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园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仅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经济与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所提出来的一个必然要求。在园林造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植物,所以了解植物造景的性质和特性,对于整个园林植物造景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植物造景;性质;特点
一、植物造景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植物造景的核心。所谓植物造景的科学性是指要遵循自然群落发展规律,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对生长环境各项因子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适地适树,使各类植物不论喜阳耐阴、喜湿耐旱,各得其所。各类生活型植物共生共存,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生态功能,形成种类丰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植物造景的科学性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1植物是生命个体,任何植物都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都有其生命周期和生长发育规律;植物造景的过程首先就是遵循这些自然赋予植物的规律。
1.2植物的生长与周围的环境因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植物要求不同的生长环境,植物与其生长的环境因子相互协调一致才能最终体现出植物的各种自然美。例如虎耳草科的八仙花的花色由于土壤的pH值不同会呈现不同的花色,要达到造景需求的颜色,必须对栽植地的土壤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造景效果。
1.3自然植物群落都有其发生、发展、演替、消亡的基本规律,以植物为题材进行创造自然的植物造景,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成分、外貌、季相、结构等,这样才能使形成的景观最大限度地模仿自然、接近自然,最后成为第一类的自然。
二、植物造景的艺术性
艺术性是植物造景的关键。植物造景并非各类植物材料的机械堆砌,正如南·费尔布拉泽所说:“几种有幸被选中的植物种在一起不叫景观设计,正如断章残句的组合不叫诗歌一样。”植物造景的艺术性是在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统一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构图原理,巧妙而充分地利用构景要素,即植物的形体、色彩、线条、质地、肌理进行构图,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使其成为多角度的三维动态画面。植物造景表现出的是多维艺术功能,主要体现在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比协调上,例如对空间的分隔和拓展,对整体色彩的渲染,对建筑的烘托,与水体的相映成景,与山石相得益彰,与园路协调布景等。
三、植物造景的文化性
缺乏文化性的植物景观是空洞无味的、缺乏生命力的。植物造景的文化性是渗透着植物“性格”和个人文化认知及情感的植物景观序列,是文化情结的共鸣。植物造景有三境:即生境、画境、意境,而文化性主要是通过意境来表达。意境是造景与欣赏的共鸣和升华,其主要表达方式是“意”和“境”。
植物造景的文化内涵主要通过2个方式传达:(1)由植物自然属性人格化后形成的文化属性,即植物的性格表现意境美。例如竹子象征虚心高节,传统园林植物造景中多用其造景,中国宋代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造园与居住理想,表达中国文人淡泊、清高、自持、正直的品格。(2)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要求植物造景文化反映不同的文化氛围,例如纪念性景观植物多用常绿松柏类规则造景,象征被纪念者的品格,营造庄重、肃穆的文化氛围,突出纪念性园林的个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植物造景的时间性
时间性是植物造景艺术特征的生命体现。植物的生命特征决定了时间性是植物造景的特色。植物造景随时间的变化推移呈现出群落发展的空间、植物个体生命周期及季相变化美。
4.1宏观时间性。世界造园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植物造景有着不同的艺术手法特征。例如,中国传统造园注重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因而植物造景具有自然性、文化性、生态性、精练性的艺术特征;而现代中国园林更注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协调,维持生物多样性及复合群落结构的生态园林成为目标。植物素材在植物造景中也随时间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性。例如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兴起,植树筑园,梅以韵胜格高成为造园首选,成为魏晋风骨代表植物。
4.2微观时间性。植物自身有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周期。首先,植物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呈现不同景观外貌,例如从幼小苗长成苍天大树;植物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观赏价值,例如观叶、观花、观果、观干等,使得植物造景呈现周期变化而绚丽多彩;植物的年生长周期变化使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出现不同的季相特点——春天繁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天硕果累累,冬天枝干苍劲——充分体现植物造景的四季之景。
五、植物造景的经济性
经济性是植物造景的重要衡量指标。景观效果既定前提下,经济上衡量是必须的。植物造景过程中,以最少的投资、造价产生最大的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即植物造景的经济性。
植物造景的经济性体现在3个方面的内容:(1)植物造景的投资高低主要取决于植物材料的价格即苗木价格,而苗木价格主要取决于苗木规格和品种,例如四季桂和金桂不同的品种价格就相差数倍,相同的品种规格上的价格差异更是数十倍甚至百倍。(2)种植方式和密度的差异也造成植物造景投资的波动,主要是由苗木数量引起的价格变化以及苗木生态适应性引起维护费用的变化,品种规格一定的前提下,单位面积密度越大,造价越高,反之亦然。(3)养护管理的后期投入,这基于前两点的基础之上,苗木规格和品种及种植方式和密度的差异对后期养护管理费用有巨大的影响。
六、植物造景的技术性
技术性是植物造景的重要保证。植物造景的技术泛指为达到植物造景最佳的观赏效果,贯穿植物景观营建过程中的造景各种手段和方法。
植物造景的技术主要包括植物品种的培育技术、造景设计技术、施工技术和养护管理技术4项内容。培育技术主要包括引种技术、育种技术、组培技术等,这是植物造景中丰富植物材料的先决条件;设计技术主要包括设计程序、设计手法、与其他造园元素的设计融合以及规范的图纸表现,是植物造景技术的关键内容;施工技术主要指的是施工组织管理技术,是植物造景效果的保证技术;养护管理技术主要是良好植物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措施。植物造景水准提高的关键是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的实行。
七、植物造景的空间性
园林主要是空间序列的表达,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建设,空间性是其必然要求。植物造景空间性包含3大空间类型:(1)植物有自身空间结构,包括植物点、线、面静止的外貌结构空间,和由植物生长变化使视线通透的“流动空间”。(2)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即生长在一起的植物群体适应该地域的环境条件,有自身的组成结构和外貌,并按一定规律演替和发展,主要包括群落种间空間和群落演替的发展空间。植物造景创造的栽培群落同样具有其空间结构而表现出优美的形貌。(3)植物以个体或群落组合造景时形成的各类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植物造景的实质就是植物材料空间组织过程,植物景观外貌由植物自身具有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形成的空间决定,植物景观的变化由空间过渡形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植物是自然界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也是中国传统造园四大要素之一。本文从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时间性、经济性、技术性、空间性等7个方面对植物造景进行了论述,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景崇,黄玉冰:论苏州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人文思想.《装饰》。
论文作者:孙明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2
标签:植物论文; 造景论文; 景观论文; 自然论文; 文化论文; 技术论文; 空间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