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辉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颜庄中学 271103
摘 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感受、想象、创造音乐,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
关键词:平等民主 教学模式 游戏活动 现代教育技术 想象创造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确实,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会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爱因斯坦不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具有着重要作用。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和实践:
一、创设宽松、民主的音乐课堂气氛
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当然,不仅仅是指课堂的气氛,它还包括课外。比如,利用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秀的中外歌曲、世界名曲,利用定期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熏陶和潜移默化,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在课堂内则应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优势教育观指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弘扬优势、增强自信、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动静结合。动要有秩序、有规律地动,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勇于发问,使学生有成就感、轻松感。静不是暮气沉沉、无精打彩,而是注意力集中,思维专注而活跃。但是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
二、改变教学模式,创立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
音乐是情感艺术,要留给学生大量的空间去想、去说、去听、去演、去感觉和体验。本世纪初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滋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创立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能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歌曲《青春舞曲》充满着欢乐的气氛,在教学中,学生们情不自禁地会闻歌起舞。在按歌词内容做各种动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达新疆舞的各种动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唱《放马山歌》时,让学生当导演,把歌曲编成音乐剧,学生各抒己见,有的编出了割草、播种、放马的动作,有的搭起手由低到高表演谷堆越堆越高,有的表演家乡各种动物的叫声……学生千姿百态和充满真情的动作,既是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他们创造音乐的结果。诚然,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应包括游戏律动、演唱演奏、欣赏活动、思维辨析、创作想象等,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指定安排。动作符合学生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乐曲中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有助于启迪、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而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也更加热爱自己的音乐课堂。
三、利用游戏活动,使学生乐学
如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可采用“动物园”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学习兴趣具体是这样操作的: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成节奏型。然后,教师出示一种动物,就让学生模仿叫声并表演,要求节奏正确。学生都很希望能在老师面前表现良好,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同时还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当然,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要巧妙设计并组织好。
四、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
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可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信息空间,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真实、形象、有趣、实用,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认真解读新音乐课程标准,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每次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便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为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从而使他们真心地喜欢上音乐课,让童心插上想象的翅膀,让音乐在童心里飞扬。
参考文献
[1]蔡觉民《音乐教育过程的审美体验模式》.《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7)。
[2]《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3]廖乃雄《音乐教学法》.中国音乐学院出版,05年7月。
论文作者:吕 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课堂论文; 他们的论文; 气氛论文; 动作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