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泰国经济形势展望_金融风暴论文

新世纪泰国经济形势展望_金融风暴论文

新世纪泰国经济形势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泰国论文,新世纪论文,经济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5072(2000)04—107—05

举世瞩目的泰国金融危机自1997年爆发至今已有3年。 目前泰国经济出现了一定的恢复态势,其汇率趋于稳定,1998年第四季度以来,泰铢对美元的比价一直维持在36∶1左右,外汇储备从1997年的28 亿美元增加到了1999年8月的322亿美元,国际收支由106亿美元的逆差变为 8.99亿美元的顺差,外债从947亿美元下降到812亿美元,而且银行利率也从22%下降到了5%,[1]这些数据显示泰国经济形势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转机。对此,泰国副总理素帕猜博士自豪地说,泰国经济开始恢复,且已度过最低点时期,复苏的曙光已现露于天角,这是从严重的经济衰退状态中开始复苏的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专家拉森也指出:“许多人原先预期亚洲的衰退会拖长,衰退的模式是U型, 即需要在谷底徘徊一段很长时间才能反弹。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V型的复苏, 这意味着落得快,上得亦快。”[2]泰国经济就如同一位大病初愈的病人, 复苏使人们感到轻松,甚至有些欣喜若狂了。但我们不仅要问:“患者真能完全康复吗?”如果所指的复苏不仅指恢复增长,还包括使泰国的业绩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显然它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泰国经济是否真正恢复的问题,笔者一向持谨慎态度。下面,本文拟就泰国的经济形势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泰国经济恢复的措施及成效

面对比预计还要恶劣的经济形势,泰国政府采取了强练内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的因应措施,对内采取了稳定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以及巩固经济基础三管齐下的对策,对外则争取发达国家援助,始终保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密合作。由于措施运用比较得当,泰国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1.稳定微观经济的措施。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政府痛定思痛,对金融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1997年12月果断关闭了56家经营不善的公司,对这些金融公司9300亿泰铢的资产进行处理,其中一部分优良资产将组建一个新的银行,另一部分不良资产将由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为防止金融资产遭受损失,政府特派遣两个国营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和叻达纳信银行,以竞标者身份分别负责不良、优良资产的拍卖活动。

其次,提高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和风险准备金比例,加强商业银行的稳健性,恢复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以1997年度生效的严格的贷款分类和准备金制度为基础,泰国国行要求15家商业银行在1998年完成增资任务,增资总额约1720亿铢。此外,国行将商业银行的风险准备金比率提高到8.5%,并重新制订债务级别标准,将原定12 个月未付债务列为不产生收益信用的时间缩短为6个月。[3]在此基础上,泰国将金融体系改革的长远目标定为在2000年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稳健的金融体制。

再次,努力进行法制改革。为方便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重组,泰国政府对法律框架作了必要的调整。包括重新修订破产法和取消抵押品回赎权法。新破产法允许企业资产重组,扩大庭外和解范围,保证对贷款者的公正待遇。政府的金融改革,初步改善了金融界混乱状况,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并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有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断对泰国提供援助,促使投资者恢复信心。

2.稳定宏观经济的措施。1)保持汇率的稳定。 为防止国际货币投机商利用国内与国外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差异谋利,国央行在1998年1 月宣布取消国内外不同汇率机制,实行统一兑换率,同时政府发起了“筹汇救国运动”,1998年6月修改了外汇管理法规, 要求出口商和国民所得的外汇纳入国家外汇体系,不得囤积。为配合各项措施,政府积极鼓励外商投资,设法增加外汇供应,允许外商在泰国证市持股49%以上。2)努力调整财政政策,使之符合经济形势的需要。 金融危机爆发的初期,泰国政府履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大幅削减财政预算(相当于3.5%GDP),缓建、停建和取消了一批进口成本大、用汇较多的建设项目,政府机构和国营企业停止官员和公务员用公款出国度假和参加无关紧要的活动。同时把增殖税水平从7%提高到10%,全国开支减少了2%。1997年经常性项目赤字降低到GDP的-2.2%,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为刺激经济,1998年泰国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商后,对原计划保持1%的财政盈余调整到-2%的财政赤字,主要向部分国营企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财政资金支持。由于政策得当,截止1999年 8月,泰国外汇储备已达322亿美元,国际收支实现了8.99亿美元的顺差。

3.巩固经济基础的措施。这类措施主要是指恢复实体经济的整体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工商业等部门,通常是指结构调整规划。为此,泰国政府加快了私有化步伐,专门设立了私有化改革秘书处,负责私有化的立法改革及管理程序,目前,正在交通、能源、通讯三大领域实施私有化改革。在发展中小企业方面,议会已通过了工业部提出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案》,财政部和工业部联合设立了350亿铢的贷款, 集中向中小企业发放,鼓励中小企业向高科技方向发展。农业作为泰国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危机后,泰国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将日本海外合作基金和亚洲开发银行的6亿美元贷款用于兴修水利、 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此举使农业成为一枝独秀,在其他部门都是负增长的情况下,农业仍保持年增长3.2 %的旺盛势头。泰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挫,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方向,把发展重点由东南亚地区转向欧洲和中东地区,这一对策收效明显,1998年第一季度来泰旅游的欧洲游客人数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5%,中东游客人数增加了34.8%。1998年泰国旅游收入超过72.9亿美元,比上年稍低,但旅游部门多增加了14万人就业,为恢复经济助了一臂之力。[4]

出口业作为泰国经济发展的龙头,金融危机后政府把促进出口作为克服危机的一项重要举措,1998年泰国向出口业提供了22亿美元的贷款,同时海关制定措施,简化通关手续,降低了原材料关税,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泰国出口业面临的问题,基本上完成了1998年初预定的月平均出口50亿美元的目标。

4.寻求国际援助。泰国经济能在近期内恢复是与国际援助分不开的,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泰国开出了172亿美元的援助支票, 条件是泰国必须紧缩银根,紧缩政府开支,加速私有化进程,尽快将陷于困境的银行破产;提高税收、提高贷款利息。最后,双方经过谈判,IMF 作出了一定让步,允许泰国1998年政府预算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 %以下,调整对泰国的利率,适当放宽财政金融政策,缓解了资金周转困难。泰国还争取到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援助,这些外援都对泰国经济恢复起了一定作用。

二、泰国经济存在的严重隐忧

虽然泰国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机,但如果凭此就乐观的认为金融危机已经结束未免为时过早,泰国经济要真正摆脱危机的阴影,走向正常的增长轨道,仍面临着严竣的考验。

首先,金融机构存在严重问题,商银的存款和信贷均有下降,金融机构呆帐仍居高不下。泰国国家银行学术部主任安咋娜女士总结经济金融状况时说,1999年6月经济状况好转, 但金融部门尚存在令人担心的问题,因解决金融机构问题未获得明确的绩效,包括商银的存款和信贷均有下降,6月份整个商银的存款为46356亿铢,比前一个月的46856 亿铢减少。整个银行系统贷款从1999年2月开始逐月减少,1999年5月银行贷款负增长5.3%,从1999年2月的54898亿铢减为54292亿铢。去年,泰国银行曾许诺设立50 亿铢资金用于解决磨坊主的资金流动问题, 但到1999年6月只有20亿铢到位。在农业问题上,政府曾计划拨68 亿铢用于农业规划,但截止1999年9月只有80%的资金分配下来, 资金的严重缺乏,极大的制约了这些部门经济的发展。泰国金融机构贷款下降,也与其呆帐居高不下紧密相连,今年SME (中小型)营业者强烈呼吁政府尽快解决NPL问题,否则难以生存。据泰国银行资料显示,1999年3月泰国商业银行NPLs为25374.5亿铢,占贷款总额的46.2%,月增长率为0.3%,金融公司NPLs为1700.6亿铢,占贷款总额的65.5%,月增长率0.4%。政府期望1999年6月NPLs有望从3月占贷款总额的47%下降到44%。泰国银行协会警告说,尽管五月的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呆帐的螺旋上升远未结束,大多数成员的呆帐都呈稳定上升态势。如果银行不能使呆帐降到预定目标,势必使银行资金受到严重影响,银行为此有必要再度增资,在沉重的呆帐负担下,银行将不能循正常途径创造盈利,如果出现此种不良现象,将预示国内解决金融机构业务问题归于失败。

其次,泰国的生产部门整体开始回升,但消费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是阻碍经济正常增长的瓶颈。从1998年第二季度开始,一直到1999年第一季度生产一直处于上升的势头,但在第一季度中,各家庭的消费率尚显得低迷不振,比过去还处于负增长率0.2%,4~5 月生产部门的投资有所增加,但消费指数反而降低,据统计,4月份的消费指数位于93,而5月份却降为91.9。面对此种情况,威拉蓬博士指出:“如果库存商品大幅增加的话,那是很危险的事,因将影响日后的生产状况,将导致生产下降,这可看到批发货价指数持续调低,以排泄库存货品,即是今年第一季度货价指数调低6.4%,又第二季度再调低7.8%,这从理论上来说,当销售量或生产量有所增加,便认为经济已转佳,预计经济开始复苏,也就增加了生产量,但当货品滞销,当然便会再度减低生产量。”而且,泰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并不高,工业部门的生产力尚处于55%~57%的水平,要使经济真正复苏,适宜的生产力水平应位于80%的水平,低迷的消费状况会制约经济水平的进一步上升。

再次,虽然泰国债务状况有所改善,一些国外债权人也对泰国短期借款实行了延长,使泰国债务偿还有了喘息的机会,但债务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内资金的短缺,再加上出口商品缺乏竞争力,使出口企业得不到国内贷款的支持,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局面。泰国的外债曾高达940亿美元,虽然1999年8月已降为812亿美元, 政府目前的政策也集中在消减外债问题上,争取降为国民生产总值的48%。即使是这一目标,也是一个很高的比例,巴西1983年债务危机其外债也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3%。[5]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再加上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出口出现困难。泰国1997年出口额为566.52亿美元,1998年则降为528.73亿美元,作为泰国出口的重要物资大米,1999年第一季度的出口额为 144.3万吨,而1998年同期则为183.2万吨,橡胶1998年第一季度出口56.6万吨,而第四季度则降为41.5万吨,国际出口的不振加上国内消费低迷将是阻碍泰国走上正常增长轨道的制约因素。

三、发展前景预测

在泰国经济是否真正恢复的问题上,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莫衷一是。《星暹日报》今年1月3日的一篇题为《千禧曙光普照下,泰经济V 型复苏》的文章指出:根据国家经社开发委员会秘书长讪拉森所透露,去年第三季度增长显示经济复兴为V字型,预计今年经济增长4.4%,通胀为2%,……由此而意味着“洞底曙光”出现。EIU则认为泰国2000年将有4.8%的经济增长,2001年将增长4.6%。泰国国务院事务部部长阿披宝在东亚经济高峰会议上也发表演说,指出泰国已脱离经济危机,走上了全面恢复之路。而一向喜欢唱反调的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却在美国《外交政策》上撰文,认为亚洲经济没有复苏,而且还可能有第二幕,经历了这场危机的亚洲,并不确切地知道该如何去避免下一次危机。对于泰国经济是否真正恢复的问题,本文持谨慎态度,认为目前泰国经济已出现了一定的恢复势头,基本经济数据良好,2000年有望实现3%的增长目标, 但要真正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惨遭金融风暴洗劫的泰国人民渴望建立一种持久稳定的经济体系,但发展中国家经济逆向发展可能性的存在加上泰国威权主义政府政商勾结难以消除,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以及外围存在着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群体等因素,决定了这种体系不易建立。经历了这场危机以后,泰国长期的经济发展前景将不会比两年前预期的乐观,而且,很难避免下一场危机的爆发。

1.如果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深入思考泰国金融危机,我们将会发现它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发展危机。根据罗斯托的线性阶段模式,人类的经济成长被描述为一个由低向高飞跃发展的单向递进过程,当经历了关键性的起飞阶段以后,一个经济便会自然而然地依次进入更高级的阶段。新马尔萨斯主义者总结了马尔萨斯人口陷阱模型后更为肯定的指出:发展中国家一旦摆脱低水平均衡陷阱步入经济成长的正常轨道后,便不会发生重大的反复和倒退。这些极富权威的理论很少有人提出质疑,但这次东亚危机的爆发,特别是当韩国这个已进入高收入组的国家也在所难免,此经济发展进程不可逆的命题也随之面临巨大挑战。这种已为现实证明了的逆向发展可能性的存在,已向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泰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当然难有例外,再加上经济正处于复苏的轨道上,更应直面这一严峻现实,谨慎行事,才能真正避免类似危机的爆发。

2.泰国的现代企业存在严重弊端,偏袒集团的问题相当严重,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侧重贷款给拥有私人关系的营业者,以至银行的呆帐堆积如山。虽然金融危机后银行业有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在这种“强政府”干预经济体制,参与经济生活全过程的东亚模式下,难有实质意义的改善。即使这些银行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提供给这些营业者它们过去曾提供的资金,但一旦出现可观的恢复,不负责任的借贷又将在泰国重现,墨西哥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克鲁格曼在《时代周刊》上撰写的《亚洲经济真会复苏吗?》一文指出:一位泰国经济学家曾向我描述“企业家阶级被砍头”的情况,我们有理由说,亚洲发展中国家没有几个真正西方意义上的公司,那些字面上看来是现代公司的一些机构,事实上是一些发展得过快的家庭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老板的个人财富及其通过银行贷款扩张财富的能力。可以说泰国的工业企业和金融机构存在的严重弊病仍是困扰其经济真正恢复的重大隐忧。

3.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追求高速度的盲目自大的弊端,泰国也不例外。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冷战岁月里作为美国维持西方均势的一颗棋子经济得以迅速崛起,崛起的东亚便产生了“二十一世纪是亚洲世纪”,“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的自满情绪,同时挥洒优越的“亚洲价值观”向西方叫板,成了美国巩固其经济霸主地位的潜在威胁,因此,继苏东之后,东亚这些追求现代化却拒绝西方化的国家成为了美国整肃和打击的对象。再加上这些国家盲目追求高速度,基本建设战线拉得过长,贪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而造成的长期内在矛盾,给美国提供了实施打击的契机。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打击后,这种盲目情绪有了一定程度的收敛,但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紧迫性,以及外围存在着一个高度发展了的西方国家而造成的一种互相攀比的现实存在的客观性,决定了这种盲目追求高速度和自满情绪难以消除。现在泰国国内正滋长着这样一种情绪,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征兆,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恢复,这种情绪很难保证国家和投资者不再犯类似错误。

[收稿日期] 1999—12—05

标签:;  ;  ;  ;  ;  

新世纪泰国经济形势展望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