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优势转化的有效途径分析_科技论文

陕西科技优势转化的有效途径分析_科技论文

陕西科技优势转化有效途径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陕西论文,有效途径论文,优势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3)12-0059-02

一、“科技大省”、“经济弱省”是陕西基本省情的一个重要方面

陕西是我国西部科技实力最强的省份,国家重点科学教育园区,综合科技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家航天、航空、兵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农业等方面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特别是在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高效节能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较突出的实力。全省现有科研机构107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专业、专项和行业重点实验室22个,国家级工程中心11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在陕院士有37名。全省地方国有事业、企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5.4万人。2002年全省共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347项,授理专利申请量2527件,专利授权量1524件。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形成了以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沿新亚欧大陆桥陕西段为轴线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带内包括西安、宝鸡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园区规划在全国名列前茅,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四位,成为全国十大先进示范开发区之一。

但是,陕西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科技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发展水平居于落后状态。2002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900美元,而陕西省人均GDP才700多美元,在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中排名第28位,仅高于广西、甘肃和贵州。在经济总量中,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所创GDP较少,与科技大省、教育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2001年其所创GDP为17.88亿元,占陕西GDP总量约1%。

二、陕西科技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制约因素

1.体制滞后。改革开放以来,陕西虽然对科研院所进行了进入经济、长入经济的有益探索,但从总体上看,科技成果转化慢,产业化规模小。大量院所科研活动脱离市场,游离于企业之外,技术开发与产品生产销售隔离。由于缺乏与市场的有效连接,缺乏市场化激励机制,导致技术开发市场转化率低,科技优势很难变成现实生产力;由于科技市场尚未建立健全,信息相对封闭,一些科研机构发明了新产品,而另一些科研机构可能正在为发明该新产品而“攻关”,至于企业,可能对新产品并无兴趣,而有兴趣的又不知道该新技术产品已经问世等等,造成极大的科技资源浪费;由于科技资源无法按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缺乏对技术发明者、创新者利益的有效保护和激励,压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科技人才的大量流失。1995-1999年全省平均每年流出人才2400名,电子、生物、新材料等高级专业人才流失占总数的50%。

2.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困难往往制约了科技投入,再加上传统观念认为科学研究是非生产性产业的陈腐观念,忽视对科研的投资,使科研机构和团体缺乏足够的研究经费,也就难以产生科研成果。陕西省1999年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6%,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1/4。另外,由于没有发达健全的风险投资体系,使得大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高科技项目难以实现商品化、产业化。陕西省每年有100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形成规模经济的仅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3.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内动力。国有经济比重较大,陕西国有企业数量较多,但由于国有企业市场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缺乏运用高新技术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远未成为科技投入主体。加之在融资方面政策措施不配套,导致国有企业对科研院所高新技术成果需求不足、科技成果的转化缺乏后劲,转化缓慢。另外,由于企业经营者缺乏创新精神,他们宁愿生产传统的陈旧产品,或者干脆投资于不动产,动产等流动性较强的非生产性项目,也不愿冒创新风险,因而科研成果难以在生产过程中推广运用。

4.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氛围。陕西长期受自然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人们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相对不足,还没有形成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政府管理职能转变不到位,审批环节多、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不规范、办事效率低,加大了投资经营的成本和风险,使具备的优势难以正常发挥。

三、陕西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思路和途径

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这一过程的完成只有由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企业家及劳动者共同合作才能顺利进行。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提出这一过程包括两个环节:第一,知识转化为技术。这一环节主要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完成。知识转化为技术,所需要的条件很多,但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有现代一流的实验室。因此,一般把现代化的实验室称之为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孵化器。第二,技术转化为产业。这其中也需要许多条件,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有大量的投资。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种高风险投资,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大量投资应来源于能够分散风险的资本市场,所以资本市场是技术转化成产业的孵化器。

在完成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企业家的创新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提出企业家的创新包括:(1)开发新产品;(2)采用新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一种原材料的新供给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同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有关。技术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应为:科研人员发明新技术——企业家进行创新将新技术引进生产和市场中——超额利润的诱引和竞争的压力使其它企业家纷纷仿效最先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整个社会形成创新热潮,于是科研成果扩散到整个社会生产领域中。新产品取代旧产品,新产业取代旧产业,产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经济得到发展。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要实现陕西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体制创新促科技创新。加大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力度,探索企业化多种实现形式。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可以采取自办、联办、租赁、控股、参股、合作等形式创办科技开发企业或企业集团,全面实行企业化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农业类和面向社会服务的公益类科研院所,要通过改革,推动内部结构调整和人才重新组合,在重点加强重大项目研究的同时,实行企业化管理,实现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由科技事业型向科技经营型转化;对于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科研院所,逐步转制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行业科技服务机构,技术咨询中介机构,面向经济、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以有偿服务为主,走自负盈亏的实体化道路。

建立健全技术交易市场,促进技术成果高效转化。技术资源是一种宝贵的特殊资源,技术成果要顺利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必须依赖完善的技术交易市场。要大力发展一批专业性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交易、技术咨询、技术评估、项目包装、项目推介、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管理培训,IS09000国际质量体系培训和认证等综合服务。以会展、招商、技术市场、大众传媒等多种形式向企业推介科研项目成果,向研究人员传递企业和市场需求,引导、促进企业家与科技人员的结合。建立技术产权交易所,形成成果转化服务和技术产权交易信息网络,为高科技企业创造良好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建立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一定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确保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鼓励科技人员在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过程中,实现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大力推行技术入股制度、科技人员的持股经营制度、技术开发奖励制度等,使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2.以资金投入促技术转化。加大政府对科研的财政支持,促进知识向技术的转化。长期以来我省科研院所经费大部分只能用于维持正常开支,真正用于科研上的经费很少。另外,在投资方向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建立高科技园区,投资主要用于征地和建房,却没有现代化的实验室,这样的高科技园区是孵化不出技术的。我们必须加大研究与开发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特别是应重点建立一批现代化的实验室,使我们的科研人员有用武之地,变科研的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

以各种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应该以资金、市场和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与刺激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投入。技术研究开发应紧紧围绕企业的需求,使企业通过技术投入能够获取相应的利益回报,从而调动其投入的积极性,促使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与重心。

建立风险投资体系,促进技术向产业的转化。除了政府出资创办风险投资公司外,还应采取激励措施鼓励金融机构、集体、个人多渠道、多途径创办风险投资公司,逐步形成多性质、多形式的风险投资公司并存,平等竞争的发展格局。

3.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群的兴起。一项新发明应用于经济活动,必须依靠创新。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和实行者,他们不同于普通的企业经营者,而是敢于冒风险,勇于把新科技成果发明引入生产和市场之中、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这样一支企业家队伍,兴起高新技术企业群。

加快“一线两带”建设。以规划先行、项目带动、环境改善为着力点,吸引国内外、省内外有识之士向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星火产业带聚集,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科技先导企业和科技企业集团,努力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形成若干个对陕西经济发展具有较强支撑和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群。

加快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具有灵活的创业机制和科技优势,是陕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要鼓励和支持高校、院所、国有企业创办民营科技企业。通过设立科技型企业创业专项基金、贷款担保基金,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民营科技企业与国有企业相互参股、相互兼并和资产重组,促进民营科技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4.优化环境,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管理职能,减少对具体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干预,扩大服务领域,规范服务程序,尽快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贸易等制度和政策,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要进一步完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知识与技术参与分配的政策和渠道。要在财税政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政策、资金信贷政策、人才激励政策等方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要制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地方法规,从法律上保障技术经济权益,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步人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陕西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增长点。

标签:;  ;  ;  ;  ;  ;  

陕西科技优势转化的有效途径分析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