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亚甲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徐勇

徐勇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 224400

摘要:目的:对不同方法治疗亚甲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2013年1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亚甲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甲状腺组织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布洛芬或者芬必得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局部注射药物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后颈咽痛好转率、反射性疼痛好转率、甲状腺肿大好转率均达100.00%,两组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亚甲炎发生甲减率为10.00%,对照组亚甲炎发生甲减率为30.00%,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口服药物治疗方法,局部注射用药能够有效治疗亚甲炎患者,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局部注射;地塞米松;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

亚甲炎也称为亚急性疼痛性甲状腺炎,占甲状腺疾病的5%,近年来,患病率不断增多,其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本研究主要是对80例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亚甲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亚甲炎的临床效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80例2013年1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亚甲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性5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44.7±10.2)岁;对照组男性4例,女性36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4.4±9.8)岁。所有患者的起病到诊断时间10d~3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亚甲炎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个人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观察组甲状腺组织局部注射治疗,每侧注射地塞米松2.5~7.5mg,以B超检查时低回声处中心部位为注射中心。首次注射时取两侧进行分别注射,再次注射时以病情和B超检查结果为依据进行单侧注射、注射过程中患者体位为平卧位,颈后垫枕,头部稍后仰,甲状腺完全显露,采用B超测量患者甲状腺大小,抽吸地塞米松用5~6号针头,并混合适量利多卡因来减轻患者疼痛。依据B超显示结果找到甲状腺最宽大处,以针垂直或斜行进入气管旁,到达指定位置后进行回抽若无血可进行多方向缓慢注入药物,注射完成后压迫局部5~15mim,无出血后再次进行B超观察内部是否出血异常,每隔3~7天进行一次地塞米松注射。给予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或者芬必得药物治疗,布洛芬服药标准为:0.2g/次,3次/天,芬必得服药标准为:0.3g/次,2次/天,直至患者疼痛消失即停止服药,若患者非胃肠道不适则在饭前进行服药。两组患者中若出现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则给予患者口服普萘洛尔药物治疗,服药标准为10mg/次,3~4次/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后颈疼痛功能好转情况以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针对上述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X2检验计数资料 ,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局部注射药物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后颈咽痛好转率、反射性疼痛好转率、甲状腺肿大好转率均达100.00%,两组在后颈咽痛好转率、反射性疼痛好转率、甲状腺肿大好转率比较上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亚甲炎发生甲减率为10.00%,对照组亚甲炎发生甲减率为30.00%,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亚甲炎常发于女性,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临床人为亚甲炎病因为因病毒感染导致变态反应性炎性发生病变。亚甲炎的临床症状为:①甲状腺局部肿大,触摸下会感到疼痛,② 发病于甲状腺一侧,后逐渐延腺体对策发生延伸,放射性疼痛部位至咽、下颌和耳部,③患者低热,病情严重时中高热,④亚甲炎病程为1~6个月[2]。治疗后恢复效果良好,大约10%患者可能发生甲减。传统治疗方式为口服激素治疗,但具有较多副作用,患者会产生激素依赖,若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患者多食、多毛、肥胖等,而且会增加患者患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危险[3]。目前,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亚甲炎临床治疗中,本研究中,观察组局部注射药物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后颈咽痛好转率、反射性疼痛好转率、甲状腺肿大好转率均达100.00%,两组在后颈咽痛好转率、反射性疼痛好转率、甲状腺肿大好转率比较上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亚甲炎发生甲减率为10.00%,对照组亚甲炎发生甲减率为30.00%,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药物注射具有维持时间长且进入甲状腺后组织浓度高的优点,能够有效抑制局部炎症,在较短时间内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的恢复[4]。地塞米松对炎症组织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局部注射的方法能够减少药物用量,尽快改善患者的症状,患者患者疼痛程度,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相较于口服药物治疗方法,局部注射用药能够有效治疗亚甲炎患者,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包艳.亚甲蓝治疗小儿马桑果中毒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5(02):70+72.

[2]翁莉.不同方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15.

[3]胡燕.亚急性甲状腺炎甲亢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4]康健,冯亚敏,唐莹,等.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03):349-351.

论文作者:徐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9

标签:;  ;  ;  ;  ;  ;  ;  ;  

不同方法治疗亚甲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徐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