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民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市政给排水工程非常重要,不断可以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城市环境得到保护;同时,市政给排水工程还能够增强城市排洪与泄洪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线施工工艺,以供参考。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管线施工
引言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规划设计、管线施工是相对重要的环节。给排水管线作为给排水工程的基础设施,占据给排水工程的重要地位,但从给排水工程的实际施工来看,仍存在设施不完整、防洪能力差等现象。故而,需做好工程的规划设计,强化管线施工工艺研究,以在保障人们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同时,提高施工水平。
一、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
(一)规划设计原则
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相关行业规范及原则,以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第一,环保性原则。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是环保。当前,城市化建设中更加重视环保,为给排水工程提供着相对系统、规范的标准,要求给排水工程不但要满足环保需求,还要在工程中表现出环保理念,均衡给排水工程中的环保、经济效益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树立着环保标准;第二,协调性原则。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中,需遵循协调性原则,从而更好适应城市化建设。在对给排水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时,应有机结合城市的所有工程,设计出具备强烈协调能力的方案。通过对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协调,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合理用水目的;第三,目标性原则。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中最为关键的原则是目标性。比如:规划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满足用水需求,而在给排水工程规划中,则需体现该原则,根据用水情况,设计相对合理的方案。同时,借助生活供水优势,充分发挥目标性原则的限制作用,进而达到给排水工程的建设标准。
(二)规划设计
(1)分配给排水区域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中,对给排水区域的分配是主要任务。由于我国水资源匮乏,在建设给排水工程时,需结合城市特征,整合、优化给排水区域,预防水资源浪费。比如:某城市的给排水工程中,借助规划设计的方式,能保证给排水区域均衡、合理。首先,设计人员总结影响给排水规划的因素,如工业、农业等,并给予系统化的分析,合理配置水资源,根据要求大致规划路线。其次,到施工现场进行考察,细化分析各因素需求,科学调配水资源,在保证水资源均衡的同时,保证水资源的有效使用。再次,重点规划设计给排水系统的实际应用,保证正常供水。因城市化建设中的规整力度相对较大,需合理规划管路,这样才能更好分配居民用水。
(2)给排水的防洪安排
防洪是市政给排水工程最为关键的目标,对解决洪涝灾害意义重大。将某城市的给排水工程作为例子,进行防洪工程规划设计的分析。该城市具备洪涝隐患,以内洪、外洪为主,内洪主要通过蓄水来解决洪涝问题,而外洪的防护难度相对较大。在对给排水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时,需结合外洪防护体系,一旦遭遇到外洪危害,应立即制定有效措施处理,比如:预防、控制,分洪泄流。另外,还可根据城市情况建立防洪大坝,以降低防洪设施压力。通常情况下,防洪工作仅需具备疏导、泄洪要求即可,无需进行参数的重新规划。
(3)给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给水系统时,除要立足城市当前的发展需求外,还要考量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设计要为城市的远期规划预留一定空间,以在扩建工程的基础上,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社会效益。并且,给水系统规划设计期间,还需重视先进技术的使用,如选用国外技术扶持,节约水资源。针对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城市,可将处理后的海水作为生活用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强化公众的节约用水意识,通过调控水价、媒体宣传等方式减少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保证正常用水。
(4)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①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规划设计雨水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满足防洪排涝的需求,通过雨水收集的方式灌溉绿化园林,便于实现合理使用水资源、安全排水的目的。在对市政工程的雨水系统进行设计时,需提前预测城市的发展情况和气候,满足系统工程、城市规划相协调的需求。并且,强化排涝泵站的设计,保证排水能力充足,从而及时应对大雨带来的危害,保证人们正常出行。另外,建立符合规范的预警系统,制定规范性的防范措施,以尽早发现洪涝灾害、尽早处理;②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污水系统时,除要设计排水管道外,还要设计针对性的处理环节。污水排放管道设计期间,需结合城市道路,减少管道埋设深度、长度,合理管控建设成本。在对管道进行铺设时,还要考量土壤的抗腐蚀性,保证管道材料满足国家建筑工程要求,以此强化污水净化功能,降低污水排放中带来不良影响。
二、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管线施工工艺
(一)给排水管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给排水管道施工前需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对工程后期的施工有着重要影响。工程施工前,施工人员了解管道施工图,清晰每条管线坐标、高程等。一旦图纸了解中发现问题,立即与设计人员沟通,从而在排除施工隐患的同时,保证工程正常施工。给排水管道的前期准备中,需格外注意这样几点:①室外、室内供水管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供水管直径。因为若直径过小,将无法达到预期的供水目标;②重视材料质量,管道施工中使用材料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质量。因此,针对工程中的水泥、砂石等材料规格、参数等,需认真、严谨的检查,保证符合工程建设施工要求;③挖槽前的准备工作,任何工程施工中,都遵循安全施工的原则。挖槽工作开展前期,应在相应地段做好警示牌的摆放工作,保证行人安全。若工程在夜间施工,还需悬挂红灯警示;④调研管线位置,因管线立管多安装在拐弯处,故需查看该区域是否存在门窗,是否会影响门窗的正常使用。另外,结合施工图纸查看管线走向是否和其他线路交叉,如通风线路、配电线等。
(二)给排水管线的施工过程
(1)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工作需专业人员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任一工序参数的合理性、准确性。并且,为保证工程质量,需保证测量数据的偏差度高于规定偏差的50%,降低施工误差。当然,施工测量工程进行中,需安排专业测量工程师从旁指导。
(2)沟槽开挖、支护施工
沟槽开挖前,需先探测开挖地段的情况,查看地下是否存在其他电缆、管道等,一旦发现其他设施,立即上报,并根据自身工程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上报相关部门、业主,便于及时迁移管线或制定有效措施,保证沟槽开挖工作的正常进行。若工程环境相对复杂,且不存在可确认地下情况的施工人员,就必须在机械开
挖前,进行人工挖掘,以免破坏其他管线。若开挖地段水位高,或赶上降雨季节,需落实排水方案,将水位控制在低于工作平面2米左右,从而预防沟槽积水引发浮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市政给排水成为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为保证工程质量,满足人们需求,工程施工中需重视工程规划设计、管线施工,并强化施工工艺的检验,提高施工水平,以在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的同时,优化生活环境,推动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旻.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线施工工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8):90.
[2]余汉滨.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线施工工艺[J].绿色环保建材,2018(01):102+135.
[3]张蕊蕊.浅谈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线施工工艺[J].智能城市,2016,2(11):185.
论文作者:袁,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给排水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工程论文; 管线论文; 市政论文; 水资源论文; 城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