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建设重在理论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反腐倡廉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效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无疑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核心是保持理论指导的正确性。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反腐倡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是我们党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不断取得反腐倡廉工作的显著成效,首先得益于理论指导的正确和与时俱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邓小平同志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地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必须反腐倡廉和怎样反腐倡廉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分析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地位、作用、特点和任务,阐明了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根源,指出了反腐败的方针、原则、途径和基本方法,形成了邓小平反腐倡廉理论。其要点包括:执政党的党风和廉政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坚持反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反腐败不搞群众运动但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坚持不懈地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坚决制止和取缔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的腐败现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反腐败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坚持从严治党,严肃纪律,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才能抗得住腐败;党要接受监督,要加强党内监督,要有专门机构进行监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腐败,我们党和国家有能力逐步克服并最终消除腐败。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新时期如何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高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推动反腐倡廉从侧重遏制转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这一时期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积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败的重要经验,形成了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其要点主要包括:坚持共产党领导,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持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不正之风为主要内容的反腐败工作格局;构筑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坚持对人的处理持慎重态度,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从决策和执行上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加强廉政立法、遵纪守法教育和执法检查工作,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全党一起抓,严格实行责任制,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合力。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反腐倡廉理论和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和重要观点,主要包括: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从严治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定不移地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抓紧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防治腐败,教育是基础;良好的作风是抵御消极腐败现象和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保障;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关键,也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根本途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大力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等等。
回顾近30年我们党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反腐倡廉工作实践所形成的上述三个阶段的重大理论成果,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反腐倡廉理论具有科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这套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充分体现了理论观点形成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特有的时代特点。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这套理论具有指导工作的可操作性,并且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加强理论创新是当前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需要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促进理论不断地创新。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在发展,消极腐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花样翻新,反腐倡廉的理论也必须相应的发展。
这些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持续加大,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突出地表现在:其一,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的腐败案件情况严重、影响恶劣。高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不断增多,高级干部职务犯罪呈快速发展态势。上世纪80年代,省部级干部职务犯罪受到法律制裁者只有2人,犯罪个案金额为几千元到两万多元;最近5年,共有30多名省(部)级干部因违纪违法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并受到刑事处分,犯罪个案金额则从几十万元到几亿元不等。党政“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数量增高。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全国共处分县(处)级以上党政“一把手”4000多人。大案要案数量增多,影响恶劣。一些案件涉及多人,团伙性特征明显。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比较严重,直接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降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职务侵权问题处于易发多发态势,涉案罪名日趋多样化、行为表现复杂化,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国有企业腐败现象比较严重。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调查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案件近2万件,其中不乏犯罪金额过亿元的案件。
其二,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不廉洁行为比较普遍。目前在我们党内,严重违纪触犯法律的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能够完全做到廉洁自律、没有任何不廉洁行为的也是少数,而有或轻或重不廉洁行为的是大多数。由于近年来查办腐败案件力度加大,虽然一些人还是“顶风上”,但在手段上更加隐蔽,使种种不廉洁行为与人情往来、正常公务活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察觉难、查处更难”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违规从事营利行为花样翻新,干部拉票贿选之风盛行,职务消费奢侈浪费严重,变相公款旅游愈演愈烈,生活作风严重腐化堕落,收受不正当利益形式多样,权钱交易利益共享,运作期权、谋长远之私,等等。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干部作风严重不正,主要表现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奢侈浪费现象严重,有的作风漂浮,急功近利,搞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瞎指挥,造成重大损失;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有的作风霸道,独断专行;有的高高在上,漠视群众疾苦,等等。
以上问题,有些可以在原来的理论指导下解决,有些则需要新的理论的指引。党中央和中央纪委领导同志提出创新反腐倡廉理论,已经表明了开创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的信念和决心。
按照理论发展规律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新反腐倡廉理论应紧紧围绕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实际,总结经验,学习借鉴国外的好做法,努力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为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坚持“在继承中发展”的理论路线,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反腐倡廉理论,为理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推进。这就要求牢牢把握我们党既有的反腐倡廉理论的精髓,在此基础之上展开理论创新。反腐倡廉工作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始终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把反腐倡廉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战略上整体规划,战术上分阶段实施,既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增强现实紧迫感;讲究政策策略,宽严相济,注重综合效果;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紧紧围绕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问题选择研究题目。选好选准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对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建设至关重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纪律检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深入研究违纪违法案件尤其是大案要案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这就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当前,还要根据十七大精神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比如,怎样理解和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内涵?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其他四个建设是什么关系?怎样在反腐倡廉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如何才能有效地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促使他们正确行使权力?如何通过制度完善对各级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等等。
开阔视野,从多方面进行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反腐败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反映在理论上,就不能把反腐倡廉的理论创新局限在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范围之内,而要加强相关的市场经济、党内民主、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才能找到综合治理、清除病根的药方。当前,应着重加强用人理论的研究,决策理论的研究,监督理论的研究,等等。
理论创新要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基本途径。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是包括反腐倡廉理论在内的一切理论的源泉,依靠群众反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和成功经验。深入群众,就要深入到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去,深入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去,要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人民群众投身于反腐败斗争提供便捷有效的途径。纪检监察系统的同志还要注意与社会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展开合作,协作攻关,共同开创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的新境界。
理论创新要借鉴国外反腐败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反腐败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世界各国在反腐败的实践中积累了诸多经验,当中有很多共同点。例如,更加重视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相结合,重视依靠制度和法治来解决腐败问题,重视对权力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制约,重视公开透明原则对腐败的遏制作用,重视和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等等。我们要大胆吸收借鉴国外的反腐败经验,为我所用。同时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反腐败经验。我们还要努力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腐败理论,贡献给人类的反腐败事业。
反腐倡廉理论创新需要正确的方法。共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要发扬勇于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其次,坚持理论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学问起于疑,止于不疑。如果对现有的东西一味地“坚信不疑”,思维方式僵死,就谈不上理论创新。我们需要有一点逆向思维,有一点怀疑态度,对那些长期实行而不管用的东西,应该问一个“为什么”,换一种方式去思考。其三,要有排除万难、锲而不舍的精神。理论创新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要静下心,沉住气,孜孜以求,百折不回。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追求理论创新,就一定能够摘取反腐倡廉的真理之花,推动反腐倡廉建设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