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差异的教学策略_教学策略论文

尊重学生差异的教学策略_教学策略论文

试论尊重学生差异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尊重学生论文,差异论文,教学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之前存在着学生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生理方面的差异:身高、体重、视力、速度、耐力、动作等,心理方面的差异: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理想、需要、情感、意志品质等,知识背景差异,生活阅历差异,等等。教学过程中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的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每个学生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教学的设计,实施及测评就要正视这种差异。

由于学生在教学前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努力程度、反应速度,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等也存在着差异,教学的结果也必定会存在差异,不同的学生发展的水平、提高的程度,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上都会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有自己的志向,即使采用同样的方法,学同样的内容,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结果也是不可能一样的。再者,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各种各样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独特标准,这种要求需要通过一节课一节课的培养来实现,这也要求教学的结果必定是不均衡的,尽管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通过专业课程设置来实现的,但教学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反应是不同的,存在着差异。比如,有的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有的学生比较拘谨、胆怯;有的学生反应速度快,有的学生反应速度慢;有的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有的学生则只顾表达自己的见解;等等,这些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把握这些特征,及时调控学生的行为,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表现和参与的机会,都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中来。

教学中尊重学生差异的策略

尊重差异策略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各方面差异,在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的差异不只是表现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或教学的结束阶段,而是表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表现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就是要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不同的目标、要求和教学手段,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1.树立学生个性发展观

教学从根本上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本体存在价值。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全面发展不是各个方面的平均发展,个性发展有利于促进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象一个模子印出来一样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都得到适合自己特质的发展。只有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适合自己特质的发展,全体学生才算都得到发展,教育才算是真正面向了全体,这样的教育也才是成功的教育。只有树立了个性发展观,尊重差异才能有现实的教育学基础。个性发展就是让学生有差异的发展,而不是填平补齐,均衡发展。以往的教育教学往往把尊重差异看成了是让每个学生得到均衡发展,是根据差异来填平补齐,这是不对的。让学生有差异的发展是根据每个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这种差异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而不是不顾事实的一刀切,齐头并进,或只强调统一,或只顾两头,不顾中间,这样不可能面向全体学生,也不可能使学生都得到适当的发展。

树立学生个性发展观要把个性发展与个人主义区别开来。个性发展是按照学生的个性心理以及生理和社会环境差异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社会客观要求。而个人主义是不顾他人,不顾集体和社会需要,仅从个人自身兴趣和需要出发的一种狭隘思想意识,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个性发展教育观树立得越明确,做得越好,越不会导致个人主义,相反,越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创造性的人才。

2.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差异,首先要研究和了解学生,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根据学生特点施教的前提条件。真正面向了全体学生,促进了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都是建立在深入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的。

研究和了解学生,主要是弄清楚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社会背景、生理条件、健康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智力发展特征等。这是教师必须要熟悉和掌握的基本情况。研究和了解学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内外活动的观察、对学生作业、作品的分析、与其他任课教师的交谈、家访等,这些方式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大体特征,另外通过专门的测验、考试、问卷调查以及标准化的教育与心理测试等则可以更确切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发育与成长状况、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如各科考试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智力测验可以了解学生的智力状况、思维类型,气质、性格、兴趣等方面的测验可以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兴趣倾向,等等。有的可以由教师自己来做,有的则可以请专门的教育心理测试工作者来进行。

对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得来的学生情况要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出每一个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以及教学中的日常表现特征,为教学中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提供准确的依据。

随着教学实践与理论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探索到,进行“教育会诊”是教师研究学生的一种较为先进有效的方法。所谓“教育会诊”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理论工作者会同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家长在一起,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分析、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提出教育学生的具体方法。一般而言,教育会诊的步骤是:(1)明确会诊的目的;(2)确定参加者,通常有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家长等;(3)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详细说明对某个学生的看法,并列举理由;(4)组织集体讨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5)共同为学生和班级写鉴定,确定学业不良和缺乏修养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和克服的有效措施;(6)根据鉴定材料,对教师集体活动作出分析,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

3.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及影响个别差异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如生理遗传方面的原因、家庭背景的原因、社区环境的原因、个人主观方面的原因等,教师对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原因要正确分析,哪些是可以改革的、哪些是不能控制的,要一一把握清楚。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突出的方面,也有自己的薄弱的方面,彼此之间都会存在着差异,比如思维类型上、有的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在学科上有的语文学业突出,有的数学成绩骄人;在性格上有的乐于助人,有的争强好胜,等等。教师就要对学生表现出的这些差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区别对待。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应看到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个别差异具有不稳定性,随着年龄、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的变化,其个别差异也会发生变化。教师也要动态地看待学生的发展,适时改变策略。

4.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

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

班级教学要想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是很难实现的。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在固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教学的要求,在传统的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的教学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下,是十分尖锐的矛盾。这就需要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结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造。这在前面的有关教学策略中已有论述,尊重学生差异的策略必须与其它策略相结合。除此之外,就是对全班学生进行大体的分类,结合具体学科和活动,把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类,然后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测试评分等方面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把集体教学、分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各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制定教学目标方面,在《桂林山水》一课第二自然段,给差等生的要求是:自己读一读,试着找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给中等学生的要求是:结合书后问题1和问题3思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给能力强的学生的要求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谈一谈读后的体会。这样,学生们就能对号入座,按不同目标去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比如课堂提问,也可以分层进行,先易后难,中差生优先回答,如在教《金色的鱼钩》第二自然段时,教师由浅到深地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1)老班长的外貌是怎样的?(2)老班长的外貌为什么会这样?(3)从老班长的外貌看,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说说你的理由。这三个问题一个比一个深,一个比一个难。教师依次引导学生讨论这三个问题,并且采取中差生优先发言的方法,这样,不同类别的学生都参与了学习,都有所得。比如在评价方面,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回答,可以对他们说:“你思考得很有深度,令我吃惊”;对于中等生,可以对他说:“你说得已经接近答案了,你肯定能钻研课文,作出更精彩、更出色的回答”;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对他们说:“你说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如果再表达清楚些那就更好了,再试一试。”这样,通过不同的鼓励性表扬评价,就可以起到尊重差异、个别施教的目的。

5.尊重差异与统一要求相结合

每一阶段、每一节课都有基本的教学要求,这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达到的,尊重差异与统一要求是不矛盾的。统一要求主要在教学的基本要求方面,表现在教学目标方面。而尊重差异策略在教学目标的规定上也有基本的要求,这是与统一要求相一致的,除基本要求外,它还有较高要求,就是要使有特长、有兴趣的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外,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统一要求是为了不降低水平、不降低质量,尊重差异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尊重差异除体现在教学目标外,更多更主要的还体现在教学实施、教学测评、作业布置等方面。教师对此应有清楚的把握。

标签:;  

尊重学生差异的教学策略_教学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