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如何应对入世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如何应对论文,内部审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以增强其独立性,并制定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
1、内部审计必须具有相对独立性,才能保证其工作的客观性。如下几种内部审计模式可供参考:(1)大型但经营模式比较单一且专业化经营程度较高的企业,因其内部管理结构一般属于扁平型,管理层次较少,可以考虑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并直接隶属于董事会,该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受所有者委托,对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这种设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2)对于中小型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较小,管理模式较为简单,可以考虑直接在总经理下设置审计部门,对总经理以下管理层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该审计部门直接受总经理领导,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设置既能保证其有较高的独立性,又能使内部审计在其业务范围内有效开展工作。(3)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因其一般规模大,内部组织结构复杂,多为管理层次较多的狭长型管理模式,所以管理的难度较大,可以考虑在董事会下面设置审计委员会,主要对总经理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同时,在总经理下面设审计部,该审计部由总经理授权,主要对总经理以下管理层次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而审计委员会对审计部可以进行业务指导,必要时可给予特殊授权,使其对总经理层进行监控、评价和服务等。除以上三种主要模式外,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或管理上有特殊要求的企业,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自己需要的内部审计模式。无论选择何种模式,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2、制定并实施以下三个层次的内部审计制度。第一是总括性制度。其内容至少应包括本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制度的宗旨;内部审计机构与本单位负责人的关系;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报告制度;内部审计人员的条件;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第二是操作性制度。是依据总括性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的,例如,关于审计计划、审计程序乃至财务收支审计程序、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内控系统的检查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制度。第三是专门性制度。是专门用来规范本单位某审计内容或某有关工作内容的制度,如有关经济合同审计、出包工程审计、经营责任审计、审计人员培训、审计科研等项制度。
二、拓宽内部审计业务范围,调整工作重心
1、经常性的财务审计仍是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之一。只有在保证企业财务数据及其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才能探讨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只有根据财务审计提供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才能综合地进行评价分析,以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和措施。同时,开展经常性的财务审计也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强法制观念,确保企业财产保值增值的需要。
2、内部审计的重心。内部审计的重心应是对审计对象的经济效益状况和影响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以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这一重心具体体现在管理审计和业务经营审计两个方面。管理审计以管理活动为对象,通过综合检查企业的管理素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从而促进被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业务经营审计以业务经营活动为对象,通过审核、分析、评价生产各要素的有效性、充分性,从而促进被审单位进一步合理开发生产力,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在具体审计项目中,凡是对企业经济效益有影响的一切因素都应在审计范围之内,不仅要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监督,更要积极发挥参与企业的预测、决策等内部管理职能,积极做好各项经济活动分析和决策的可行性研究,为企业服务,使企业各项活动均能有序、高效、经济地运行。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应尽可能优化内审人员专业结构,使其来源多元化,既要有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又要有熟悉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的人才,还要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的工程技术专业和其他专业人才;具有规定学历和工作经验的人员才能成为内审人员;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应逐步扩大CIA考试规模,使更多的内部审计工作者取得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并应尽快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职称评聘制度和定期培训制度,持证上岗。
四、加强内部审计法规制度建设,尽快制定内部审计准则及工作规范
首先应完善内部审计立法,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参照国际通行准则,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准则》等,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内审法规和制度。在完善我国内审立法时,我们要借鉴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使该项立法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长足的进步。内部审计改为协会管理后,首要任务是把制度建设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同时也应加快内部审计协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一套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