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口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口学论文,德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伴随国际学术界关于人口学与人口问题研究热,德国联邦政府、大学、史学界、经济学与社会学等研究机构,对德国国内外移民,尤其农村人口流动也予以高度重视,扩大或新成立一些人口问题研究机构,在大学的社科系增设人口问题专业课,有的研究单位还享受“特殊待遇”,即从联邦科学研究协会获得专门拨款,用于人口学与人口流动研究。关于人口学、人口流动的科研成果,有历史和现状专著、论文集、系列丛书、学术讨论报告、当代人口咨询报告等等,国内外信息交流也大大加强。
1996年下半年,我在德国下萨克森州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的人口流动与多种文化研究所,从事德国人口流动考察和研究。该研究所是1991年德国统一后成立的,有一个由著名人口学、人口流动研究专家、研究所所长克劳斯·约·巴德(K.J.Bade)教授等三位教授组成的所理事会,13位科研人员。此外还有在一定时期内在该研究所从事研究和读学位的12位科研人员和科研辅助人员。该所是唯一得到德意志研究协会资助的、享有专门拨款的研究所,堪称人口及研究工作者的集中地。尽管这个研究所成立的时间短,人员也比较少,却科研成果累累。用巴德教授的话说:“我们得了资助,我们这里又是资本主义,就必须工作,工作,再工作,几乎没有时间休息。”研究所的工作按理事会确定的方针,紧张而有序地进行。该所首先把当代史、经济社会史、人口与人口流动学、地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教授联合起来,开展人口学、人口流动的历史与现状、多种文化、经济社会史、法律、种族一体化等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正如巴德教授强调的那样,“人口流动潮、一体化、多种文化问题,无不反映了我们时代的面目,开展多学科研究、跨学科的合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研究所成立的短短几年里,巴德教授除领导全所科研、刊物、学位评判等工作外,还出版了大量关于人口问题、人口流动、当代移民问题专著,例如:《在西部故乡。被驱赶者、逃跑者、迁出者》(1990年)、《历史上的劳务市场研究——产生、发展和劳动力问题》(1991年)、《60人宣言》(1993年)、《德意志帝国的劳务市场组织(1993年)、《外国人、迁出者,政治避难者。一个持久的特殊状况》(1994年)、《移民、人种学和冲突》(1996年)等。目前他正撰写《欧洲各国人口流动的历史和现状》专著。这个研究所与国际同行界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召开学术讨论会、出版国际上关于人口学与人口流动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研究所成立到1996年,已经举办的学术报告会有:移民与人种学(1994 年)、 移民与非法活动(1995年)、福利国家的移民问题(1996年)、欧盟中的移民国家联邦共和国(1996年)。
德国统一之后,德国国内的移民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有前苏联东欧地区的人移居德国,也有大量因战乱和天灾形成的难民涌向德国。研究所的工作不仅是学术上的研究,还要为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移民问题、移民政策等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为此,该研究所制定了近几年来的研究计划,其主要的研究课题有:1.在多种文化背景下移居者和德国妇女的家庭模式、妇女形象、教育和职业目的(1991~1997年);2.莫桑比克马尼卡省农村发展战略和难民重建家园问题(1992~1996年);3.一体化进程中冲突的缓和:战后时期的下萨克森州(1993~1996年);4.一体化模式的历史(1996~1999年);5.多种文化及其相互关系和市民:澳大利亚、法国和德国比较研究(1996~1998年)。科研人员紧紧围绕这几个重点课题,不断开阔研究视野,扩展研究领域。有的正在撰写德国19和20世纪的人口流动与移民政策、逃亡者和政治避难、制定外国人移居德国法规问题、历史与当代的移民政策等方面的著作;有的研究多元文化的教育学;还有的从事当代史研究,包括德国历史上的劳务市场、人口流动政策、从南向北人口流动潮、政治参与、劳务移民和非法移民等等。研究所里还有学者专门从事发展中国家人口学与社会学的研究,研究非洲地区的农村发展战略、黑非洲的移民、教育和劳务市场。为了推动主要研究课题的深入研究,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研究所1995年召开了一次国际人口学与移民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瑞士和新加坡等国的学者。讨论的问题分两部分,一是研究性问题,如人民的概念及其不同意义,多元文化的社会学的背景,移民、民族国家和福利国家——联邦体制中的公共问题;二是研究状况,如澳大利亚的移民与多种文化,非洲的移民、不同人种及冲突,欧洲的移民、不同人种和权力,东南亚农村的劳务移民和巨变等等。此外,还有一批已获学位的年轻科研工作者,在德意志研究协会资助下,专门从事目前全欧洲的移民问题研究。
从该研究所的研究计划与重点研究课题、发表的学术著作及向政府与有关当局提供的信息和报告看,其科研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历史的连续性。该研究所很重视对德国历史上,尤其是19世纪工业化以来的人口流动,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转移到工业或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研究。早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德国人口增长率不断提高,人口增多与工作岗位之间的矛盾、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自然灾害,遂在德国形成海外移民运动。在19和20世纪,德国共出现三次大规模海外移民潮,向海外移民早、数量大、移民目的地集中,是德国移民运动的主要特点。从1846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共有550万德国人移居海外,主要集中在美国。 德国学术界将向海外移民称为“德国社会矛盾输出”(注:K·J·巴德(K·J·Bade):《人口流动》,奥格斯堡,1994年,第21页。),因为移民海外大大缓解了人口增加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当时德国人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即德国只有输出人口才能解决社会矛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兴起,德国国内人口流动,尤其是从东北部的农业区向西部鲁尔工业区的农村人口流动,被称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群体运动”(注:沃· 措恩 (W·Zorn):《德国经济社会史手册》第2卷,斯图加特,1976年版, 第20页。),为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劳动力。德国工业化时期的人口流动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参与各种不同形式的人口流动的比例大,流动速度快。几年之后普鲁士农业区由劳动力过剩,变为缺少劳动力,于是普鲁士不得不从俄国、奥地利、波兰招收廉价劳动力。这些外国劳工大部分是仅仅被允许从事农业、当季节工,也有大批波兰人移居鲁尔区从事采矿、修铁路和运河工作。这些波兰人在鲁尔区已是几代人,会说德语,但依然保留着波兰的文化传统和习俗,难与德国人一体化,所以出现了“鲁尔波兰人区”。虽然这些波兰人与德国难以交融,但在德国工农业发展中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学术界在研究总结历史上的移民管理经验教训后,指出德国应正视现实,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德国已经由非移民国家变成没有法律明文宣告的移民国。
2.注重科研工作与现实的结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立不久,由于缺乏劳动力,便从土耳其、意大利等国引进大量外籍劳工。伴随两德统一和苏联东欧剧变,德国再次迎来了新的移民潮。大批因战乱与灾荒沦为难民的人也涌入德国。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避难者的2/3集中在德国,难民中80%是南斯拉夫人,其中有2万多人集中在柏林。 柏林市政府每年要为难民支付500万马克解决他们的吃、住等生活问题。 联邦政府每年为难民或逃跑者的开支也是巨大的。德国的农业雇工90%是外国人,德国付给外国农业劳工的费用是每小时5马克。多年来, 土耳其人在柏林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已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致柏林市政府不能轻易关闭土耳其人在柏林的企业。
面对这样的现实,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在总结历史上人口流动、海外移民、外国移民在德国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方位地研究当代移民问题。例如研究移民的文化素质及其传统文化、宗教信仰与民族特点、心理状态、家庭婚姻状况、受教育和职业培训等。与此同时还开展国际间的比较研究,例如研究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移民国家与德国移民潮的不同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德国为什么从一个向海外移民数较多的国家变为这么多外国移民移居的国家。
3.化消极因素为积极作用。在德国的历史上,人们为了保护德国人在美国的移民,于1833年在基森建立了第一个德国侨民联合会。据不完全的统计,现在世界上叫柏林的城名、村名共计118个, 每个叫柏林的城、镇、村无不居住着数量不等的德国人。在美国的德国人人数很多,但始终有德国自己的德意志圈子,他们难以与其他种族的人相融。由于历史的原因,一方面德国排外倾向令居住在德国的外国人谈此色变,另一方面,在德国的外国移民,无论是数代人相继生活在德国,还是在德国工作、定居多年,由于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习惯各异,他们也是难与德国人相融,始终存在着波兰人圈子、土耳其人圈子等等。据称,非法移入德国的难民已占涌入德国的难民的95%。这种状况无疑会给德国带来很多经济、社会问题,尤其是犯罪问题和社会安全问题等消极因素。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不断向州政府、联邦政府及大众报道人口与人口流动、移民信息,使更多的人了解德国移民的状况,为政府制定管理移民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管理移民的政策和方针包括防止犯罪活动、有正式工作的移民应与德国人享受同等待遇(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平等权力等社会福利)。结合历史与当代人口流动特点,要求政府制定国界、边界管理措施和方针。与此同时研究所用不同形式的科研成果强烈呼吁联邦政府,既要防止反对与敌视外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又要减少接受难民,尽可能解决国内就业工作岗位,减少难民开支,缓解财政紧张。还有的人口流动与移民专家建议,只允许文化层次高的外国人移居德国,根据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实施多种文化政策,加强研究如何促进文化层次高的外国移民与德国人一体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作用,调动和利用外国人的积极性,为德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除了奥斯纳布吕克大学人口流动与多种文化研究所外,位于威斯巴登市的德国联邦人口研究所是德国联邦政府于1973年建立的官方关于人口与人口政策研究机构。目前该研究所共有在职人员23名,其中有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方面的10位教授,8 位科研助手和其他工作人员。研究所由两位所长负责科研与行政领导工作,其中一位是以官方公务为主;一位以科研工作为主,主管人口统计,并负责领导联邦统计局有关人口统计研究工作。联邦统计局负责领导所的行政管理,为研究所提供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库等设施。研究所的管理委员会负责筹划研究方向、咨询工作,共有16名成员,其中8名是内行的老专家,6名是联邦政府不同部的代表,2名是州政府的代表。 管理委员会主席是联邦内政部部长的代表。该研究所有两种公开发表的刊物。一是不定期地出版“人口学资料选编”。其主要内容是收集有研究价值的人口资料、信息、人口学讨论会报告、人口学学术会议报道等。如果这些资料有特别的意义,编辑部将发专刊,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表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资料,送发各大学及科研机构,以便为科研所采用。第二种刊物是研究性季刊即“人口学杂志”。主要发表人口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关于人口学与人口分布的新的研究手段和论述、关于联邦德国人口发展及其背景的新见解、关于国际人口学发展变化的争论等等。
除此之外,该研究所还不定期发表“研究工作简报”,主要报道日常政治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口消息,并以短小精悍的文章报道人口学方面的极为重要的问题,如人口发展变化以及具体人口统计情况。联邦政府关于德国人口的最新消息、国际人口组织工作概况、最新人口统计资料、新闻媒介关于人口的报道,也是研究工作简报的主要内容。这种工作简报可免费提供给德国和国际人口学家为研究工作所用。
在研究所发表的一系列著作、刊物中,不仅有关于人口学理论性的探讨与争论,也有具体人口学术论文、人口研究的最新见解。如“儿童总数愿望与实际情况”、“选择配偶”、“要孩子还是要高消费?”、“人口与社会发展”等文章。这些具体问题都是德国联邦政府和新闻界经常讨论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联邦人口研究所根据德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研究工作的中心任务:研究德国人口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保护妇女和儿童的问题及其对德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与后果。目前根据德国学术界和官方统计,每个德国妇女平均只生1.2 个孩子,很多妇女为了自身发展而不结婚,或者结了婚不生孩子,德国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趋势很明显。
德国联邦人口研究所的研究计划和主要研究任务分两类。第一类研究性任务主要有三个重要的研究课题:1.研究人口与人口相关的家庭问题;2.研究与探讨人口学与家庭问题的新观点和科学见解;3.为联邦政府阐述这一科学领域的重要事件时提供最新的重要研究性成果,以及为联邦政府提供有关问题的决策参考。第二类任务是咨询服务。联邦人口研究所的日常工作还要担负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回答议会议员、政府官员、教育部门、新闻机构、企业集团、商人、工业部门及其他社会集团关于德国人口问题的询问。研究所每年要回答5000个与人口有关的问题,并公开发表。政府各不同部委在作出某种决定的时候,联邦人口研究所在关于人口发展趋势、人口情况统计与分析等方面起到了顾问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要广泛开展国内与国际间关于人口问题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不定期地摘要发表英国、法国关于人口学的观点和最新研究成果,开展研究专著或刊物的交换工作,每年向全世界2000个读者邮寄德国人口方面的资料、信息报道,组织关于德国家庭、社会保险、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跨学科的合作研究。该研究所的研究工作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关于人口、社会政策等问题的权威性成果,而且对改善全德社会条件和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联邦人口研究所在目前和未来面临一系列政治问题挑战,其中德统一及其统一后的人口发展变化和德国社会老龄化是两个严重的问题。其次是移民问题和外国人同德国人一体化问题。这些都要求研究所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性的成果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研究所为了配合联邦政府制定移民政策和解决德国生育率下降问题,作了大量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德国有关人口、经济史、社会史研究专家的积极性,多出科研成果。近几年来。围绕上述问题,研究所发表了很多论文和专著。近四年来,研究性季刊上发表的论文主要阐明上述德国面临的几个迫切问题。例如1992年发表的论文有:《德国与欧共体内的人口状况》、《全社会的妊妇和家庭生活方式——东部德国在向新的人口方式过渡吗?》、《欧洲历史上的人口状况》、《欧洲与其他工业国家的具体人口问题》、《单亲家庭独身化》、《今天与明天德国妇女就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论德国新州妇女就业问题》、《联邦新州在向社会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中的妇女状况——独身主义、劳务市场和社会政治问题,或是社会挑战》。1993、1994年刊物中的主要论文是《统一后的德国关于家庭、孩子和东西部家庭政策的几种观点》、《世界当前与未来人口发展与人口结构问题》、《东部德国人口变化》、《德国东西部人口流动状况》、《昨天和今天的妇女就业》。1995年的刊物的论文更多地讨论东部在过渡时期中的人口与家庭政策,如《人口与现状》、《联邦新州人口与家庭政策的过渡》、《寿命延长——东西部地区比较研究》、《中年妇女的社会网》、《人口发展变化对失业的影响》。1996年的季刊论文的内容重点是关于德国家庭状况,如《外国小孩的数量及其对原德国旧联邦州人口发展的意义》、《结婚合乎时代精神吗?》等等。
联邦人口研究所根据德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外国移民多的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综合研究,旨在为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此它还组织一些大学、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于是近几年有些大学加强了人口学研究力量,有的在社会学系增设人口专业课。
比勒费尔德大学人口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始建于1980年,后来归并大学评议会。1992年该研究所恢复独立存在,著名人口与社会政策专家赫尔维希·毕尔格(H.Birg)教授任所长。恢复研究所独立存在的规章中明确规定,人口与社会政策研究所的科研与日常活动要扩大范围,该大学的健康卫生系要参与研究所的活动与研究工作。该所长远的研究规划重点有4个方面:1.工业国家的人口, 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理论,联邦德国人口分析和规划;2.各不同地区人口与移民研究,尤其加强研究联邦德国国内和国外人口流动;3.人口科学以及跨学科问题的认识论和人文历史的基础;4.国际人口与世界人口规划。近期内,该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口发展的原因,有深远意义的人口状况的前提条件和目的;人口发展的经济与社会结果;人口发展、私人福利享受及特别政治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德国目前存在的严重人口问题,研究所目前有三个重要的研究课题:1.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探讨德国人口数下降的原因,并开展与其他大学合作研究,同时加强人口学的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2.社会政策与家庭。研究保护妇女和儿童的社会政策和措施。参加这一课题研究工作的还有该大学的“家庭与青年研究组”;3.卫生健康和卫生健康政策。这些课题还涉及到经济史、社会学、环境学等其他学科,因此该研究所始终保持与德国其他大学相关专业、国际人口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目前全德国除上述几个重要的人口学研究机构外,早在70年代中期,柏林鸿堡大学就设立了人口学教研室,随后于70年代末在巴姆贝格大学社科系也开设了人口学课程。这些大学以及大学以外的人口学专家基本上都先后相继参与了各不同人口学的协作研究,推动了德国人口学研究工作,使这一学科的研究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现在全德国有两个关于人口研究协会,一个是原西德的德国人口学研究协会,另一个是前民主德国的民主德国人口学研究会, 现改名为约汉·佩特—聚斯米尔希(Hans.Peter-Suessmirch)人口学研究会。值得一提的是近一两年德国又新建了几个人口研究机构,如1995年埃尔富特大学的两位教授,率先成立了人口学研究机构,研究的重点是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课程相结合的文化与社会学;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协会建立的人口学研究所。与此同时,除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外的官方机构也增设人口研究部,如波恩的联邦地区与空间秩序研究部、汉诺威的空间与国家计划科学院、柏林德国经济研究所、斯图加特的巴登符腾堡州统计局的家庭科学研究部、联邦统计局人口部等等。面对德国人口与人口流动研究的新局面,一些著名的基金会或企业、州政府、研究机构,如德意志研究协会、德国广播电台、空间研究与国家计划科学院、与德国美国协会有联系的德国世界人口基金会等机构,对大学人口研究所的研究课题也长算远虑,解囊相助。正如毕尔格教授所说:“我们之所以积极开展人口与人口流动研究,一是国家现在很需要这方面的研究,二是能申请到财政资助,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伴随国际人口研究潮,德国官方和学术界的人口与人口流动研究逐渐升温,以致形成了一股人口学研究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景况呢?德国官方根据现实需要大力推动这一学科的研究是人口学研究热形成的重要原因。德国有一批久居的外籍劳工,他们有的在德国已成家立业,生育率也比较高。在近几年,特别是前苏联东欧剧变和波黑冲突之后,有大批人和难民涌入德国,无疑给德国带来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1996年8月,德国联邦统计局发表的报告指出,德国出生率下降, 人口迅速老化。预计到2030年,德国人口将从现在的8100万逐渐减少到7000万。与此同时,从2000年开始,德国将变成一个老龄人国家,到那时候,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将占德国总人口的33%。按目前每个德国妇女出生1.2个孩子计算,到2050年,德国人口将从8100万人减少到5000万,那时德国人(日耳曼人)将成为少数,在德国的外国人将成为多数。德国联邦政府认为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是关系到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前途的问题。因此,德国目前即使财政拮据,也要想办法资助人口学研究。目前德国人口学研究最突出的重点,一是外国移民、人口流动及其相应的方针政策;二是关于家庭、家庭政策,保护妇女和儿童,鼓励妇女多生孩子;从理论和实践上科学地阐明提高德国人口出生率的重大意义。因此,德国人口学研究方兴未艾,是一个颇具生命力、且对德国具有重要现实和战略意义的研究学科。
目前,中国学术界对人口流动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是自然的。但从世界历史上看,工业化、城市化与人口流动三者互为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工业是德国近现代城市的创始者”、“国内人口流动的结果是城市化”(注:沃·克尔曼(W·Koellmann):《工业革命中的人口》,哥廷根1974年版,第38页。)。事实上,没有工业化,谈不上城市化,没有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劳动力的转移是不为人的意志所左右,阻止和反对劳动力流动是不可取的。德国人口流动速度快、分布分散,对德国经济均衡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中国不断规范管理城市,限制无限扩大城市,以法治市,采取措施疏散流动人口,对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缩小贫富差别,无疑会产生积极作用。人口流动是城市和经济发展的标志,应当全面地、科学地评价农村人口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