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讨论综述与评价_企业经济论文

中国加入WTO讨论综述与评价_企业经济论文

对中国“入世”议论的综述与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议论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复关”和“入世”,引起国内外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与13年来的谈判相随,各界人士先后有种种议论,见仁见智。国内的经济界,包括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更有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探索和研究。从大处讲,可以听到两种声音:先是有人惊呼“狼来了”;后是大家面对形势,讨论如何“与狼共舞”。这些议论,内容丰富,从理念到策划,逐步深入和具体。限于篇幅,不可能作全面介绍,本文着重于从中美双边谈判达成协议后的各界反应,有重点地给以综述和评价。

中国“入世”是世界的大事

经过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中国与美国签署了双边协议,是一个重大突破,扫清了最大障碍。这反映在1999年11月15日的《新闻公报》上,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认为:“这一谈判不仅具有商业上的重要性,而且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双方认为,这一协议对中美两国都有利。”世界舆论,一致采用了“双赢”的话语,显得兴趣盎然,气氛祥和。

2000年1月17日,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中美签署关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双边协议的重要意义”的文章,在提出对我国经济发展、对中美经贸合作的积极作用外,对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注入新的动力,是这样阐述的:“中国早日加入世贸组织,将为各国、各地区的贸易伙伴提供更为宽松、透明的投资环境和更加广泛、稳定的市场准入机会,这无疑有利于新世纪世界经济贸易的繁荣与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七位,贸易额占第十二位,并且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二大吸引外资国。我国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的加入将使世贸组织更趋完整,有利于国际贸易的稳定与发展。”文章还指出,这“不仅是一个经贸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

所以这样说,肯定中国入世具有意义,是由于不仅中国需要世贸组织,并且世贸组织也需要中国。中国与各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这对许多缺乏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国家,有很大吸引力;中国具有许多实用技术和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这是相当多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中国1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为外商提供了众多的商业机会。正因为如此,没有中国这样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参加,WTO是不完整的;没有中国参与制定规则,WTO的规则适用范围是很受限制的;没有中国这个巨大市场加入,国际市场难以实现真正的统一。中国又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加入WTO 意味着将承担与权利相应的义务,与其他成员积极合作,为制定更加合理、公平、符合现代化经济发展潮流的贸易规则,进而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共同努力。(注:郭言:《世贸组织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贸组织》, 《经济日报》2000年1月20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中国的需要,又是世界的需要。因此,在中国入世的问题上,获得全世界各国和民众的欢迎和支持。拿美国来说,据新华社电,在美联社对美国总统竞选人进行的一次测问中,民主、共和两党的主要总统竞选人都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呼吁美国国会批准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待遇。

除美国外,其他各国也有类似舆论。在中美双方签署双边协议后,意大利外贸部长法西诺表示,拥有世界1/5人口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该组织成为真正的全球性贸易组织,将使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加有效和更加有序。英国贸易与工业部发言人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对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对英国本身很有利。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在1月10日发表名为《2020年亚洲产业竞争力》的报告, 认为中国入世将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增加贸易总量,为活跃世界贸易作出贡献。

中国入世是一件大事,归根到底,将惠及全球。总部设在纽约的美国经济评议会在1999年12月下旬发表的分析报告说,中国入世可望加速世界经济增长。在中美协议前,中国经济成长率被预期为8%, 亚洲为6.7%,现在似乎可以分别提高为10%和7%;此一向上调整预测,是基于对中国投资增长率将提高至12%,其结果将使全球经济成长率提高到3.6%。报告认为, 中国大陆将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特别是直接投资的一块更大的磁铁,许多亚洲企业将因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动力增强而获利。

“入世”对我国来说更是一件好事

中国入世,有利于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更是以有利于中国贸易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这是我国对入世始终采取积极态度的原因和理由。

我国入世,涉及一个大的发展战略问题,也就是我国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的问题。去年岁末,我国外经贸部WTO 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西雅图接受《财经》杂志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入世就是深层次的改革开放。”这句话高度概括、点出了入世的真谛。

我国入世,首先意味着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去年12月下旬举行的全国外贸工作会议上,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说,中国将根据加入WTO 的对外承诺,继续扩大开放。新闻媒体在报导和介绍我国入世问题时,提出入世和开放的一致性,表现在:一是目标一致。世贸组织的目标是通过贸易自由化,促进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我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目标也是通过贸易自由化,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二是基础相同。世贸组织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要求加入国实行市场经济;我国的开放,同样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与国际市场相对接。三是认开放、公开和无扭曲的竞争为原则。世贸组织追求和坚持这些原则,我国也一贯主张平等和互利、互惠,放开经营,自由竞争。

入世有利于扩大开放,有过多种表述。新华社1999年11月15日电,权威人士认为,入世的利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出口;(2)有利于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3)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4 )有利于使主要贸易大国不得不减少、取消对我国的歧视措施。在此以前,还有记者报导,入世给我国带来的如下好处显而易见:(1)有利于实现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2 )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扩大跨国经营,有效地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3 )有利于消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歧视性待遇;(4 )有利于在国际贸易发生争端时,可以提交世贸组织去获得合理、公平的解决;(5 )作为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有否决权的大国,在入世后也获得在这个“经济联合国”中的发言权。(注:李争平:《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经济日报》1999年5月6日。)因此,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入世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主流的必然选择。

我国入世,其次意味着进一步深化改革。新闻媒体在报导入世时,提出入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也是一致的。如前所述,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世贸组织现有135个成员,其中120个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有近10个是迅速向市场转变、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和地区,只有少数正开始进行市场导向的改革。我国入世,与这些世贸组织成员在市场经济原则下进行国际贸易,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和竞争,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为一体,一定要与国际惯例相对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可见,入世需要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才有利于入世。

入世与改革的互动,理论界有共识。经济学家魏杰提出,世贸组织涉及的不仅是产业问题,而是更多地涉及到经济体制的问题,即经济体制必须充满活力,要具有国际竞争力。以此衡量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够强,主要原因是企业体制落后,无论是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都必须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企业体制改革,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注:《中国加入世贸的战略性考虑》,《经济日报》2000年1月11日。)笔者认为,不仅是企业体制,还有市场体系的建设、 政府职能的转换以及经济法制的完善,都应当以入世为契机,深化改革,以体制创新推进技术创新,力争入世后在国际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和争取应有的市场份额。(注:沈立人:《“入世”的最大机遇是推进市场机制的渐趋成熟》,《现代管理科学》2000年第1期。)

中美协议后,广州中山大学在校园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其结果显示,有63%的人认为,入世意味着市场经济的不可逆转。他们还认为,入世要求打击大范围的地方保护主义,重视知识产权而对“打假”有益,并将导致深刻的经济社会演进,使法治化得以真正实施,促使民主意识的形成。(注:帆择:《一项调查显示:入世将使中国发生深刻变革》,《山西发展导报》1999年12月3日。)

入世对我国来说,是一件好事。世贸组织上海研究中心汪尧田教授提出,入世不仅有利于引进外资、扩大进口和企业改革,还有利于扩大内需、扩大就业和证券市场兴旺,有利于港澳繁荣和台湾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下世纪发展带来新希望。(注:见《中美WTO谈判获双赢结局》, 《瞭望新闻周刊》1999年第47期。)

在去年11月16日召开的“2000年世界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交了一份报告,运用多个递进动态模型的模拟情况,对我国入世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虽对各部门的影响不均衡,而总的收益很大,到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将提高1955亿元,占当年GDP的1.5%;由于贸易条件下降,社会福利收益的增加要小,2005年约为1.24%;具体看,居民消费增加0.58%,投资增加1.75%;与此同时,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26.9%2和5.8%。这些,都主要源于根据比较优势而重新配置资源所导致效率的提高。(注:转引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定量分析中国入世贸的影响》,《沿海经济信息报》1999年11月18日。)另据有关专家和国家计委估算,入世将使GDP增加2.94%,即2000多亿元,并因降低关税,进口设备、 技术和产品的成本也有所降低。(注:转引自《入世能掀起多大波澜》,《企业周报》1999年12月16日。)

老百姓能够得到多少实惠?

入世对我国是一件好事。但是,老百姓能够得到多少实惠,更是衡量入世效应的一根标尺,为广大群众所关注。从大处讲,经济得到发展,人民必然受益;具体讲,得到什么好处,则要仔细排比,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关于消费

这是最直接和直觉的反应。谈到入世,很多人不约而同地说:“我国入世了,洋货多进来,又好又便宜!”这话并不算错,却不能一概而论,在品种、时间上都有区别(这个得益是双向的,如美国人也可以说:“中国入世了,中国货会又多又好又便宜地进来”)。随着逐步降低关税和取消限额,很多舶来品的价格会降低,品种和数量会增加。首先是汽车、家电和电脑等信息产品。但是,这有个过程,这些产品不会一下子如潮水般地涌来。如轿车,关税从现在80 %-100 %下降到25 %是2006年后的事,期间每年下降幅度约在10%左右。与此同时,原来的国产品,如夏利车属于经济型和多数已有竞争力的彩电、冰箱等以及电脑,估计降幅也不大。(注:参见欧阳静:《国家入世,百姓享福》,《羊城晚报》1999年11月20日。)

另一方面,有些商品和服务的降价可能要明显得多。如若干电信用品和电话、寻呼、上网等费用,打破垄断局面后,降价幅度大些;西药将打价格战而降价;食品和农产品中,水果和牛肉等差价大,势必缩小,专用小麦及其制品也增加进口;名牌服装和化妆品,都有相当降幅,并将扩大销售。此外,还可能看到更多的进口电影,不再是少数“大片”。在此进程中,随着服务业的逐步开放,洋超市等扩大,连同旅游、饮食和房地产等业,都有可能降低价格,改善经营,进而刺激消费,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生产质量。

(二)关于就业

在这个问题上,一度有过错觉。曾经流行一种说法,认为入世后,不仅工商业受冲击,某些企业会倒闭、职工会失业,并且农业也受冲击,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增多。应当看到,入世促进经济增长,也就必然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当然,我们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分工,产业结构要有调整,不同行业有所消长,有的企业不免被淘汰。但是从总体看,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尤其是服务业的稳步发展,无论城乡,都会开辟和接纳更多的就业岗位,进而增加收入。(注:转引自《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张汉林指出——入世不会带来企业倒闭职工下岗》,《新华日报》1999年12月14日北京电。)

有一种测算是:入世后,每年GDP提高将近3个百分点,增加1000万个就业岗位。一种测算是:每年产值增加2000多亿元,有几百万人可以就业。又一种测算是:到2010年,有960 万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其他部门,同时纺织和服装行业会增加540万人就业。还有人指出, 入世给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机会,但是不能安于现状,必须增加技术含量;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提供越来越多的职业需求,就业结构也有大的变化。

与国际市场沟通,生产要素相互流通,劳动力和人才也不例外。与此联系,除了随外资企业发展而有“老外”来华就业外,有人认为,留学生回国也会增加。所以,中美达成协议后不久,欧美同学会网站上咨询国内就业情况的电子邮件明显增多,并集中于金融、法律、会计、医生、电讯、信息技术和娱乐业,成为国内吸收留学人员的最佳时机。(注:林毅红:《“入世”能否掀起留学生回国潮》,《新亚经贸》1999年第12期。)不言而喻,中外企业和有关单位争夺人才的烽火燃起,知识升值,各类专业人员的工资将上升,技术入股等报酬方式将盛行。

(三)关于投资

我国入世后,外资准入,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发育,又会为人们创造投资机会,激发投资热情。这表现在多方面,除外资银行的进入,逐步办理人民币业务,会争夺企业客户和居民储蓄,促使银行不断改进服务并增加有关金融产品外,主要是在股市上,将导致运行和操作的规范化,从而吸引更多的直接投资,股市人气回升,上市企业和股民(股东)都获其利。与此同时,不少领域逐步向外资开放,人们认为,也应当无例外地向内资开放,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特别是在进出口贸易上,随着总额增长,如对农产品允许一定份额由民间经营,更是投资的新机遇。人们还预期,今后创业机会层出不穷,连同风险基金的建立和发展,个人创业将增多,尤其是高新技术,这在各地的留学生创业园已见端倪,决不仅是中关村一条街。与金融一起的保险业,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其市场很广阔。

冷静对待 迎接挑战

以上主要是从积极方面对待入世,侧重于高高兴兴地“与狼共舞”。仅这样看,入世并非引狼入室,有何必要喊“狼来了”?但是,回顾13年来,“狼来了”的呼声确实很响,也不是毫无道理和根据的。我们应当全面地、冷静地对待入世,也要正视其消极的负面影响。入世,意味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步融合,开始投入经济全球化或一体化的洪流。这有好处,就是所谓机遇;也有危险,就是所谓挑战。好处,前面已经讲了;危险,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1月 7日有篇罗伯特·塞缪尔森写的文章,题为《全球化的利弊》,提出全球化“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蚀本土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过程”(注:转引自《参考消息》2000年1月17日。)。

入世,仅从经济角度看,就是从外向化进一步转向国际化,既要大踏步地走出去,更要大开门地先让人家走进来。这在表面上是公平的,而在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正如不等量的拳击手相搏斗,实际上是不平等的。于是使发展中国家家面临巨大的挑战:(1 )使发展中国家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转移;(2 )使不公平竞争加剧,逐步削弱以至取消其保护手段;(3 )有利于发达国家构筑以其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关系,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性下降; (4)使国外先进的工业和技术大量涌入,会对基础较弱的民族工业形成冲击。(注:卫伟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对策建议》,《经济日报》1999年6月14日。)

入世,就是面临这样的挑战。具体地讲:(1 )降低中国的关税率并取消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将把整体相对弱小的中国企业推向世界市场,直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2 )刚起步的高新技术产业将面临巨大挑战,汽车、计算机、广播电视设备、通讯设备、精密加工机械面对先进的国际同行,不得不全力加速技术更新,扩大规模;(3 )对中国来说,WTO对开放服务贸易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协议要求太高, 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注:乔轶美、尹凡:《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从国际机制的角度》,《国际观察》1999年第3期。)

面对上述挑战和冲击,我们应当怎么办?在复关谈判之初,曾经有人主张,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不必急于复关,迟一些或许更好,这种态度偏于消极。积极的态度是既要努力争取入世,又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化压力为动力,正确应对各种冲击,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有人认为,入世有利有弊,但是不能说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因为两者会相互转化;可以说的是,先受冲击,作出反应,后经努力,转化为胜利,有一个逐步适应和终于提高的过程。“冲击——反应”是西方盛行的现代化模式,对我国入世也适用。

按照“冲击——反应”模式,我们迎接入世的挑战,采取什么对策,大家议论和建议已多。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条:(1 )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研究,制定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把入世作为参与全球化的机遇来对待。(2 )认真研究和熟悉世贸组织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规定,对照我国的现实情况,明确差距,逐步改变过去的行为规范,求得逐步接轨。(3)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深化改革, 实行改革与开放的联动,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适应入世的要求。其中,改革企业体制是中心环节,转换政府职能是前提。(4 )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技术创新,这是增强企业和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路径。(5)坚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产业升级, 进而把多数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推向国际市场,正确寻找自己的市场位置。(6)重视培养人才,特别是勇于和善于开拓国际市场, 精通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掌握国际法规的人才。

入世是一件大事、好事和难事,既对政府、又对企业、还对个人包括你我他,都是权利与义务并存,要求同心协力,各尽其能,正确应对。特别是政府如何适应入世,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政府不仅处于谈判的第一线,并且在入世后,应当调整政策,健全法制,完善宏观调控,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就整体而言。至于企业,由于各行各业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很不均衡,必须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并充分运用行业协会的功能。

正确处理自由与保护的关系

“狼来了”的喊声,最近趋于沉寂。这是由于一方面经过反复研讨,大家懂得入世是大势所趋,“与狼共舞”是势在必行,并且经过努力,挑战终将转化为机遇;另一方面,我们现在还站在WTO门口, 叩了门,还未开,入世后到底怎样,还未成现实。

回顾4年来的谈判,人们不禁要问:入世为何如此艰难, 谈判为何如此辛苦,程序为何如此繁琐?原来,这涉及到各国之间权利与义务之争,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争,而其实质是自由与保护之争。

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认识基本一致,大家都在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为理想和归宿;但在当前一个阶段,要不要有适当保护,至少在理论界有不同看法。保护什么?具体地说,是指保护民族经济、民族工业和民族市场,有一个民族利益的问题。

没有人公开说不要保护,但是有不少人说,民族经济和民族工业的概念已经过时;市场更要放开,无所谓也不可能保护。他们认为,在建国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环境下,民族经济等的说法是可以的;现在的内涵有了变化,相对于世贸组织的情况,就不适合了。还有人认为,世界上的跨国公司,不限一国一地,股权也多元化,不能说属于那个民族;因此,不能以“所有”分,只能以“所在”分,进中国和在中国,无论属于民营或外商,都是“境内产业”。按此道理延伸,“保护”云云,同样是过时了。这派说法,服膺的是自由主义或新自由主义。

只是回到现实,不免令人惶惑。入世谈判为什么如此艰辛?归根到底,还不是要别人承认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在走向贸易自由化途中应有所保护,求得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这也不仅是我国,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同此理,世贸组织的一些规则和规定,都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其实,作为发达国家美国,在标榜自由化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仍在悄悄地坚持和奉行。

眼前有两件事足以证明:一是与我国谈判的美国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女士,绰号“石墙”,素以强硬著称,就是一位人所共知的“贸易民族主义者”;一是在中美协议后不久,接着在西雅图召开世贸组织部长级谈判会议,最后是无果而终。泰国商业部长素帕猜说,这为富国敲响警钟,必须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意大利财政部长阿马托说:“事实上,全球化不等于每个人都吃同样的汉堡包。”(注:参见1999年12月新华社电。)

再回到中国的问题。我国入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让外货、外资、外技进来,当然不是免费的午餐,要给他们好处,要付适当代价;但是,开放的结果,一定要对我们自己有利,这就是民族利益,包括民族工业、民族经济等等。入世的代价,有人列出几条:(1 )不同贸易领域自由化程度的不均衡使发展中国家实际利益受损;(2 )高标准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成本;(3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使发展中国家受到实质性的歧视;(4 )《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渗透大开方便之门;(5)普惠制原则未向新兴领域扩展;(6)新的统一争端解决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7 )发达国家在劳动力问题上采取双重态度;(8)发达国家利用环保问题实施贸易保护。(注:汤用洁、朱彤:《WTO体制下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挑战》, 《国际贸易探索》1999年第3期。)

我国入世,向贸易自由化跨出一步,有利于获得比较利益,但是不等于放弃对民族经济的适当保护。我国入世,并非全面取消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换句话说,也不是完全放弃对本国工业的保护。所谓民族工业和民族经济,不指“所在”,乃指“所有”,并从产权所有取得利益所有;相反,只讲“所在”,不讲“所有”,较大利益就归别人,与我无关。

在全球化和入世问题上,必须正确处理自由和保护的关系。自由贸易使各方都获得好处,有利于本国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但是,对于开放国内市场,同样面临风险,包括贸易自由化风险和生产国际化风险、金融一体化风险。我国入世,如何使本国经济(民族经济)在自由与保护之间作平衡,实质上就是如何规避扩大开放后的各种风险。(注:田素华:《全球化过程中的保护主义与自由主义》,《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10月22日。)

我们应当相信,我国政府不会以牺牲中国的根本利益为代价去参加世贸组织。外国传媒对我国在谈判中做出了巨大让步的报导,多为谈判外方的一厢情愿,并非实情。

当然,保护不是绝对的,那会保护落后,无异于故步自封。所谓适当保护,是指在一定时期,为幼稚产业的成长构造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目的在于培育其竞争力。保护与竞争,平行而不悖。

展望前景,无论是入世以前和入世以后,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程待跋涉,可谓任重道远。正确处理自由和保护的关系,就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标签:;  ;  ;  ;  ;  

中国加入WTO讨论综述与评价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