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课堂注意力集中程度为指标,将“微运动”引入文化课堂,通过学校教师的跨学科合作,改革久坐不动的传统文化课堂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利用碎片化时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缓解身心、大脑疲劳,增强体质,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微运动” 课堂注意力 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两个班级分别为实验班、对照班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分别以“微运动”和“注意力”为关键词,以2008为搜索时间下限,搜索CNKI中国知网,找到有关“微运动”的期刊论文十余篇,中学生注意力方面的论文80余篇,分别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归纳,从中了解国内外关于微运动发展和创编及中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通过《健康微运动》了解“微运动”中各个关节的运动指导,编排出自主编排的“微运动”。(2)实验法。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文化课中采用“微运动”进行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文化课教学,实验前后用D2测试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注意力测试,验证“微运动”对初中生注意力的影响。(3)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数据统计软件和SPSS 21.0统计软件对学生的注意力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二、实验研究步骤:
1.确定变量。(1)自变量:分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水平。(2)因变量:完成总量(TN )、错误数,包括遗漏错误(E1)和违规错误(E2)、错误率(E)、总成绩(TN-E)、集中程度(CP)。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无关变量及其控制:两个班级同属一个级部的两个班级,开的课程相同,除了个别学科,其余学科均为同一教师授课,不同授课教师给学生的影响。
2.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①依据初中生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发展期,确定“微运动”的实验内容为配乐徒手模仿操和配乐律动。②在实验启动的前一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实验前期的注意力D2测试,利用Excel数据统计软件和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注意力水平,保证实验的可行性。(2)实验实施:根据对实验班学生课堂状态的观察和分析研讨,确定不同时段课堂“微运动”的时间节点,其中上午文化课的微运动时间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后半部分,时长为3分钟左右,也可在课堂结束部分做。下午的文化课,允许授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安排,可以利用提前候课的3分钟,进行“微运动”,解决学生下午课堂困乏、神经不兴奋、不易进入听课状态的现实状况;或者根据学生课中注意力情况,安排在课程中段。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运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整个实验过程中密切保持对课堂实践的观察,发现问题适时进行调整。(3)实验结束:①数据后测: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注意力D2测试卷进行测试。②数据整理与分析:对学生课堂注意力CP后测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堂注意力C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分组注意力的三个因素TN\CP\FR没有差异,E1\E2\E\TN-E四个因素有明显差异,分组较为合理,可以进行以注意力CP为主要研究因素、其他为辅助因素的进一步实验。
根据D2注意力数据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注意力CP的SIG(双侧)值为0.748,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注意力水平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并且期中测试成绩对照班为级部第二名,实验班为级部第一名,各项指标均符合实验研究。
2.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课堂注意力CP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水平优于对照班。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
实验班的注意力CP的指数与对照班有显著差异,其SIG值为0.000<0.050,表明了初中生文化课堂引入“微运动”对课堂注意力集中程度CP有着积极影响,可以延长初中生的课堂注意力,并实现跨学科合作。
参加试验的授课教师的反馈表示,实验班学生上课接受知识的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班,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从考试成绩看,实验班成绩一直保持在级部前三名,对照班则在级部12个班级中下移到6-8名。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1)文化课堂中引入“微运动”的教学手段进行干预,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其中注意力集中程度指标CP提升明显。(2)采用“微运动”音乐操的方式,能改善学生久坐行为的状况,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C的同时也改变学生和任课教师对传统与体育锻炼的认识,直接反转了传统的体育锻炼观念,不再是运动锻炼会耽误学习,而转变为运动锻炼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建议。(1)“微运动”干预方案的制定要充分根据校情展开,时间灵活把握,内容丰富多彩,才能有显著效果。(2)在学校实施课堂“微运动”,要文化课老师的配合,统一思想和理念,才能在全校范围内创新教学手段,把训练学生的注意力作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一部分,通过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进学业水平。(3)加强对文化课老师的“微运动”能力培训,让老师们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进行“微运动”,缓解教师疲劳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论文作者:冷䶮 姜运乐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注意力论文; 实验班论文; 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生论文; 水平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