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合作学习论文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合作学习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作学习论文,初中数学论文,策略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数学新课程实验的推进,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正在被教师广泛接受和运用.作者在听课和调研中发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存在理解简单化、形式庸俗化、参与局部化、运用泛滥化、过程放任化等问题.本文拟描述和分析这些问题,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对合作学习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我国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活动.[1]根据对合作学习的这一解释,合作学习具有如下特征: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学习主体的一种学习活动,即学习小组(集体或组织)是学习主体;合作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即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受教学目标的导向,教学目标也成为学习小组的共同目标;合作学习强调学习共同体中各成员的互动合作.小组是学习的主体,作为小组成员的每一位学生是小组内学习的主体.各成员的互动合作包括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教师与小组、教师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合作;合作学习注重对小组团体成绩的评价,即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集体)是学习主体,评价要针对小组主体进行.[2]

基于对合作学习的上述认识,作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存在以下问题.

1.对合作学习的理解简单化

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理解不透彻,把合作学习简单化为讨论交流,教学中对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运用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讨论讨论,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凑在一起说一说,画一画就是合作学习.也有教师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合座”.在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课堂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教室座位的摆法,四到六张桌子拼成长方形或“T”字形,学生围桌而坐,看起来好像是在小组合作,实际上教师的教法并没有改变,学生“合座”而坐,教师一讲到底,一些学生看黑板还得歪着头,有些学生乘机说话,玩小动作.合作学习没有落到实处,只是流于形式的“合座”.

2.学生参与不均衡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共同目标为基础的,强调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分工互助.但在具体实施中,有些学生参与不够,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或者总是承担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3.合作学习使用泛滥

一些教师将新课程教学方式等同于合作学习,似乎在课堂上不采用合作学习就不是新课程教学.因此,在课堂上,无论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合作学习,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甚至在课堂上讲课也由学生代劳,以体现“自主性”,学生“糊里糊涂”合作,“磕磕巴巴”讲课,教师满教室晃悠,这一现象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

4.合作学习过程放任随意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分组很随意,缺乏周到的考虑,常常临时指定分组,或按原教室座位的每一列为一组,或按座位就近的区域指定某些学生为一组,小组内没有组长,也没有角色分工,教师承担了小组管理的全部责任;对小组活动任务和时间没有明确要求,对活动过程监控不够.给小组分配任务时指令不明确,学生特别是小组长还不清楚要干什么,教师就让小组活动.对小组活动时间没有提前要求,往往学生刚开始小组活动或小组活动还没有结果就叫停.对小组活动缺乏跟踪和深入细致的指导;在小组活动成果的评价上往往忽视对小组团体的评价.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一些策略

1.准确理解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缓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调节紧张情绪,提升学习兴趣.通过合作讨论,激起思维的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取长补短,从而在互教中受益.它的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基础教育目标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准确理解和把握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与价值,精心设计、科学组织和实施合作学习.

2.把握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题材的选择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题材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题材的选择应遵循“合作性”、“数学味”、“趣味性”、“可行性”、“积淀性”等原则.“合作性”是指这个问题适合大家一起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分工,每个人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对问题的解决作出自己的贡献.例如,像数学新课程中的课题研究这类题材就适合合作学习,而一道有理数的计算题,大家各自算一算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凑到一块你算一步他算一步了.

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题材要有“数学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合作的问题很多,但是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数学味,不能强调学科整合,就把语文的、历史的、地理的、美术的等等内容不厌其杂的与数学放到一块,搅成一锅“八宝粥”,来让学生合作学习.这样就失去了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题材要有“趣味性”.初中生年龄在13~15岁左右,正是带着自己的观点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因此在选择合作学习的题材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问题.

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题材要有“可行性”.题材的选择要联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超出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范围太远,学生操作起来太困难,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变得不自信,因此,一定要把握好题材的可行性.

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题材要有“积淀性”.一次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给学生提供一种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与人交往的经验,让学生感受运用知识的喜悦,产生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随着岁月的流逝,可能一些知识遗忘了,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脑海里积淀下来了,碰到类似的问题知道从哪几个方面去解决,如何找切入点.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具有教育的智慧以及对“学生发展”的深刻理解与认识.

在数学教学中,并非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及课程编排的逻辑意义,联系生活实际,精选“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初中新课程实验教材中设置了丰富的栏目,一些栏目的内容适合作为合作学习的题材.例如,“课题学习”、“实践与探索”、复习题中的C组题等以及与课本知识联系密切的现实生活问题等,都是合作学习的好题材.当然,一些数学结论、规律的探究发现也可以作为合作学习的题材.

3.科学灵活地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中学习小组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习小组的组建对于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组建学习小组涉及小组规模、分组方式、小组的管理等方面.有研究表明,小组规模以4~6人为宜.分组方式有自由分组和指定分组两种.自由分组是指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方式往往会使熟悉的、相处融洽的伙伴分在一组,他们互相了解,彼此信任,能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坦诚交流.自由分组的弊端是,自由结合时往往会选择持相同观点的人,这就减少了不同观点辩论、交流的机会.指定分组是教师按照某种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从小组构成上来看,可以是异质分组,也可以是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可以使不同特质的学生分在一组,便于不同观点、不同思维方式的交流.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采用指定分组的方式,组建的学习小组应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助于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

分组之后,还需要赋予小组组织结构,即对小组中各成员分配角色,建立小组的自我管理机制,从而使小组成为自主的学习化组织,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小组成员的角色一般有:组长(主持人)——负责组织小组讨论,维持小组纪律,鼓励人人参与,避免个别人的“霸权”,这是小组组织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记录人——负责记录本组讨论或活动的结果;发言人——负责向全班汇报展示本组讨论或活动的结果;音量控制人(纪律员)——负责提醒本组成员发言时声音不要太大,以免影响其他小组交流;材料保管人——负责保管本组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工具、材料等.小组建立后,各小组在组长主持下,要逐渐形成小组的自我管理机制.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活动主要依靠小组自我管理,教师对小组的管理主要是宏观管理,即给各小组布置清晰明确的学习任务,提出时间上的要求,在小组讨论期间巡视各小组活动、参与讨论、解答学生讨论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3]

需要注意的是,小组成员分配角色后,各角色对其职责的认同以及小组自我管理机制的建立不是组建小组后马上就能形成的,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给予细致的指导.

对小组要实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包括小组成员的动态化和小组角色的动态化两方面.小组组建后,应当稳定一段时间,以便小组成员认同其角色,形成小组自我管理机制.但是,小组不能一成不变,应当定期进行重新分组,组建新的学习小组.同时,对小组的角色分工,要定期轮换,要让小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承担每一个角色.[2]

4.提高学习小组成员的个体责任

合作学习中,小组是学习主体,小组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开展活动,他们作为小组的一分子,隶属于小组,对小组有依赖感.这是小组功能得以发挥的前提.但同时,又产生一个问题,过分依赖小组容易出现一些成员在小组活动时不独立思考,处于观望、附和的状态.因此,为了使合作学习富有实效,就需要提高学习小组成员个体的责任.

提高学习小组成员个体的责任,首先要增强每个成员的角色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对小组的价值;其次要分解学习任务,责任承包到个人;再次要通过随机提问和个别测试来促进个体独立思考;最后还要强调小组内成果的分享,要求每个人都要提出自己的想法,来与大家分享.

5.加强对合作学习中的课堂管理

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满足于分组后布置任务了事.一定要密切关注学习过程,加强对学习过程中各小组活动的管理.

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规则与要求.[2]在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给出明确的任务指令和时间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用多长时间,学习结果如何呈现等.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清晰学习任务和要求,可以采用PPT呈现任务指令或者提前制作“学习任务单”发给学生.

其次,要正确对待“学习”与“非学习”的喧闹声.[2]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喧闹声甚至吵闹.教师应当区分这些喧闹或吵闹是否是学习时发出的.如果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出现喧闹或吵闹,这是可以允许的.当然,为了不影响其他小组或其他班级,可以要求小组音量控制人控制声音.但是,如果出现“非学习”喧闹,应该坚决制止.

最后,要通过积极评价引导学生个体及小组的行为.[2]在教学过程中,被评价的方面往往会得到强化.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和小组的正确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此引导其他学生和小组的行为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6.注重对小组团体的评价

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是学习主体.教师应当注重对小组团体的评价,特别是在小组展示其学习成果后,要对该小组集体作出评价,切忌教师自己点名发言且只对发言人作出评价.注重对小组集体的评价能不断强化小组的功能,强化小组各成员的职责.相反,如果只针对个人评价而忽视小组的存在,就会弱化小组的功能和小组成员的职责.

标签:;  ;  ;  ;  ;  ;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合作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