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康复治疗;儿童
精神发育迟滞是小儿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也称为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落后,患儿临床表现为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生活无法自理等,严重会导致患儿发生癫痫、精神分裂症等,会对患儿与其家庭带来承重的精神与经济负担。临床常用康复治疗对精神发育迟缓患儿进行治疗[1]。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康复治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收治的46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进行研究,选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23例和试验组23例。本次实验研究中常规组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为2~6周岁(3.6±0.29)周岁。试验组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为2~5周岁(3.8±0.27)周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为患儿进行常规给药治疗、饮食指导等。
试验组实施康复治疗:根据患儿实际的发育特征与心理特征为患儿制定教育方案,根据患儿智力发育水平与实际年龄进行分组,通过分层教育与小组训练方式对患儿进行教育训练。同时采取一对一形式训练患儿感觉统合、语言功能、认知直觉,选用作业疗法进行治疗,30min/次,1次/d。在康复运动训练时主要以滑梯、平衡木、羊角球等道具对患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通过积极与患儿对话、鼓励患儿多说话、指导患儿正确发声等方式训练患儿语言功能。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IQ评分、语言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进行对比观察。IQ评分越高证明治疗效果越好。语言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运用残疾儿童综合评定法进行分数评定。
1.4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将46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数据录入SPSS20.0系统中,以(±S)表示IQ评分、语言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计量资料,用t行结果检验,若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组间患儿IQ评分分析
常规组的IQ评分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低,予以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
表1 组间患儿IQ评分分析(±S)
2.2组间患儿语言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分析
试验组患儿语言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明显优于常规组,予以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
表2 组间患儿语言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分析(±S)
3讨论
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发病年龄小于18岁,是指因心理、社会、损伤、遗传等因素导致儿童发育障碍,诊断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依据为患儿智力低下。先天先天颅脑畸形、染色体异常、基因异常是现阶段已经明确的遗传因素病因,在围产期药物、母孕期感染、妊娠期疾病等均会导致精神发育迟滞,出生后的不良因素主要有大脑发育成熟前对大脑发育具有影响的疾病以及缺失早期文化教育等。患儿临床表现为智力发育落后与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主要表现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与智力低下,WHO根据智商不同将精神迟滞患儿分为轻度(智商在50-69间,成年后心理年龄可达9-12岁)、中度(智商在35-49间,成年后心理年龄可达6-9岁)、重度(智商在20-34间,成年后心理年龄可达3-6岁)、极重度(智商低于20,成年后心理年龄为3岁以下)四个等级。因此在治疗时应用有效手段提高患儿智力发育情况与注意力极为重要[2]。
临床主要治疗方式有教育和康复训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康复训练适用于各种年龄、程度、类型的患儿,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行为、语言、思维模式,患儿接受康复训练的年龄越早效果越好。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普遍具有生活能力障碍,因此结合患儿实际情况为其进行有效的生活能力康复训练极其重要,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智力发育情况与生活能力。本研究中为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实施康复治疗,在进行治疗前会深入了解患儿病因,以健康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利用引导式教育法科学、系统的对患儿神经反射、运动功能、心理状态进行评价,随后制定具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根据计划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本次研究表明,常规组的IQ评分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低,试验组患儿语言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行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患儿IQ评分、语言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志祥,杨丽,阮静莹,訾永鹏,王琦珠.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家长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调查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9,41(23):3659-3662.
[2]张艳敏,高超,段佳丽,韩亮,陈白云,李文霞,张岩,李尉萌.机构协同家庭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早期干预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1):144-147.
作者简介:董汝姣(1989年11月-)女,汉族,内蒙古赤峰市,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论文作者:董汝姣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