底,进一步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专业化能力。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动工作,善于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优化政府服务。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真正做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三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中,严肃认真对待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同时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推动各项民生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调研组顾问:郑焱;调研组组长:沈和;调研组副组长:金世斌、于水;调研组成员:陈幼迪、吴国玖、王自华、陈清华、刘亮亮、邱家林(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赵若言、辛璄怡、胡卫卫、陈子庚、高飞、王亚星、何迪、李波、马智源、朱清源、徐亚清、姜凯宜(南京农业大学);统稿:金世斌、邱家林、于水〕
责任编辑:戴群英
标签:居民家庭论文; 江苏省论文; 自建住房论文; 受访者论文; 满意度论文; 民生发展论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