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探究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为其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分别为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LELOX)”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替吉奥(SOX)”的40例对照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及其他观察指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7.50%(35/40),不良反应率为27.50%(11/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25/40),不良反应率为60.00%(24/40)。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方案在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中具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与更高的安全性,其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替吉奥;进展期胃癌;老年;临床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apecitabine combined with oxaliplati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Methods:Eight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method,and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 were adopted.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oxaliplatin Forty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Forty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xaliplatin plus tegaserod(SOX).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for treatment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the comparison.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87.50%(35/40)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27.50%(11/40).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2.50%(25/40)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60.00%(24/40).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S:The "oxaliplatin + capecitabine" regimen h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efficacy and safety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than in the "oxaliplatin + ticagrelor" regimen,Its clinical value is higher.
【Key words】 Capecitabine;Oxaliplatin;Gasgo;Progressive gastric cancer;Elderly;Clinical effect
胃癌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这种方法最适合早期胃癌患者,对于进展期及晚期胃癌则难以起到理想效果。由于胃癌隐蔽性较强,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错失最佳手术时机,这时便需要采取放疗或化疗进行治疗[1]。处于进展期的老年胃癌患者其根治性较低,即使接受手术治疗也有较高的复发率,这时可以使用卡培他滨加奥沙利铂进行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病痛。本文选择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试探究“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方案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为其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分别为采用LELOX方案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SOX方案的40例对照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对比: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75岁,平均(65.48±10.32)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年又7个月,平均(12.14±1.38)个月。研究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56岁,最大74岁,平均(65.87±10.7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年又6个月,平均(12.08±1.4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如下基线资料——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病程长短等,差异全部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治疗时,为研究组选择XELOX治疗方案,先按照1.0g/m2的标准口服卡培他滨,每日2次,连续14日;随后加用奥沙利铂,取0.13g/m2的奥沙利铂与500mL的5%葡萄糖液混合,稀释后每次为患者静脉滴注2小时,每日1次。对照组选择SOX治疗方案,先口服替吉奥,用法用量为每日2次,每次40mg/m2,连续14日;随后加用奥沙利铂,用法用量同研究组。两组均以3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治疗效果按照病情缓解程度可以分为完全缓解即CR、部分缓解即PR、病情稳定即SD、病情继续发展即PD四个等级,治疗总有效率=(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纳入到实验研究中的患者其所有临床数据均以21.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检验。其中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等计数资料均以(n,%)表示,行卡方值检验。若两组数据在统计计算后得到P<0.05的结果,则分组结果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的对比
见表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7.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研究组在疗效上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7,P=0.010<0.05)。
3 讨论
胃癌早期并无典型症状,其临床症状与大部分良性炎症相似,由于缺乏特异性表现,故确诊患者通常被发现已进入进展期,病灶或呈局部进展,或已经远处转移,此时手术治疗失去了价值,即使采取根治性手术也无法控制病灶的复发与转移,如周文杰便在其研究成果中指出,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根治性手术后其五年生存期也无法达到10%[3]。好在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对化疗尚具有较为明显的敏感性,因此临床多为患者采取全身化疗方案,以此来减轻患者的病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氟尿嘧啶加顺铂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化疗方案,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上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但是这一方案具有较为严重的毒副反应,患者大多难以耐受,因此临床尝试选择新一代更加有效、更加安全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4]。而本文中两组患者均有使用的奥沙利铂便是第三代的铂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果,其作用于肿瘤细胞的DNA,可以在15分钟内便与DNA结合在一起,发挥出细胞毒性作用,使DNA无法继续复制与转录[5]。研究组联用的卡培他滨与对照组联用的替吉奥都含有替加氟这种氟尿嘧啶的前体药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其中前者可以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氟尿嘧啶,在局部肿瘤细胞中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具有非常鲜明的靶向功能,而后者经肝脏代谢酶作用同样可以转换为氟尿嘧啶,但是其代谢速度稍慢,因此在体内稍有蓄积,在安全性上稍低于前者[6]。见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XELOX方案在疗效与安全性上都要优于SOX治疗方案。
结语: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进展期老年胃癌的治疗上有着更为优秀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应优先选择这一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徐春华,徐家亮.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老年胃癌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08):144-145.
[2]朴今花,李哲勇,宁莉.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老年胃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4):117-118.
[3]周文杰,吴骏,张红宇,等.卡培他滨联用奥沙利铂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比较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5,28(05):405-409.
[4]许震,左云,陆筱灵.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老年胃癌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刊,2015,50(11):84-86.[5]李晓萌.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老年胃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6):74-75.
[6]周航,周苏,蔡文红.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老年胃癌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1):142-143.
论文作者:林绍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胃癌论文; 患者论文; 进展论文; 老年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