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NP”和“NP一个”构式差异的认知分析论文

“一个NP”和“NP一个”构式差异的认知分析论文

“一个NP ”和 “NP一个 ”构式差异的认知分析 *

李 昕

(长治医学院 外语部,山西 长治 046000)

摘 要 :“一个NP”和“NP一个”的构式差异,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具有多层次性。结合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和识解理论,通过对BCC语料库中相关语料的分析发现,“一个”和“NP”在位置不同的情况下,所承担的功能和作用也不同;构式的整体意义大于其组成部分的语义之和。

关键词 :“一个NP”;“NP一个”;构式语法;识解;差异

一 、引言

我国最早开始做量词研究的是马建忠先生,但他只是把量词看作名词的一部分。把量词作为单独的一个类别开始研究的是陆志韦,在他看来,量词来自于名词又被用于限定名词[1]23

在限定名词时,量词常与数词搭配,形成数量名的构式。关于数量词对名词的限定,古川裕认为,数量词的功能可以分为三类:计数功能(quantifier)、分类功能(classifier)、个体化功能(individualizer)[2]。在对现代汉语的实际运用中,我们会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也会说“台下一对夫妻,台上夫妻一对”“宁吃鲜桃一个,不吃烂杏一筐”,语序的排列可以是“数+量+名”,也可以是“名+数+量”。

2013年,水电局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提出的“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推进民生水电、平安水电、绿色水电、和谐水电建设,中央投资30.8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108%,协调国家农发行出台了农村水电信贷支持政策,全年完成投资240亿元,新增装机200多万kW,总装机超过6 800万kW,年发电量2 000多亿kWh,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语言反映人们的认知,认知表现在语言中。语序不同会导致怎样的语言效果差异?这是本文试图要探究的问题。

二 、数量名的语序研究

早在1958年时,太田辰夫就从句法角度论证数量词放在名词前作名词的修饰语,放在名词后是作名词的述语[3]15。胡附从语用角度论述了数量后置的原因是列举、加强语气和凸显数量[4]123。储泽祥也认为语用因素是形成“名+数+量”的语序的主要成因[5]。吴福祥、冯胜利、黄正德从使用范围的角度论述了“数+量+名”出现在论证类语域中,而“名+数+量”运用在清单类语域中[6]

从焦点角度论证的有以下这些学者。方梅、范晓认为句末成分是常规焦点,而且这也符合“已知前于新知”的原则[7-8]。根据句末成分是焦点的说法以及贺川生[9]关于数量组合是完整成分、是稳定不动的论证,“名+数+量”结构中的焦点应该为数量词。沈阳、安丰存、程工也认为数量名的结构可以分裂,名词的位置可以前后放置或是省略,是因为此结构的语义核心是数量词,没有指出移位现象会造成不同效果[10-11]

但是,其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张则顺、丁崇明认为“名+数+量”中数量意义已经虚化,信息焦点是名词[12]。闫亚平也认为“名+数+量”违背常规语序,使得人们的注意焦点放在名词上,因此整个结构突显出了说话人的主观评价[13]

在焦点问题上,这些学者各执一词,一些人认为数量是焦点,另一些人认为名词是焦点。暂且不论究竟谁是焦点,这样的问题反映了对于汉语这种重意合的语言来说,语序是表达语言焦点的一种句法手段。正如吴为章所说,语序是话语单位组合的一个重要手段[14]。人们如果按照常规或超常规的语序要求,就可以使话语单位中某一成分成为焦点。

例8 同黎昔凤来的,并没有别人,只有一个心腹女仆 李妈。

语序重要还是不重要,目前莫衷一是,因此,笔者试图从识解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数+量+名”和“名+数+量”在构式上的差异性。

由定义6可知,求解M中长度为T的最大可能执行路径的时间复杂度为O(|S′|T),显然不能满足运行时验证需求.对于该问题可以采样随机优化算法近似求解[13],本文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来求解,下面的引理给出了系统反例的生成方法.

三 、构式 “一个 ”+ “NP ”

(一) 构式语法

在框架语义学的基础上,C. J. Fillmore提出了“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论并不断完善。Goldberg认为,形式和意义/功能的匹配体且这种形式或意义/功能的一些方面不能从已有的构式或该构式本身的组成部分中完全推知,该匹配体就是构式。

简而言之,一切形义配对的语言单位都可以看作构式[16]4,因此构式所涵盖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句子是构式,成语、复合词、语素也是构式,依据复杂程度和抽象程度的不同,构式形成一个连续统。

在构式语法学派看来,构式有着独立于其组成成分的整体意义,换句话说,构式的整体意义是无法完全从它的构成成分中推导出来的。这种构式自身所拥有的独立性意义将影响句子的具体表征义,这种理想化的整合义来源于句式义与词汇义之间的语义压制(semantic coercion):它是由句式结构产生的,也就是当一个词处于一个构式中时,构式中的其他成分就会对该词施加一种语义上的结构压力,进行一定的语义限制,同时增加一定的语法特征,从而使其获得进入该构式的条件。正如De Swart 在Aspect Shift and Coercion 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压制是)句法上和词法上看不见的,它是由需要解决(语义)冲突引起的,取决于因隐性句法环境须作另样解释的机制。”

例9 郭举人和他的大女人在后院窑洞里,前院只住着小女人一个 。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因为构式是由各构成成分组合起来的,因此构式具有可分析性。

因此,根据构式语法理论,“数+量+名”或“名+数+量”构式的意义并不能只根据组成构式的词语的意义、词语间的结构关系或先前已有的句式所能推知,这个构式本身也表示独立的意义,这就涉及到一个统摄整个构式的整体意义,即构式义。构式义就是言者对某个对象主观上的期待或评价[17]。正是构式义将数词、量词、名词各个子构式统领在一起。由此可见,当词汇义与结构义发生语义冲突时,构式压制会采用强制手段对词汇义产生强制性影响,这时人们就需要根据构式义对词汇义做出不同的解释以使词汇和结构相互适应,继而得到对词组和分句的合理解读。

(二) “一个”+“NP”构式的形成

本文对数量名结构的探讨将集中在“一个”+“NP”的结构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一”作数词用时,表示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集韵》中解释说:“个,枚也。”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个”作量词使用时表示通用个体量词,表示单独的人或物。

一方面,“个”可以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比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量词修饰限制名词的过程,同时也是量词的语义特征和名词的语义特征相互制约的过程。着眼于对名词代表事物的不同部位特征及形态的凸显,可以选用不同的量词来反映,对于无法或不容易把握其形态特征的名词,可以用量词“个”来修饰。

另一方面,即使对于有专用量词的事物而言,也可以用“个”来替换,比如“一所(个)学校”“一架(个)飞机”。 而“一”和“个”原先是各自独立的语言成分,因为长期频繁共现,人们对此形成一个独立的词汇单位现象的认识,成为固化的构式。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句。

例1 扩招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素质差异很大,用一个教材 、一个起点 、一个模式 、一个标准 来组织教学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例2 原料:茄子一个 、番茄一个 、葱一根、蒜两瓣。

例4 那时候他计划在当地娶一个女孩 做老婆,盖幢房子,种几亩地。

“一个”+“NP”的固化是语法化的结果。Chierchia在Reference to Kinds across Languages 一文中,通过对比多种语言发现,在没有单复数区别的语言中,比如汉语,光杆“NP”的性质就如同不可数名词一样,只有和量词搭配才能获得个体性。

当数词限于“一”时,显示出对某一事物做出的判断或评价[5]。闫亚平在分析主观量构式时,也发现因为量词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感受和态度,构式中的“一”也蕴含了主观性[18],“一”与量词一起成为感知强化标记。 因此,“一个”的存在使“NP”的概念实体化、个体化了,使“NP”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易于浮现在人们头脑中的个体形象。

对景(Corresponding Views)作为景观组织的一种手法,将山体、海湾、建筑、雕塑等景观引入民众视野[1],丰富了城市空间环境,塑造出城市特色.

同时,“NP”通常指称有数量的实体,现代汉语在表量名词的过程中,量词通常粘附于数词以限定名词,以“表明中心名词明显的或规定的特征”[19],因此形成“一个”+“NP”构式。

我因此而常异想天开,灵魂像一头困兽,那猎物足迹的前方、后方、横向深远,一派灰蒙,无雪的苍茫地更灰更暗。它们在哪里?在苍穹与劲草之间,在大漠的呼吸之间,在天地之间,所有的风都吹向它们,所有的星云都经过它们的身体。日月只垂照着它们,垂照着它们的灰色,即使视野抵达到山,也只是一堆堆焦炭,当然还能看到更高的山,尽管周围依然是黪黪的黑色,当视线向上攀升一直爬上山尖的的时候,黑色与白色异常分明。

那么“一个NP”和“NP一个”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差别呢?可以从识解理论中找到线索。

四 、从识解理论看 “一个NP ”和 “NP一个 ”

(一) 关于识解理论

识解(construal)是指人以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同一情景的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的认知操作能力[20]19,换句话说,识解就是指说话人对特定事件的主观构建[21]10,着眼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们从不同角度和需要去理解同一事物的能力,因此识解包括许多不同维度或方面。

例6 题目是《一个妇人的日记》,接着写周娘早上来,借去熨斗一个 。

三角代换法的基本思想,在于把函数的值域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在代换时,必须使三角函数的值域与被代换变量的取值范围相一致〔1〕142。消去根式是数学常用的一种划归方法,在解无理方程、无理不等式时,都要用到这种化“无理”为“有理”的方法。下面用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消去根式,得到一个三角式而不是有理式,但它产生了把一个问题得以解决的“有理行为”,这属于更广泛意义的有理化。

(二) “一个NP”和“NP一个”的构式差异

1 从范畴化角度看

只见父亲写着:女儿出车祸后的那些日子,我的内心总是充满痛苦和自责。是我没有照顾好她,让幼年丧母的她人生又多了一层苦难。我一直在寻思,在我渐渐老去的岁月里,我还能为女儿做些什么,来弥补她所遭受的伤痛。想来想去,我决定来山里种树。我会老,树不会老,我想化成树,永远守护着她。若干年后,当我不在了,树还在,还能给她一个依靠,也能成为她今后生活的保障。

例3 此人叫乔恩·克赖顿,是一个偏执狂 。

2)每种类型在错误中的比例分布如何?笔者在教学实践以及以往的研究中发现母语负迁移的确对高职英语写作存在诸多影响,并大致总结了其对词汇、句法及语篇方面产生的影响,该文旨在进一步系统的归纳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写作中每个层面的影响大小。

例5 如果小玲玲在家不顽皮,不胡闹,不哭,回来时带大苹果一个 。顽皮呢……没有吃的。

例7 只有你还坐在凉亭里,像一个傻瓜 ,煞有介事,等一个没有约定的约会,一个来无踪去无影的女人,像白日做梦。

关于识解的方式和内容, 学界对此观点不一。对于构式压制来说, 识解应包括范畴化、视角、凸显和融合[22]。“一个NP”和“NP一个”的差异性在认知思维中的表现是什么?本文将通过分析选取自BCC语料库的例句(限于篇幅,不一一标明出处),从识解理论的角度加以探讨。

上述例句中,“一个”和“NP”的语序可以互换吗?先从范畴化来判断此类构式存在的必要性。范畴化是决定构式对词项进行压制的基础与前提[22],范畴化是识解词项是否与构式相一致的工具。例3采用SVO模式,遵循“已知前于新知”的原则,句中在描述人物特征时,已知是一个人,语言焦点自然落在“NP”上。根据语用预设原则,例4中的“他”和“娶”已经预设一个男人需要找一个女人结婚,至于是什么样的女人,是听话者的焦点所在,“NP”也因此成为注意焦点。从范畴化来看,例3、例4中的“一个”都需要在构式压制下才可以增加其存在的必要性。例5、例6中,动词后的宾语无疑是句子的关注焦点,“一个”虽然精确化了宾语的数量,却无法成为关注焦点,但是在构式的压制下,“一个”具有了精确宾语的使命和任务。“NP一个”的语序排列反映了母语是汉语的中国人具有整体先于部分、大先于小的认知心理[8]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的语义不是构式各组成部分的语义的简单相加,整体语义要大于各部分语义相加之和。正如生成整体论的主张,不是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构成整体,而是整体通过信息反馈、复制和转换生成了部分[23]58-59。“一个NP”强调了在整体结构中“NP”的个性特征,预示着下文会顺着“NP”的话题继续展开讨论。“NP一个”在构式整体的作用下,数量意义更加突出。

2 从视角角度看

在适应新能源发展的电力规划过程中,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选址方面,要求必须综合考虑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的分布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地区能源条件良好,但是地质环境恶劣,或者在海上。因此,在新能源发电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选址一般与负荷中心之间为逆向分布的关系。有些新能源发电厂与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对于输电通道的要求比较高,同时,由于新能源发电厂的建设周期比较短,在电网的各类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输电线路阻塞,输电线路稳定性比较差等问题。由此可见,在基于新能源的电力规划过程中,必须对输电线路容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奠定基础。

二肖皆一窍,兔舐雄毛而孕,感而不交也,鸡合踏而无形,交而不感也。[注](明)王逵:《蠡海集》,中华书局,1985年,第20页。

但是祁峰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祁峰看来,人们既可以采取顺应策略满足语序要求,也可以采取逆向策略不满足语序要求,所以语序并不能最终决定话语单位的焦点[15]

纪念品定位既要面对广大消费者基本需要的大众化商品,也要满足中高收入消费群体对中高档商品的消费需求。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的消费人群,设计不同的价格、因材质不同而价格不同的商品,满足大部分旅游者的需求。乌村特品屋中很多纪念品是从西栅的作坊店铺进货的,同一个种类会有几个不同的材质,因此价格也会有不同。比如说特品屋可以出售的纪念品——筷子,会有鸡翅木、红檀木、黑檀木好几种不同的材质。还有就是特品屋里出售的蓝印花布制作的衣服,麻制的和棉麻制的价格也就不同了。这样一来,旅游者的接受度就提高了很多。在住宿游客和休闲游客多的情况下,特品屋一天的收入也会很可观。

在燕园上班,给我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第一,我每天上下班不用挤公共汽车,免除了途中劳顿;第二,我能领取一份稳定的薪水,解决生存没有问题;第三,我可以利用北大资源好好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学养。

例10 胡秉宸虽然离休,俨然还是部长一个 。

例4:Hermes begins trial using self-driving robots in London(BBC,17 Apr.2017)

视角是指人们观察事物时所选取的角度,观察的角度不同,识解的方式和结果也会发生变化。例7、例8中的“一个NP”,强调了事物的个体量。例7的语境中,与其他人处理此事的态度相比,“你”的痴心等待的做法与他人相异,突出了与众不同的“你”这样的“傻瓜”只有一个,突出了在这件事情上的个体数量意义。例8中强调了可以信赖的人只有一个,“一个NP”使说话人的视角集中并强化了“NP”的数量意义。而“NP一个”的使用使说话人的视角发生转移,比如例9中的视角重点从“大女人”转而落到“小女人”身上,例10中,从突出“离休”转而突出“部长”,视角的转移形成了前后两个“NP”的鲜明对比,不仅传达出说话人对“NP”特殊的感知与识解方式,而且还表现出说话人对“NP”的态度和评价[13]。例9中,在“大女人”的映射之下,“小女人”的框架角色被激活:年轻、漂亮、地位较低,以形成和“大女人”的鲜明对照,“小女人一个”表现出说话人对“小女人”这一类别特殊性的主观评判。例10中的“离休”和“部长”形成醒目的对比,“部长”的框架角色因此被激活:有权势、有威严、受尊重,但是在“一个”的影响下,“部长”的价值大打折扣,使人产生装腔作势的主观认知,“一个”的非常规位置使之从表现“NP”的个体量变为“主观评价标记”[13],也就是说,“一个”的作用不再是计量“NP”,而在于帮助传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3 从凸显角度看

例11 也从无一个女人 ,敢把她绣成的荷包,掷到龙朱身边来。也从无一个女人 ,敢把自己姓名与龙朱姓名编成一首歌,来在跳年时节唱。

例12 我说手段高明,因为,通过这样的赠款,钻进一个高贵的家庭来分享清福,同时隐藏了自己的罪恶,享受着抢来的钱,隐瞒自己的名字,建立起一个家庭,这不是一个笨人 所能做到的。

例13 “邢老夸奖。老农民,老农民一个 。”岳鹏程应酬地笑着。

例14 我算什么杰出?家庭妇女一个 。

凸显就是指事物多面性中的某一面在某一具体场景中引发人们关注,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从而这一面被突出并得到彰显。正如七匹狼品牌的广告词:“男人,不止一面(男人的温柔面、男人的英雄面、男人的孤独面、男人的领袖面),今天你要秀哪一面?”事物是具有多面性的。

在“一个NP”的构式中,比如例11,“女人”激活的概念框架并非完全等同于女人框架中的本质角色,“女人”的概念认知框架角色可以包括多种类型:贤妻良母型、发嗲撒娇型、青春时尚型、娇媚迷人型等,构式中的“一个”得到认知凸显,“女人”的框架角色被压制,只取与情景描述相符的这一角色。例12中,“笨人”的框架角色也有多种类型:智力不高型、明知故犯型、装疯卖傻型、表现爱意型,“一个”的存在突显激活了与情景相一致的“笨人”角色。“NP”的语义理解很大程度上受到“一个NP”的构式压制,并且这里的“NP”是人类概念层级中属于基本地位的词。而例13、例14中的“NP”都是低于基本层次的[5],因此“老农民”被限定在人的概念框架中愚昧落后的层面上,“家庭妇女”限定在女人的概念框架中没有见识的层面上。在“NP一个”的构式压制下,“NP”有了价值取向,有了往小、差、坏来理解的认知趋向。

4 从融合角度看

例15 真的,一切都是一个梦 ,一个短而飘渺的梦。

例16 不过,他有一个脾气 ,就是无论什么事情,不干则已,一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

例17 坐在去碱场的交通车里,有人说我是猪八戒挎腰刀,邋遢兵一个 。

例18 我原本就是个谨慎的普通人,不喜欢赌博和冒险。不妨说是胆小鬼一个 。

融合是按照词项与构式一致的部分,将词项与构式对应地整合起来[22]。构式中的词汇构式,也就是词汇对压制起主导作用[24]。汉语中,位于左边词的语义辖域要大于位于右边词的语义辖域[25]

2011年3月一晚,吴丽藻在网上抱怨,徐河总没时间陪她。徐云天道:“好多有钱男人,喜欢去情色场所。”吴丽藻烦躁不已。徐云天窃喜:“以后你坐他的宝马车,我给你提供精神食粮。”吴丽藻回复个笑脸,二人交换手机号。第二天,徐云天邮购一部有变声功能的手机。他常给她打电话嘘寒问暖。渐渐地,徐云天从她言语中感到,她对他有了好感,有时还流露出一丝依恋。2011年5月初,徐云天给吴丽藻发去一张朋友李劲的照片,谎称是自己的生活照。“你好帅。”吴丽藻把自己的照片也传了一张给徐云天,这以后徐云天常撩拨吴丽藻,两人的谈话渐渐有了暧昧意味。但每次她提出视频,他都搪塞:“你与徐河中断来往,我才和你视频。”

例15中,表述最小数量的“一个”将虚无缥缈的、无法计量的“梦”压制为有形有界的一个个体。例16中,“脾气”属于人的性格,看不见摸不着,被“一个”压制后,变得有形可辨。“一个”用于修饰限制“NP”,在离心压制效应的影响下,整个词组的句法功能不与其中任何成分的句法功能相同[24]。例17中,“邋遢兵”的框架角色包括外表不整洁的士兵,或隐喻为办事糟糕的士兵,语境中的“邋遢兵”与“一个”整合后,表示一名外表不整洁的士兵,在离心压制作用下在句中做述谓成分[6]。例18中,“胆小鬼”的框架角色包括胆量小的人,还包括办事谨慎的人,在句中与“一个”整合,表示办事谨慎的一个人,在离心压制下成为述谓成分。

五 、结语

本文从识解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一个NP”和“NP一个”的构式差异性。从范畴化方面看,“一个NP”的压制保留了“一个”存在的必要性;“NP一个”的构式压制使“NP”有了精确化的认知趋向。从视角方面看,“一个NP”的压制强化了“一个”的数量意义;“NP一个”的压制强化了NP的主观评价。从凸显方面看,“一个NP”的压制使“NP”限于是范畴中属于基本层次的词;“NP一个”的压制使“NP”限于是范畴中低于基本层次的词。从融合方面看,“一个NP”中“一个”是“NP”的修饰成分;“NP一个”在句中用作述谓成分。

构式压制不是一个单纯的过程,在压制过程中,无论是“一个”还是“NP”都承担了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它们之间以及它们和构式之间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相互协同、共同作用,决定着构式中任何位置上对应成分的意义和功能的变化。

参考文献 :

[1] 陆志韦.北京话单音词词汇[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

[2] 古川裕.外界事物的“显著性”与句中名词的“有标性”[J].当代语言学,2001(4):264-274.

[3]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修订译本)[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胡附.数词和量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5] 储泽祥.“名+数量”语序与注意焦点[J].中国语文,2001(5):411-417.

[6] 吴福祥,冯胜利,黄正德.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J].中国语文,2006(5):387-400.

[7] 方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J].中国语文,1995(4):279-288.

[8] 范晓.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二)[J].汉语学习,2001(6):18-28.

[9] 贺川生.论汉语数量组合的成分完整性[J].当代语言学,2016(1):1-18.

[10] 沈阳.数量词在名词短语移位结构中的作用与特点[J].世界汉语教学,1995(1):14-20.

[11] 安丰存,程工.生成语法视角下汉语量词句法功能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51-58.

[12] 张则顺,丁崇明.“NP+一个”格式[J].汉语学习,2009(2):32-37.

[13] 闫亚平.“一+量”的主观化走向及其语义基础[J].汉语学习,2016(2):103-112.

[14] 吴为章.语序重要[J].中国语文,1995(6):429-436.

[15] 祁峰.试论焦点和语序的互动关系问题[J].对外汉语研究,2013(2):202-211.

[16] GOLDBERG A E.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吴海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7] 李向华.词汇与构式双向互动的一个典型案例[J].九江学院学报,2014(1):78-82.

[18] 闫亚平.“一+量+形”的构式化及其修辞动因[J].当代修辞学,2015(2):47-55.

[19] KEITH A.Classifiers[J].Language,1977(53):284-310.

[20] LANGACKER R W.Ten Lectures on Cognitive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21] LANGACKER R W.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M].Berlin:Mouton de Gruyter,1999.

[22] 董成如,杨才元.构式对词项压制的探索[J].外语学刊,2009(5):42-46.

[23] 廖巧云.因果构式的运作机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4] 王寅.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5-9.

[25] 沈家煊.词序与辖域——英汉比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1):96-104.

Cognitiv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Difference between “One NP ”and “NP One ”

LI Xin

(Dept. of Foreign Language,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Changzhi 046000, China)

Abstract : The construction difference between “One NP” and “NP One” has different lev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By analyzing sentences from BCC corpus with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 theory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construal theory, the paper finds o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of function and role between “One NP” and “NP One” if “One” is before or behind “NP”. The overall mea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sum of partial meanings.

Key words : “One NP”; “NP One”; construction grammar; construal; difference

DOI: 10.3969/j.issn.2095-333X.2019.04.015

*收稿日期 :2019-01-03;

修订日期: 2019-02-21

作者简介 :李昕(1979-),女,山西长治人,长治医学院外语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H1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33X(2019)04-0053-05

(责任编辑:韩自波 实习编辑:吴思奇)

标签:;  ;  ;  ;  ;  ;  

“一个NP”和“NP一个”构式差异的认知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