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登利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月江镇中心小学校 64515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1-107-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的重要信息途径。”由此可见,新课程是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可以这么说,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实践”或实践不到位,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能形成技能,数学教学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鉴于此,我把在活动中的收获,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立足课堂进行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知识和内容都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由于数学思维简单以及認知能力薄弱,无法只凭借教师的口头讲解就掌握和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教学时,应立足课堂,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知能力,设计适宜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在讲授“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时,小学生对数虽然有一定的概念,但并没有系统地形成对数的认知。教师在进行内容讲解时,就可以设计适合课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和理解数目,形成数的认知观念,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和运用数。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品数目有1个,哪些物品数目有2个,哪些物品数目有3个……让学生数一数自己一共有几本书、几支铅笔;教室前面有3把凳子,搬走了1把,还剩几把;讲台上一共有5支粉笔,用掉了2支,还剩几支。对身边实物的直观形象接触和学习,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数的概念,加深对数的理解和认知,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后还可以安排学生数一数家里的物品数目,初步培养其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知。
二、指导方法、放手探究,让学生会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是为了不教。”数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他们自主探索,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必须逐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数学实践能力,积累学习经验,获得良好的感性体验,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运用意识
数学课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是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环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在创造的过程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
在学习统计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家禽和调查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等实例活动,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习画“√”的方法记录调查获得的信息,学习用方块表示统计的对象和结果,通过“从图里你知道些什么?”“你还发现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感知怎样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从而做出判断。这样,学生在经历简单统计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又能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又如教学“归一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有的深入到工厂,了解一周内全车间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有的深入到商店,了解商品的价格等。当课堂上出示学生自己收集的素材编成的题目时,学生觉得十分亲切,并且学生在掌握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之后,还能根据自己调查来的数据与事例编成归一应用题。这样,就促使学生进一步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收集具体素材,将实际问题经过综合、概括、抽象之后,设计成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素材,提炼出适合学生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就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自主参与
素质教育观念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活动的目标,是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之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拓宽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空间,增强数学学习的意义
论文作者:程登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实践活动论文; 知识论文; 过程论文; 教师论文; 所学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