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赵峰垒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赵峰垒

赵峰垒

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功能要求的提高,安保以及照明等系统的自动控制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建筑品质的重要标志,作为现代建设核心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建筑电气工程师应综合电气、信息、控制、管理、决策等多方面的技术,以节能、丰富、安全、个性化为目标,对自控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将我国智能化建筑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高度。本文论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为保障建筑功能的充分实现以及电气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则需转变观念,把握相关技术要点,实施完整的科学设计,认真展开工程建设工作。现代化智能建筑中进行较多电气设备的合理设置,为充分满足实际的建筑管理需求,实现建筑工程电气设备运行以及管理效率的优化提升,将建筑功能尽可能发挥出来,则应该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有效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一、应用特点

1.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现代建筑的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筑用户对建筑物功能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使传统电气系统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的舒适度、信息沟通的便捷性、服务设施的完善性等问题,导致建筑设备与电气设备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建筑物高度的不断上升也对供电、消防、给排水等大量电气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传统电气技术严重制约了现代建筑功能的拓展。在这一背景下,以电气自动化为技术支撑的智能建筑设计布局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和应用。

2.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特点,现代智能建筑的自动化系统主要指通过高处理能力的现场控制器,对包括楼宇配变电系统、照明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以及通风系统和电梯系统等设备实现集散控制。由于建筑物中电气系统涉及的学科众多、内容广泛,随着智能建筑发展需求的升级,现代建筑电气技术已经成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独立工种,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等相关规范的相继颁布,也使其在我国逐渐成为了一种与应用对象结合紧密,具有电工学、电子学、信息学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交叉学科特征的标准化技术。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的实际开展中,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满足建筑功能性的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具体环节中得到了重要应用,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是指利用变压器的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进行接地的工作。在实际工程的配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辅助的等电位接线端子,这种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存在于箱柜的内部,绝对不能裸露在外面,也不能和其他接地系统混接在一起,特别是不能和PE线进行连接,如果混接就极易产生危险,对居住者造成危害。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于可以在高压线路系统中使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这样既可以保证接地继电保护的动作准确无误,也可以避免产生由单相电弧接地所引起的过电压现象。

2.在建筑工程电气监控系统中的运用。在建筑工程的发展过程中,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了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控功能成为了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的重要手段,保证整个建筑工程功能性要求。由于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监控实现起来难度很大,如果没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很难保证远程监控的有效性。从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来看,电气自动化技术为建筑工程电气监控系统提供了完善的手段和可靠的技术保证,满足了电气监控系统的工作要求,提供了电气监控系统的发展质量。从建筑工程的电气监控系统来看,监控系统主要用于建筑的安全和日常管理方面,为了提高监控系统的控制效果,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必然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来看,电气自动化技术提高了监控系统的质量,提升了监控效果,满足了楼宇监控的需要,促进了监控系统的发展,为监控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安全保护接地,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在智能楼宇内,要求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等。当没有做安全保护接地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外,其外壳有可能带电。如果人体触及外壳有可能被电击伤或者造成生命危险。加装保护接地装置并且降低它的接地电阻,是保障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有效措施。在智能建筑里,单相用电设备较多,单相负荷比重较大,三相负荷通常是不平衡的。因此,在中性线N中带有随机电流。另外,由于大量采用荧光灯照明,其所产生的三次谐波叠加在N线上,加大了N线上的电流量,如果将N线接到设备外壳上,会造成电击或火灾事故;如果在TN-S系统中将N线与PE线连在一起再接到设备外壳上,那么危险更大,凡是接到PE线上的设备,外壳均带电;会增加电击事故的范围;如果将N线、PE线、直流接地线均接在一起除会发生上述的危险外,电子设备将会受到干扰而无法工作。因此,智能建筑应

设置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及普通建筑也应具备的防雷保护接地。

4.防雷接地,智能化楼宇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如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闭路电况系统等,以及他们相应的布线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均属于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不管直击、串击、

反击都会使电子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严重干扰。因此智能化楼宇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智能建筑多属于一级负荷,应按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设计,接闪器采用针带组合接闪器,避雷带采用25mm×4mm镀锌扁钢在屋顶组成≤10m×10m的网格,该网格与屋面金属构件作电气连接,与大楼柱头钢筋作电气连接,引下线利用柱头中钢筋、圈梁钢筋、楼层钢筋与防雷系统连接,外墙面所有金属构件也应与防雷系统连接,柱头钢筋与接地体连接,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雷击损坏楼内设备,而且还能防止外来的电磁干扰。

三、有关优势分析

1.实现了设备与系统全工作流程内的高效监控。在结构复杂的大型建筑中,电气系统组件繁多、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传统运行方式常常留下管理盲区,导致故障的发生。而现代自动化技术则通过“采集—处理—反馈”模块,对系统进行实时的数字化监控,能及时将控制中心的指令传达到系统,并将反馈信息同时传递到控制中心,以实现对整个系统高效、实时、不间断的控制和管理。

2.联动性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建筑中配电、照明、消防、空调等系统连接为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其联动效果,解决了电梯系统依照各层用户流量实现其速度的自动调节,以及紧急情况下(火灾、水管爆裂等)系统的自动识别、判断,及时实现预设的应急处理方案,开启紧急照明系统、调整水压或开放喷淋灭火系统等,实现子系统间的配置与互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在我国目前仍是一个较新的技术领域,伴随着我国更多智能建筑的涌现,这将使得更多更加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流入这一领域当中,从而可以使这项技术更加成熟和完善。建筑电气工程师应综合电气、信息、控制、管理、决策等多方面的技术,以节能、丰富、安全、个性化为目标,对自控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将我国建筑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孔华.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城市建设,2016(35).

[2]朱甫泉.论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J].建筑电气,2016,4.

[3]刘胜荣,史美芳,姜圣天.防雷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6,3.

论文作者:赵峰垒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赵峰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