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刍议_课程改革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刍议_课程改革论文

试论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课程改革论文,试论论文,成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745(2002)04-0003-03

课程是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的最基本单元,它的设计和实施水平决定了专业的质量。它是成人高教改革最活跃的领域,既是改革的突破口,又决定着改革的成败。

一、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将其看成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在课程设置上也沿用普通高等教育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学科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普通高教计划、大纲的浓缩与翻版,教材是挪用或套用的,这种课程体系,是一种典型的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相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其课程设置明显地存在以下弊端:

(一)成人高教沿袭普通高教课程设计必然要导致忽略成人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成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生产的直接承担者,对成人进行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熟练水平与技巧,使他们“知识化”、“智力化”,把科学技术“物化”到他们身上,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这正是成人高教的显著特征。近年来,虽然成人高教的课程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但基本上还没摆脱普通高教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其课程编制比较突出地暴露出专业基础课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密切,专业课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层次偏高,实践教学明显薄弱等问题。

这一切都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更不可能实现成人高教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培养出的人才也远远不能适应职业岗位对人才要求“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需要。

(二)沿袭普通高教的课程编制难以正确处理好课程设计中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人高教各专业的课程编制首先要考虑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考虑社会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这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同时要处理好成人社会生活与个人发展需要、成人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规律、学科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而目前成人高教的课程编制上,缺少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调查,也不注重对上述三要素之间关系的处理,在内容编制上,不但忽略了个人发展及成人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规律问题,而且在学科内部过份强调自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深度、广度上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求全、求广、求深,造成知识的传授因目的不明而把握失度;在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忽视了学科间知识整体的作用,使基础课不能有效地成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先导和基础,也不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体现为后续课程服务的作用。三大块课程之间,有些内容重复,也有些内容相互脱节。同时,由于缺少对企事业单位所需人才能力结构的考证,整体课程编制没能纳入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

(三)沿袭普通高等教育课程设计不能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实用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真正获得是与实践教学分不开的,成人高教现用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文件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内容处于从属的,被忽略的地位。尽管有一些学校的一些专业也安排了实践教学,但这是根据理论教学的需要安排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只是起检验理论的作用。由于实践教学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所以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及性质都提不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忽视了实践教学内容对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形成所具有的双重作用。

上述种种弊端,正是产生成人高等教育存在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理论与生产实际脱节的根源,因此,必须对原有成人高教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构建一个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新的课程体系,以适应成人高教培养目标的需要,这是成人高教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课程改革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目标以及素质教育和职业技术要求为前提,制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同时兼顾学校自身的功能、定位以及师资、实验等教学条件。

(二)系统性原则。课程改革要把某一门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和教材,获取知识、技术、技能的方法和途径,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纳入一个系统,统一确定课程内容的排列组合序列,而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或者重视某一个环节,课程模块的设计应特别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结合,避免脱节和重复。

(三)现实性与前瞻性兼顾的原则。课程建设既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当前职业岗位群的专业技术特点,更要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职业技术、技能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内容,注重前瞻性。

(四)职业性与理论性并重的原则。课程建设应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逐步建立以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技术技能分析为依据的课程设计思想。突出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强化可操作性。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专业基础理论的传授,适应学生提高职业层次以及谋求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五)“以学为主”的原则。课程改革要努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逐步摆脱灌输式的“以教为主”的教学传统,使学生在学习开始前就明确某一门课程应该达到的目标和考核的标准,以及最终应该具备的能力等。鼓励学生自我制定学习进度、自我测试评价学习水平,推行个性化教学方式。教师职责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扩展到指导、咨询、组织、主持和设计教学上来。

 三、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成人高教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要求。那就是要面向经济发展,为企事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目前成人高教所实施的学科中心主义课程模式必须彻底改革,学科中心主义课程模式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在课程编制上,专业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计划制订上,实践教学安排明显薄弱,没有贯穿教学全过程,并使其形成系统的整体全面安排。要改学科型课程模式为职业型课程模式,在课程改革上必须首先抓住其核心问题,既要在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并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笔者认为成人高教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把原来以理论教学为主线的单线课程系统,改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并列主线同步并进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模式,可称为“双轨同步”课程模式,它虽然强调实践教学,突出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但决不意味着可以排斥和忽视理论教学。相反,实践教学的完成坚持“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是以保证理论教学质量为前提的。从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使“双轨同步”课程模式的编制达到整体优化必须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要从社会、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统领课程编制。这里所说的专业培养目标,也就是指培养的人才规律。培养目标既是课程编制的起点,进行课程评价的标准,也是课程实施的归宿。从此意义上来说,明确培养目标是解决课程编制实现整体优化的首要问题。培养目标具体规定学生通过学习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所以课程编制必须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各类专业自身的特点,从专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全面设计课程。这里需要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成人高教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要彻底改变套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决不能单纯地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应该请企事业用人单位参与更多的决策意见,共同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编制在培养目标的统领下,达到为企事业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课程,同时解决好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体系间有机结合的问题。在深化成人高教的课程改革中,应该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编制,但也要注意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从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的总学时、内容和要求,并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双劝同步”课程模式中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体系不是相互割离的两部分,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相互配合、交叉互补的有机整体。理论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学生不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就不可能全面提高职业技能。反之,实践教学在培养、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注意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加强课程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系统论十分强调系统结合的层次性,任何一个系统内部的关系都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一定规则和先后程序开展的,各个层次都受系统的支配和制约,服从于系统整体。但每个层次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反作用于系统。这种有序的层次性直接影响着整体功能的发挥,课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所以在进行课程编制时,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各层次课程之间的联系,使课程结构科学、合理,以达到课程编制的最佳状态。目前,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学习借鉴普通高教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的三段式课程安排方法的基础上,依据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够用适度的原则,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情况出发,已经开始改革了普通高教先设置基础课,再设专业基础课;最后安排专业课的宽基础、偏重基础理论、基础课比例过大的“金字塔”式的课程层次结构。确立了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先确定专业课,然后根据专业课的需要,设置专业基础课,最后再根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需要安排基础课“倒过来”、“顺过去”的课程设置原则。按这个原则各专业的课程编制,在总体上应注意加强专业课,适当拓宽专业基础课,合理地压缩基础课。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安排三段课程的课时比例。同时,在课程内容上专业基础课要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做到学用结合,基础课要充分体现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服务的职能。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体系既有层次性,又密切了各层次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值得提出的是,这种三段式课程设置的模式是否符合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最佳模式,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研究探讨。

(四)确立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系统观。要实现课程编制整体优化,必须突破单一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树立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完整体系和系统性观念。对某些学科,特别是基础学科,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联系不大或无用的内容可坚决删掉,对非重点内容也应进行适当的压缩,以满足后续课程的需要为标准。这样做才能真正解决“学了用不上,有用的不学”的学用脱节现象,有利于促进课程编制的整体优化。

(五)课程编制要体现各学科知识的上下衔接和内容的相互沟通。课程编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进程和各学科之间的衔接,使各种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有一个科学的序列,这个序列要坚持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和能力培养。另外,还应注意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沟通和协调配合,这也是取得课程编制整体优化效果的重要因素。

标签:;  ;  ;  ;  ;  ;  ;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刍议_课程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