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角度理解市场经济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角度论文,经济规律论文,市场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已基本在全球普及,世界各国都在竞相推动市场经济的进程,加之信息潮在全球的涌动,在这种形势下,从信息角度研究经济规律,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我们对市场经济内在本质的理解,对于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沟通信息产业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对于加强信息产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促使信息社会的实现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定义。古典教科书上基本把信息定义为:一是“技术信息”概念,认为信息是物质属性的反映;二是“语义信息”概念,认为信息是主体与外部世界交换的内容的标记;三是“价值信息”概念,认为信息是具有价值的、有效性的知识。笔者认为信息定义应为:信息是宇宙万物的规律和特征。这种规律和特征是由元气子(从中国古典哲学“元气”概念引出。其速度趋向无穷大;其质量趋向于零但不为零;其形为直线;可聚散。)自然编码而成,然后从某事物向空间四周发散。而人是时空中的存在,当然能接收到某事物中发散而来的编码元气子,加之人是宇宙的最高存在,有自然解编元气子码的功能,因而人能在宇宙中理解万物的规律和特征。再则,信息能被人能动的掌握,并被应用于为人类自我造福。
●市场经济的信息化定义。前面我们已知信息的定义为宇宙万物的规律和特征,这样我们自然推理,市场经济的信息化定义:就是市场经济作为一对象事物存在的规律和特征,这些规律和特征并能被人能动地掌握和应用,为人类经济发展服务。
(1)市场的解说。 古典教科书一般都是把市场解说为:人们从事买卖活动的场所。笔者根据古典理论和大量的人文现象,将市场解说为:市场是人们按价值秩序自由活动的场所。这里笔者强调按价值秩序的自由活动,买卖活动包含在价值秩序的自由活动中,而且买卖活动只是价值的平衡活动(即价值量等量交换的活动),而价值秩序还包含一些非价值平衡活动,如:赠送、哺养、赡养、人际关系的往来活动。非价值平衡活动是价值秩序活动的一部分,它存在于市场之中,它总是寄于人间以深情,以而引发出人类美好的未来。
(2)市场经济研究的范围。从信息学角度, 主要突出在其规律和特征上。本文讨论的核心是市场经济规律,当然我们对市场经济特征也应建立专门的学说加以研究和开发。如:价值平衡活动的投入和产出,各地需求和商品的出售情况;又如:非价值平衡活动中哺养幼儿和赡养老人的情况,以及人际关系友善的非价值平衡交往;再如:非价值平衡活动中人类深情所激发出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事业的进步;还如:价值平衡活动与非价值平衡活动的关系。这些都属于市场经济特征学研究的范围,这里不再赘述。
●市场经济规律。这里首先谈谈人对于市场经济规律的地位问题。目前西方学者多数人认为:人在市场经济规律面前是被动的,人在市场经济中是受到一双“无形的手”所控制和左右的,人无一点点选择的余地。我从信息被人掌握的角度出发,认为市场经济是客观存在,其运动规律理应被人所认知和掌握,而使人能应用之为人类自身造福。
市场经济规律的导出,是在几何公理:非一平面的四点确定一空间的理论下导出的。宇宙中任何物都在时空中,于是我们引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由最基础的四点所构架,从而构成最基本的客观存在。在此,顺便指出:一点在几何学上为时空专位,在代数学上为1, 在逻辑学上为概念,在语义学上为定义。两点确定一直线,在代数学上为2, 在逻辑学上为因果关联概念的联接,为判断,为常态归类推理,在语义学上为句子和类化句群。三点确定一平面,在代数学上为3, 在逻辑学上为中国老子的“三生石物”和德国黑格尔的“正题、反题、合题”三段式平面逻辑,在语义学上为平面性表达句群。事物的常态逻辑表达一般都是直线性的,即2,或因果关联,或判断; 事物的面性逻辑表达一般都是平面的,即3,或黑格尔的三段式,或三段式句群; 而对一切对象事物的完全掌握却必须是空间表达式的,即:把一对象事物权等的(目录上称为同位类)一分为四。如:社会四分为: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又如:宇宙(物质)四分为:自然、社会、精神、生理。再如:人性四分为:思想性、价值性、社会性、文明性。还如:政治四分为:国家、制度、法律(和法权)、民主秩序。这些都是完全掌握事物的例子,四分后就能比较容易的确定子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灵活应用之。对于市场经济的规律,我们也必须用一分为四的时空观念来类分这一对象事物,从而才能达到对市场经济规律完满的掌握,因而达到灵活应用之,以造福人类。现在我们可以把市场经济规律空间四分为:需求推动规律;价值规律;科学前导规律;分工联合规律。
(一)需求推动规律。需求是人类生存活动的起点和终结,也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原因和结果。现代行为学都把需求当作核心。作的经济行为,需求也应作为核心。人类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社会需求、生理需求都不可避免的推动人们去创造,人类的一切经济行为也都以需求为基础,这就构成了需求推动规律。一个商品,如果没有社会需求,该商品是绝对不会产生的。我们可以说,人类的一切设计想法、产品,商品、用品都导源于需求,且被需求所推动。大至宇航飞机,小到一针一线,无不如此。“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1〕,这是前苏联和我国一向所坚持的“基本经济规律”, 而在市场经济实际中,需求不仅是生产的目的,而且还是整个市场经济运动的基本动因,这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
(二)价值规律。价值是人类理性化的生存活动。过去教科书一直把价值规律的作用解释为:生产者在成本基础上的利润竞争,即成本越低竞争力越强。或曰:商品的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起到调节市场的平衡作用,收益低于成本就亏损或倒闭。这实际上只是从生产市场的竞争表象中来理解价值和价值规律的。价值是人类理性生活的全部构成,因此其价值规律必然贯穿于人类理性生活的全过程中。则根据前文的一分为四方法,现将价值空间四分为:1.思想创造(包括新产品设计和新型经营方式);2.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的制造行为(包括服务事项);3.产品推向市场变为商品(构成买卖活动);4.消费享用(包括人在消费时,对用品提出的功能、形状、色调、材料等方面的意见)。消费享用阶段的意见会重新作用于思想创造阶段,因而重新构成新的价值发展过程,而再从思想创造开始又到消费享用。循环往复,使价值由低向高,由简单向复杂,由粗浅向精细,由单调向丰富方向发展,这就是笔者所说的价值规律。古典教科书上的价值规律所表达的只是“抽象劳动的凝聚”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活动及其生产者投入和产出二者的比例效益活动。这里固然劳动和交换及其投入产出活动是十分重要的,但它们在人类整个有理性生存的价值活动中依然是十分单一的部分,而不是价值运动的整体。如:在消费阶段中,人们根据电视机与电话机两者组合的思路,通过研制就发明了电视电话编码解码数字电路系统,并在电话前还加装了微型摄象编码系统,加拿大的索尼公司和美国的贝尔公司都曾对可视电话系统的发明作出过贡献,这样,企业就根据市场条件进行了生产,且销路很好,受到了消费者热烈欢迎。生产厂家的利润情况随着成本的逐渐降低而日见丰厚。因而使整个社会都获得福利。这一例子的过程就不是单一的劳动、交换和投入产出,而是价值的新循环,它是从一般电视的旧价值状态飞跃到可视电话的新价值状态。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水银镜替代铜镜,电视机由收音机发展而来,拖拉机替代耕牛,等等。价值以旧状态发展到新状态,这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三)科学前导规律。这一规律古典教科书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有相近的十分重视科学在经济中地位的说法。如:日本七、八十年代的“科技立国论”;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总之重视科技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无疑的,但他们都未明确科学前导规律这一概念。科学,本质上是人类按逻辑发展所构成的人类现有精神总存在。但逻辑构造所包含的信息量是无止境的,如:因果关系的宇宙普遍性,又如:对象事物权等无限 (即:1,4,16,256,1024……2[4+2n],n=-2,-1,0,1,2,3,……∞无限四分下去)的一分为四的时空方式,都是无止境的。因此,科学也是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当然,任何人所创造的物质(或事件)产品,都首先来源于人的精神创造,首先来源于人们对产品的成熟的设计构思,再通过人的思想指导创造性行为,产品才能出现。笔者认为:人的成熟的、可用以指导行为的思想,不是客观物质世界被动的反映,而是人有意识的主动追求客观物质世界的结果。只要人能善于动脑,有意识的去追求客观物质世界,真知的获取就是必然的。因此说:人人都具有科学的精神,就看自我是否发挥和培养它。人,只要在有意识追求客观物质世界的坦途上,获得了成熟的产品(或事件)设计构思,人就成功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用思想指导行为,将设计构思实现之,从而给社会经济带来繁荣和富裕,这就是科学前导规律。应用这一规律,培养人们善于追求客观真知的精神,这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四)分工联合规律。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的发展,群体的合作,必然导致分工,因此而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生动有序的社会。因而,分工是社会经济秩序的基础,任何商品都是社会分工制造出来的。社会分工构成强有力的社会秩序,社会就是按分工建立起文明的,即使是未来的信息社会,按学科分类的脑力分工也将严格存在,分工是不会消亡的。正是因为分工,社会才具有专业化,因此才具有精工细做的商品。分工必有协作,而且要交流商品,使人们相互之间结合起来,彼此沟通,因此则更有力量,这就是分工联合规律。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专业化部门的出现都是由分工所导致,然而各专业化部门彼此都要进行协作和商品交流,无论农业与工业,工业与建筑业,建筑业与交通运输业,甚至企业间的联营,均是如此。竞争是由分工导致的同类产品的市场争夺,企业在市场上对同一产品的竞争时常出现,但它总是相对和暂时的。亏损和倒闭是存在的,但亏损和倒闭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竞争。而在于企业自身职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经济制度。竞争的一般发展结果都是联合,由小企业联合为大企业,由小公司联合为大公司。免于被人吃掉的最好企业方式,就是选择正确的企业经济制度和与发明家保持联系两种方式,而前条更重要。
注释:
〔1〕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61年版第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