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利益矛盾的过程中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在解决利益矛盾的过程中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在化解利益矛盾的过程中寻取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过程中论文,矛盾论文,活力论文,利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为了实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和谐推进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扬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优势,全面地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这已经是全党的共识。而且,在复杂的改革实践中,人们越来越具体感受到人的思想观念对改革构成的障碍,通过积极的富有创造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作为“文化力”之一的“思想力”来为改革开放廓清思想疑团,从观念层面为改革构造一条快车道,这个道理,也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同。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思想政治工作在今天所必须面对的现实环境和复杂挑战,并不是可以作简单化理解的。有些同志以为,思想政治工作从来都是我们党的传统,是传统的政治优势,只要加以重视,依靠过去的老经验、老路子,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果。这种认识,显然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在长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固然是我们应当十分珍视的,但是,更应当理性认识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特别的社会转型时期,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无疑具有历史性变革的意义,变革时代的社会生活也势必对主要是适应计划经济社会生活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它面对新的社会生活,在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工作艺术等诸方面寻求新的活力。笔者认为在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寻求到自己的活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善于面对和化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条件下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

一、利益矛盾是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性条件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阶段,随着各种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出现了较多的矛盾,这些矛盾,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自从建国以来,一直被我们党特别的重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很长历史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表现上,并不是十分复杂,以至于今天我们一方面在理论上十分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在实践中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略和对策并不是完全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之所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就是社会利益关系比起计划经济时代来已经明显地复杂化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应当看到,不管是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体制,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仍然是一致的、同一的;与此同时,又必须看到,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社会确实已经分解为不同的利益阶层、利益群体。社会各种利益矛盾逐渐成为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在人民内部矛盾中,利益矛盾处于核心的位置。而在诸种利益矛盾中,经济利益矛盾又居于决定性的位置。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不承认或是不懂得转型时期的利益矛盾,就无从理解什么是今天的人民内部矛盾,也就是说从根本上失去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动权。

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功能或者说关乎到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是不是有价值的关键功能,就是在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矛盾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要用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统一人民的思想,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以达到在高度自觉认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的民情、民意、民气的良好状态。实际上,完成这些目标的过程,就是使用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完成不好这个任务,那么,就不是成功的。而要实现这种成功,不了解和掌握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基础的利益矛盾,不懂得怎样在化解利益矛盾上着手,自然是不可能的。这样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为自己工作出发点的思想政治工作,它不能不关注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基础的利益矛盾,并必须以化解利益矛盾作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化行为。否则,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可能就无法不停留于口头上,成为空谈。

二、化解利益矛盾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找到楔入改革开放实际的契合点,有利于变“两张皮”为一个整体

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长期以来存在的“两张皮”问题,虽然从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后有所好转,但还远未得到根本解决。在解决这个问题上,除了要求各级领导提高认识外,有没有什么实践机制方面的出路呢?应当看到,多年来,我们对变“两张皮”为“两手抓”,呼吁不谓不力,但是,确实在实践方面难以找到二“皮”相楔的契合点,这不能不说有机制性条件的缺损。怎样找到合理的楔入点,应当提倡进行多样化尝试。

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如果能够成功地化解利益矛盾,无疑就可以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将思想政治工作楔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去的契合点,获得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首先,改革开放在进入到纵深阶段后,每前进一步都必然会带来社会利益关系格局的调整,过去那种靠公众被自己直接即期利益鼓励起来的热情作为改革动力源的方式已经逐渐让位于必须依靠公众对于改革的理性认识来获得改革的动力。因此,在遇到公众为自己的利益平衡格局被打破时激生出来的情绪时,改革每每会遇到阻力。这时,能够排解阻力的任何行为(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必然会产生重要性和社会认同性。其次,在多年来的改革实践中,由于一些同志忽略了在新形势下发挥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有许多从事经济实践的改革者(比如某些面对群众情绪茫然无措的企业家)并不十分懂得化解人们思想矛盾的工作规律,而这一点,正是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以己所长去充分地发挥作用的所在。还有,根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和《半月谈》杂志题为“21世纪挑战中国”的专家问卷调查,随着改革的深化,深层次社会利益矛盾的日益凸现,如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挑战性问题,已经从过去比较侧重于经济问题,变为比较重视社会性和政治性等非经济问题,而非经济性问题的解决或缓解,离开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在化解利益矛盾方面能够做出积极的努力,无疑可以改变长期以来难以有效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被动局面,寻求到更大的活力。

三、化解利益矛盾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信誉度

思想政治工作的“信誉度”问题,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应当承认,在过去,我们或多或少是比较忽略这个问题的,对人民群众做思想政治宣传,讲过了,说过了,任务完成了,也就了事了。而这些工作的实际效用怎样,群众对于它们的认同度和接纳度如何,是很少有什么研究的。实际上,只要是唯物主义者所进行的任何思想政治工作,它的信誉度,都是与其倡扬的目标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稳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的同志随意把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西方的宗教活动作简单化的类比,这是很不恰当的。我们党所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从唯物主义出发的,必须要给人民群众一种实事求是的答案,是要讲信誉的。如果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进行廉政说教的恰恰是腐败的干部,群众就会对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视为笑料;同样,如果我们的社会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比较多的利益矛盾,可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却依然停留在昨天的概念上,依旧不去正视复杂的利益矛盾,不去向群众说明这些矛盾的来源和讲清如何正确看待这些矛盾,那么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没有什么生命力的。现在,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践中动辄就是讲大道理,而不去关注群众关注的东西,甚至对它们回避。尽管所宣传的东西没有什么错,但在群众中并没有什么影响,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等于没有。不少同志都很为今天中国社会的思想价值观的“二元结构”状况而担忧,这是可以理解的。所谓“二元结构”,就是我们的领导机关想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一些思想观念灌输于群众、影响于社会,但实践中往往并不能十分奏效。相反,在一些地方,群众中却出现了对于另外的价值观的认同,所谓“顺口溜文化”,就是一例。为什么会这样,说穿了,还是我们这些地方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信誉度,不能被群众认同,久而久之,就构成了价值观的“二元结构”。

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很高的信誉度,从现实社会条件来看,舍弃正确、科学地化解利益矛盾,是不会有什么捷径的。要正确、科学地化解利益矛盾,必须从两个方面注意做好工作。

一方面,要注意引导群众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乃至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局来正确、理性地看待利益矛盾。在利益问题上的人民内部矛盾,有许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矛盾,是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后必然引起的不平衡。就整个国家而言,从中央到具体的地方、产业、人群、阶层,无不处在一种不平衡的发展状况中,由于这种不平衡,就会产生种种矛盾。诸如东部和西部之间由于发展水平差距的矛盾,朝阳产业和在结构调整中逐渐变为夕阳产业的从业者之间因收入差距引起的矛盾,企业职工下岗问题引起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绝大部分都是前进中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它们的发生,只能说明中国社会经济已经大大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正视这些矛盾,并不是说要不改革或放慢改革开放的步伐,而是要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矛盾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说到底,解决这一系列矛盾的前提,还是只有靠发展,靠改革,靠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靠物质财富的积累。在实现这些前提的过程中,要想一下子就把矛盾解决,是不切实际的。只能逐步地解决矛盾和问题。

另一方面,也要正视矛盾本身,不能对矛盾采取回避和无视的态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勇于承认矛盾问题的存在对发展、改革、稳定确实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分清矛盾的不同类型,不能把改革中产生的一切矛盾都往改革这只“筐”里装。有许多矛盾,确实有其严峻性,并不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而是某些工作失误或不力的结果。如腐败带来的群众不满,社会分配不公正造成的社会心理失衡,领导干部作风不民主引发的群众不信任,在企业减员、机关分流中由于某些领导利用权力趁机排除异己、培植亲信引起的群众愤懑,等等。对这些矛盾产生的真正原因,如果不予以直率的承认,思想政治工作的信誉度就很难确立。以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些同志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把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切矛盾和问题都笼统说成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都要求群众对这些问题不要过分忧虑。如果群众对这些解释不理解,不接受,就反过来认为群众是“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低”,似乎要对各种消极问题和矛盾都大而化之,才算是“承受力”符合改革的要求。对这种思维逻辑和结论,群众自然是不会接受的。而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循此逻辑说话,势必形成对各种利益矛盾问题的解释乏力,形成工作本身的信誉度下降,最终必然影响到党的政府的威信。为什么以前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效果不佳,甚至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就是这个原因。这充分说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存在一个实事求是的问题,存在一个是不是坚持和懂不懂得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问题。只有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真正的活力,才会有真正的威信。

四、化解利益矛盾有利于营造“人本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环境

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出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思想进步,人民群众的根本幸福和精神愉悦,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不应当仅仅满足于为当前的某一项政策或某一个中心工作服好务,更重要的是把人民群众的一切牢牢放在心坎上。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物本”的而应当是“人本”的。这一点,是长期以来我们党所一贯强调的。但是应当承认,在实践中做的并不是十分出色。在某些地方和单位,把思想政治工作只是当成了一种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安抚人心的工具,矛盾大时用一用,矛盾不大时就不加以重视,这是使思想政治工作渐失活力的一个原因。在改革开放面临的复杂情势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需要人民群众自觉的认同和参与,人的觉悟和积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当高度重视“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构建工作。比如说,让群众真正从思想上而不是一些抽象概念上懂得邓小平理论的长远指导意义,让群众懂得我们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的社会主义属性,让群众懂得我们党所领导进行的事业除了为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根本利益外没有什么别的利益,让群众懂得改革的阶段性和渐进性,让群众对解决各种利益矛盾问题有信心,让群众在自觉认同改革开放各种新政策的前提下积极地参与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等等。

倡导“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个怎样为实现它而创造良好环境的问题。在当前情况下,正确地化解利益矛盾,无疑是创造这种环境的实际途径。利益矛盾,联系着方方面面,是最为牵动人心、最为老百姓关心的大问题。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解释这个大问题上有所作为,有很强的说服力,并进而能够以在人民群众中这样的工作威信有效地化解利益矛盾,人民群众就会对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很大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就会感到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确实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说话的,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是老百姓所需要的。只要思想政治工作有了这样的影响力,它怎么还会有什么活力之忧呢?我们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过去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迈不出步子,常常并不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主义“人本”属性没有认识清楚,而是苦于找不到实现它的楔入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这个楔入点就是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出发点上,去正视和有效地化解利益矛盾。

标签:;  ;  ;  ;  

在解决利益矛盾的过程中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