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点石成金论文_张宁发

润物无声,点石成金论文_张宁发

——初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张宁发 甘肃省宁县政平初级中学 745206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究其根本是师生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交融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课堂真正地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健康情感的人。本文着重论述了新课改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实施策略,即如何进行语文情感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 语文 情感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振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每个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调。”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它的发展,是个性的情感机能和情感品质在有利于个人成长发展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变化的过程。情感教学就是以人为本,着眼于培养完整的人、高素质的人,为语文学科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调节,充分利用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感情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常规“武器”,是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提问的过程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激发学生感情的有效载体,是师生互动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能否激起学生的情感。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悟之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例如笔者在上《孔乙己》一文时设问: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时没有穿那件显示身份的长衫,那么他的长衫哪去了?他以后还会穿么?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刻,文章的主题也就慢慢清晰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朗读课文,融情入声,于有声语言中体味无声的情感

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把视觉的文字语言变成听觉的有声语言。在把文字符号变成朗读者带有感情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时,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三分诗,七分读”,这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练习之中。如读《观沧海》时,就宜用高亢、激越的语调,读出曹操统一河山的豪情壮志。读《春》时,则要用轻缓、抒情的语调,读出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景象,从朗读中重现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画面,体验朱自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应当注意的是,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教学时,需要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型,把握好朗读的语气、节奏、停顿、重音等,适时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以此将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给学生提供一个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机会。

三、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令,它描写了秋天悲凉的景色,抒发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孤寂苦闷的心情。由于诗句短,易理解,简单点拨之后,教学生朗读背诵并不难,但这是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前三句并列着九个偏正关系短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就好像早就摆好了等着我们去画。通过画面向我们展示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以此表达得淋漓尽致,正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四、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情感

情感教学不只是针对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学方法、课堂设计、教学工具等各个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一些阅读类课文中,像《月球上的足迹》这一节,我就让学生分组自己学习,每组讲述一个部分,大家听课、评分,得分最高的有神秘奖励(小组成员每人1支棒棒糖)。在讲课时,从“土星5号”登陆月球到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踏上月球,学生们讲述得细致、认真,让我这个做教师的都感到汗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航天工业知识,更是获取这些知识的过程和团队合作的经历。

情感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还会激发学生对语言、交流的兴趣,同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缓和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交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情感教学的方法策略,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改善情感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智慧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情感教育[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

[2]刘晓伟 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胡秀芳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

论文作者:张宁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8

标签:;  ;  ;  ;  ;  ;  ;  ;  

润物无声,点石成金论文_张宁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