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仪治陋习 用文明创和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陋习论文,礼仪论文,和谐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明行为源于细节,良好风尚依靠点滴积累,文明意味着良好的秩序和规范,意味着求真、向善、爱美的普遍价值追求,意味着尊重他人、尊重劳动的道德境界,这些才是文明的精神内涵。高楼大厦只代表文明的物质形式,而文明的精神内容则依赖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去填写,告别陋习就成为走向美好未来、实现文明真谛的开端。
我们身处于社会大环境当中,身份、角色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等因素的转变而不断发生变化。这一刻我们讨厌别人,下一刻或许又会成为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些看似“不拘小节”的陋习行为或观念所致。一个不大的生存空间,却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缩影;一件普通的事情,却可以显现出一个人的教养程度和品德素质。曾有人完整的列举出与现代都市形象极不协调的10种社会陋习:一是大摇大摆横穿马路,二是拥挤混乱无序乘车,三是随地吐痰便溺,四是乱扔乱倒垃圾,五是婚丧嫁娶陋习难改,六是烧纸算卦迷信盛行,七是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八是乱写乱画到处涂鸦,九是偷盗行骗之风屡禁不止,十是破坏公物现象时有发生。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充当过以上10种“生活情景剧”中的主人公呢?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有的!
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集中反映,是一个人的个性气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将利益视为立国的精神要素之本。文明礼仪反映的是民族、社会的形象。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智慧的民族,每个炎黄子孙在不同的情景中,都应该表现出一种得体的有分寸有教养的行为。作为一个大国的子民,在国际舞台中,我们优良的品质对世界不是放大的。别人认为你是大国的国民,就应该具有这些优良的品质,而我们身上所有的陋习、瑕疵都会被放大。因此,就目前情况来看,并不是中国人的道德水平下降了,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国力的提高,大量的中国国民走向了世界,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加大了,可以说整个世界都在看中国,有一些人甚至专门关注中国人的毛病。
“衣食足而知礼仪”。中国从贫穷饥饿的年代逐渐发展起来,传统文化面临现代化转换,经济体制也在转型,国民文明素质存在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必须重视它,在经济获得良好发展的同时,重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国民形象,既保留传统礼仪中亲切、和谐、诚信、善良的良好传统,又不断发展大国国民文明开放、自信进取的现代风范。
孔子强调一个人欲想自立,必先要有礼的修养和功夫:“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还教育自己的儿子孔鲤“不学礼,无以立”。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文明礼仪的内涵和形式也会随之不断演变发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礼仪的魅力和价值,不但没有减退,反而随着合作与交往的频繁而与日俱增。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出租车司机马上就要把乘客送到目的地了,却突然踩了一脚制动,而后歉疚地连声说道:“对不起,对不起,前面50米开外是建筑工地,我怕车速太快卷起的灰尘呛到正在吃饭的工人……”
也许,发现生活中的不文明之处非常容易,但是,如果多多发现那些出自于对他人尊重而为之的文明礼仪,比一味对陋习的谴责更能净化心灵,它唤起的是一种推己及人的仁爱之情。人与人之间惺惺相惜、互敬互爱方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在讲究文明礼仪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言语动作谦恭友好,敬爱有加,人们互相关爱谦让、尊重、没有欺诈、虚伪、侵害,每一个人都能自觉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整个社会始终处于秩序良好、助人为乐的良好氛围之中。这是我们共同向往的美好生活目标,也是每个人都应当身体力行为之付出努力的。
倡导文明礼仪,构建和谐社会,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营造人人自觉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美好氛围,是我们建设文明社会的上乘之策。“礼之于人,犹酒之有糵也”。在激发文明礼仪的同时,陋习也会离开我们的生活,让“礼仪之邦”这个流传千年的馨香称谓在现代化和谐社会中拥有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