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应然状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前教育论文,状态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前教育处于一个国家教育体系和结构中的初始阶段。一般来讲,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奠基作用;二是学前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后续教育阶段的改革及质量的提升;三是学前教育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等。如此,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但另一方面,学前教育往往又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和结构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正是基于对学前教育重要性和薄弱性的认识,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学前教育的改革及质量的提升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在我国,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那么,何为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如何衡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怎样实现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从学理上搞清楚这些问题是我们从实践上探索实现有质量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在上述问题中,首先要研究的是“什么是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或者说,有质量学前教育的“应然状态”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尽管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性概念,但其“应然状态”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学前教育理念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所谓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本质和规律的观念。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指导思想,对教育全局具有决定性影响。”从现实教育实践来看,一旦某种教育理念被教育者所认同和接受,这种教育理念就对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和方式等发挥着引领和指导的作用。教育理念作为一种观念性的东西和上位性的概念,它主要是通过改变教育者的教育思想、行为和方式等来构成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变量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有质量的学前教育首先是建立在科学、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基础上的。当前,尽管人们对科学、先进学前教育理念的认识尚未完全清晰,但以下几点可能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合规律性”的学前教育理念,即科学、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必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并反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与规律。二是“生本性”的学前教育理念,即科学、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应该是基于幼儿,立足幼儿,并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三是“发展性”的学前教育理念,在这里主要有两层含义,即科学、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并为他们的发展服务;同时,所谓科学、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并不是绝对和一成不变的,它本身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四是“差异性与独特性”的学前教育理念,即科学、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要反映幼儿身心发展的个体性、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等,把每个幼儿都作为一个具有独特的个体来看待,并把幼儿的个体性、独特性、差异性和创造性等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等。 二、幼儿个体发展的“素质性”与“全面性” 有质量学前教育的终极衡量标准是看它在促进幼儿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上的实际效果。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学前教育作为幼儿接受学校教育的起始和准备阶段,基础性、基本性和奠基性等是其显著特征。通过接受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并不在于使幼儿学到多少具体知识、技能和掌握多少所谓正确的结论等,其最本质的东西还在于促进幼儿良好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等。如此,“应然状态”的学前教育就必须摒弃“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在当前尤其是要避免“小学化”的不良倾向。一句话,真正意义上的学前素质教育即等同于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离开幼儿个体身心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就无从谈起。 三、学前教育价值与功能实现的“整体协调性”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是多方面的,并且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及理论研究等的深入,学前教育一些新的价值与功能将逐渐呈现出来。在过去,学术理论界主要把学前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为幼儿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三是减轻家庭的负担,尤其是解放妇女的劳动力等。除了这些传统价值与功能外,现在人们认识到学前教育还具有以下一些衍生价值与功能,主要包括:一是具有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价值与功能。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把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看待,并试图通过实施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来达到改善和保障民生的目的;二是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的价值与功能。即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作为保证儿童接受教育起点、过程和权力平等与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并以此为切入点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平等;三是具有补偿和矫正的价值与功能。如有人就提出“学前教育能够给予先天发展缺陷的儿童以有效鉴别、干预和补偿,早期补偿教育可以有效消除家庭和社会处境不利儿童成长的消极影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开始把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往边远地区、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和社会处境不利的幼儿身上倾斜,甚至开展了所谓的“学前补偿教育”等,以此来实现学前教育的补偿价值与功能等;四是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价值与功能。也有人指出“学前教育对国家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建设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等。而把所有这些价值与功能概括起来,无非就涉及到学前教育的“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及其关系。因此,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就要求统筹协调好学前教育的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以及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内部各种具体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讲,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就是要求立足于学前教育本体价值的实现,并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工具价值。学前教育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协调统一,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学前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是有质量学前教育的一个客观要求。 四、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学校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学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为主要形式来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则主要是以游戏为主,这可谓是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还必须保证游戏活动及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具体来讲,幼儿园设计的游戏活动首先要符合和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要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本的基本精神与要求;第二,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该是丰富、多样和多元的,因为单一和单调的游戏活动并不符合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与需要,也难以满足每个幼儿的个性化需求;第三,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要具有适恰性和趣味性等,应该是幼儿喜欢并乐于参与其中的,因为这本身也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第四,幼儿园设计的游戏活动还应尽可能做到生活化,即游戏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主要来自幼儿真实的生活世界,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有人指出的,当前“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远离儿童的生活,这是学前教育质量偏低的最主要的问题,也往往导致‘小学化’。幼儿教育要坚持保教并重,关注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经验”;第五,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还要体现“园本性”的特征,即要充分挖掘当地社区和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学前教育资源,以此构建具有地方性、民族性和独特性的游戏活动,并增进游戏活动与幼儿自身生活之间的“亲和度”和“密切度”等。 五、幼儿心理体验与感受的“愉悦性”与“悦纳性” 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并强调体验式学习是当代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成果。而体验式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要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并通过亲身体验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和增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与内驱力等。应该讲,体验式学习是幼儿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学习与中小学生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基于这一认识,强调亲身体验及体验式学习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来讲就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了。根据体验式学习的精神与要求,衡量有质量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还要看幼儿对各种游戏活动以及对幼儿园本身的心理感受与体验,而其中很重要的要求就是看幼儿是否喜欢上幼儿园,是否喜欢幼儿园的老师,是否喜欢幼儿园里的同伴,是否喜欢幼儿园的环境和氛围,以及是否喜欢幼儿园的学习、活动和生活等。我们认为,幼儿对幼儿园及其活动心理体验和感受的“愉悦性”与“悦纳性”是有质量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表征和衡量标准。 六、幼儿教师素质发展的“专业性”与“专门性” 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充当着组织管理者、课程资源开发者、活动设计者、品德熏陶者、成长引领者、行为示范者和父母代言人等多种社会角色,并在学前教育过程和幼儿身心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幼儿身心发展的不成熟、知识经验的贫乏和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等特质决定了他们对教师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依恋性和向师性等,这实际上也就决定了幼儿教师在幼儿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一定是与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教师的角度来看,实现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就是要求他们要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为依据,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并经过专门的培养、培训和持续的训练等,掌握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以及培育热爱并献身幼教事业的积极情感等。可以说,幼儿教师专门知识技能的构建和专业化的发展是有质量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保证。 七、家园联系的“互动性”与“一体性” 从理论上讲,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应该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健康全面发展。但在当前,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地方增多了,造成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内耗,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在客观上就要求加强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家长要主动与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和“亲子活动日”等多种方式向家长开放。通过加强家园之间的这种“互动性”和“一体化”,构建幼儿教育的合力,并由此达到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目的。 八、学前教育理论研究的“先导性”与“指导性” 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一方面,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提升;另一方面,理论又具有超前性,并发挥着对实践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样适合于学前教育领域。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对学前教育实践的“先导性”、“指导性”和“引领性”作用意味着加强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基础。而当前影响有质量学前教育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上的欠缺。在这方面,当前主要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深刻揭示幼儿身心发展和学前教育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把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建立在科学研究和理论指导的基础上;二是幼儿园教师要以研究和探索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保教及管理工作,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实践,在研究中生活,在研究中成长,并通过研究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切实增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能力水平。 实现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上八个方面是有质量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和内涵,也是当前有质量学前教育的“应然状态”。优质学前教育的“生存状态”_学前教育论文
优质学前教育的“生存状态”_学前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