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重点发展农村产业论文_张平

乡村振兴要重点发展农村产业论文_张平

重庆浩丰规划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 401147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就有明确的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其主要是就全局、战略高度进行重大的部署安排,为建立出新型的城乡关系以及农业农村的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下面就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乡村振兴中的农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发展;农村产业

1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一次重大提升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的加快,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基础支撑。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在“三农”中的表现依然十分突出,比如尚存质量效益低和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更好地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和矛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乡村振兴的内涵十分丰富,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是“五位一体”建设在农村的充分显现,不仅包括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振兴,还有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再造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同样也提出了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但新情况、新形势下的20字表述,特别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好地体现了新时代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升级。乡村振兴战略中用“城乡融合”代替了原来的“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等提法,这绝不是字面的简单更替,实际说明了新世纪的城乡关系悄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对过去乡村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动力、发展布局的一个质的提升,过去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等发展思路是以城促乡、以城带乡,发展的重心和重点都落在城市,而这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定位的再思考,意味着将来发展的重心不再局限于城市,而是城市和乡村并举,强调的是城乡地位的平等和城乡空间的共融。以前的城乡发展,乡村总是落后于城市,特别是近年来比较滞后,城乡差距日益扩大,那么乡村振兴通过进一步释放乡村自身大量的发展资源和优势,展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就可以很好地扭转这种局面,真正实现城乡协同均等化发展。

2推进乡村振兴,经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进深化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做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其中明确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把制度建设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农民问题说到底是土地问题,可以说,近40年的农村改革始终是紧扣着土地制度这条主线展开的,包括农村的经营制度、产权制度,还包括其他制度改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安徽小岗村视察工作的时候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其中就明确提出深化农村改革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保护好农民的承包权,加快推进经营权在适当范围内的有序流转,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前提。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并保持第二轮承包期延长30年,稳定了农户承包权,并把土地经营权搞活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通过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对于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补贴的各项基本效能,增强补贴的指向性和精准性,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下一步要以市场化为方向,改革完善财政补贴政策,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保险政策和农产品贸易调控政策,引导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根本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下大功夫。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我国国力已经大大增强,这就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和技术支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起来”。按照振兴战略要求,第一,要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支柱”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供给侧改革,完善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使农业朝多业态的方向发展;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和成果运用,大力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由各种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构成的经营系统,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提升农业经营的多元化、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第二,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现代农业发展要以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为保障,以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全面化、服务环节全程化为目标,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第三,积极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的出路在于依托农业优势,拉长、拉宽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应大力发展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围绕休闲农业,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围绕农产品销售,打造农村电商等服务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保护和打造更多具有地理标志的产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4 发展产业要建立支持政策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乡村基础设施要有政府投入,要加快农村公路、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和条件。要建立多渠道的投资融资机制,加快政策创新,研究什么样的政策能够把城市的资金、社会资金大规模地引到农村去。比如创新土地政策,盘活大量的农村土地资源,依靠大量土地产生的信用,撬动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把社会资金吸引过来,振兴产业。除此之外,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制度设计,一开始就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要探索股份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使农民既有工资收入,又有资产性收入,带动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刻不容缓。相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定不移地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我们的乡村一定会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参考文献:

1]郝锦花,王先明.《从新学教育看近代农村文化的衰落》[J].社会科学战线.2006

[2]叶敬忠.《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郭晓君.《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论》[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曹志来.《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政策建议》[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6

论文作者:张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乡村振兴要重点发展农村产业论文_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