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步山 杜水英
(江苏省沭阳县沭阳仁慈医院呼吸内科 223600)
【摘要】 目的:研究氨溴索与溴己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1月01日至2015年06月30日我院接诊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溴己新)与观察组(氨溴索)各2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疗效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7.42,P<0.05);且观察组的肺功能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各指标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t=10.54,11.54,14.27;P<0.05)。结论:相较于溴己新,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更优,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症状,改善疗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氨溴索;溴已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165-02
COPD是呼吸科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表现出明显的气流受限特征,会对患者的多个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COPD的病情有进展性,当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出现痰量大量增多、且为黏液性,表现出明显的气促、喘息等症状并不断加重,则意味着其进入COPD急性发作期[1],对急性期病情进行有效控制是确保COPD患者预后质量的关键。为此,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比较氨溴索与溴己新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具体内容整理无误后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4年01月01日至2015年06月30日于我院就诊的52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胸片等检查后确诊,无误诊病例。排除合并心脏器质性病变,合并肺结核、尘肺或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等病情危重患者[2]。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入选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7.43±3.29)岁,平均病程(2.16±1.20)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8.12±4.20)岁,平均病程(2.35±1.06)年。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二者可进行观察比较。本次入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充分知情,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吸氧、营养支持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溴己新治疗,即取溴己新(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651)4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混匀后静注治疗,一日2次;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氨溴索(沈阳新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42)30mg与等量生理盐水(100mL)混匀后静滴,1日2次。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肺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评价疗效。以痰液变稀、痰量减少,憋喘、气促等症状显著改善,肺部听诊无湿罗音或哮鸣音,且胸片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肺部听诊伴轻微湿罗音,哮鸣音较轻,胸片显示病灶有所吸收为有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部听诊以及胸片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差异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无误后进行汇总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疗效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的肺功能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肺功能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COPD属于气道炎症,是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常见慢性病。COPD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排痰较多等。其病理变化主要为[3]: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引起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腺体分泌增多而滞留于呼吸道内引起阻塞。当阻塞严重时便表明COPD进入急性发作期,对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予以有效治疗是确保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氨溴索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与叶舒婷等[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证实氨溴索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显著优于溴己新。
溴己新的药理过程为:通过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黏膜腺体,使黏液分泌细胞中的溶酶体酶得以释放,加速粘多糖与粘多糖纤维的解聚,降低痰液粘稠度,对于COPD急性发作期有一定疗效。而氨溴索为动力型祛痰类药物,能够对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产生刺激,在对黏液分泌过程进行调节的同时,还能够促进支气管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提高其排送能力,使呼吸道内黏液可在较短时间内排出,改善症状;此外,氨溴索还可起到一定的肺部保护作用,避免肺组织受到过氧化物损伤,安全性能相对较高,其综合作用优于溴己新。
【参考文献】
[1] 朱军红.氨溴索与溴已新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33):193-193,194.
[2] 吕青兰.盐酸氨溴索对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RP、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18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8):1151-1152.
[3] 蓝冰,张东伟,袁焱等.盐酸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8):5549-5553.
[4] 叶舒婷,潘君素,罗建华等.氨溴索与溴已新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4,(3):155-155.
论文作者:冯步山,杜水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